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578127343
繼上周美國資產遭遇大規模拋售后,華盛頓和華爾街上空又籠罩在新的陰云之中:美國的國家信用正再次面臨嚴峻考驗。
本周,全球領先的信用評級機構標普全球評級(以下簡稱“標普”)和歐洲評級機構Scope接連對美國信用評級發出調降警告。標普稱,若未來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美國可能失去現有的AA+評級。
標普曾在2011年成為首個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機構,當時導致美股兩周大跌17%。
與此同時,美聯儲的獨立性也在受到挑戰。白宮官員4月18日稱,特朗普及其團隊正在研究是否解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分析師稱,試圖解雇鮑威爾可能“加劇對美國國債和美元的拋售”。
受關稅政策影響,美債收益率上周突破了4.5%的關鍵阻力位,本周收于4.333%,仍處于高位。而且,“債市VIX”指數周中一度飆升至137.26以上,創下年內新高,凸顯出投資者對債務前景的不安。
繼上周盤中跌破100關鍵關口后,美元指數本周繼續走低,截至發稿收報99.235。《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過去幾十年的經驗表明,美元指數低于100,往往是一輪全球資金配置重新洗牌的前奏。
從AA+到更低?全球評級機構密集警告
在4月14日的一份報告中,標普暗示稱,如果未來發生任何使美國財政狀況惡化的事情,它可能會將美國信用評級從目前的AA+再下調一級。
標普以財政信用分析中典型的隱晦語言稱,“未來幾個月美國政府預算程序和政策談判的結果,將有助于確定政策,為我們對美國主權信用的看法提供信息。這些討論可能會影響我們對美國財政狀況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1年8月5日,在美國國會就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問題陷入僵局,幾乎導致美國財政部無法支付賬單之后,標普成為首個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的機構。這也是1917年以來美國政府信用評級首次被下調。
在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之后,標普500指數大跌,兩周內跌幅達17%,直到兩個月后才得以收復失地。美股的大跌彼時還引發外界對債務危機的擔憂。
圖片來源:彭博社、中金公司研究部
而標普并不是近期唯一發出警告的評級機構。據外媒4月15日報道,總部位于柏林的Scope Ratings表示,如果長期的貿易戰削弱了外界對美元的長期信任,或者如果特朗普實施資本管制等更加極端的措施,美國的信用評級可能會被下調。
Scope Ratings的主權債務評級主管Alvise Lennkh-Yunus在1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說:“如果對美元特殊地位的懷疑增加,這將對美國的信用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Scope Ratings目前將美國評級定為AA,展望為“負面”。這低于標普和惠譽的AA+評級,也低于穆迪的評級。
穆迪是目前唯一一家仍將美國評級定為最高等級“AAA”的大型評級機構,但該機構今年3月也警告稱,隨著預算赤字飆升、債務負擔能力銳減,美國的財政狀況已“進一步惡化”,美國經濟面臨的“重大尾部風險”可能徹底撕破美國“AAA”評級的安全網。
穆迪尖銳指出,即使在經濟樂觀的低概率情境下,美國債務負擔能力仍“顯著弱于其他AAA級主權國家”。利率攀升導致政府債務可負擔性降低,而赤字膨脹與利息支付激增更讓財政前景雪上加霜。特朗普政府對主要貿易伙伴加征懲罰性關稅,不僅加劇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更可能觸發物價飆升與經濟驟冷,形成信用評級的下行壓力。
穆迪的報告還強調,美元和美債市場的傳統優勢正被迫承擔“更關鍵的緩沖作用”,但這一支柱能否長期對沖財政惡化仍是未知數。
評級機構的集體憂慮,根源在于美國不斷膨脹的“債務雪球”。相較于2011年約為15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總額,當下的債務已經高出一倍不止。據US Debt Clock的實時數據,截至發稿,美國的債務總額已高達36.7萬億美元,利息支出也將是巨大的負擔。例如,在截止到2024年9月30日的2024財年,美國的債務利息支出已超過1萬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雖然穆迪和惠譽在2011年時并沒有跟隨標普下調對美國的AAA評級,但這兩家評級機構當年也曾將美國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這表明接下來下調美國評級的可能性更高。那“拋售美國資產”的趨勢可能會愈演愈烈。
白宮:正在研究是否解雇鮑威爾!美聯儲獨立性受挑戰
在財政風險日益凸顯的同時,特朗普近兩日連續向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壓,美聯儲獨立性也在引發市場擔憂。
鮑威爾日前明確表示不會因市場波動而采取緊急救市措施。他的表態立即招致特朗普的強烈批評。據央視新聞,美聯社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令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而特朗普似乎希望把責任推到鮑威爾身上。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胡友松攝
4月17日,特朗普稱可立即讓鮑威爾走人,要求美聯儲立即降息。18日,他在白宮重申鮑威爾應降低利率。同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證實,特朗普及其團隊正在研究能否解雇鮑威爾。
這種公然干預央行決策的行為,引發了市場的廣泛擔憂。正如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薩拉·賓德所說,“美聯儲需要公眾信心。但如果總統試圖讓鮑威爾下臺,那只會增加不確定性。”
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也曾警告:“政治干預貨幣政策可能會產生不良的繁榮-蕭條周期,最終導致經濟不穩定和通脹上升。”
破壞美聯儲的獨立性,無異于動搖美元體系的另一根支柱。Schwab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Kathy Jones告誡說,試圖解雇鮑威爾可能會加劇對美國國債和美元的拋售。
歷史鏡鑒:美元跌破100是全球資金配置洗牌的前奏
近期美元和美債市場的表現,正成為衡量投資者對美國信心的一面鏡子。
美元指數自1月創下高點以來持續下跌,4月11日盤中更是跌破了關鍵的100點心理關口,觸及99.01點,創2022年年初以來最低水平。本周,美元指數進一步走低,截至發稿,美元指數報99.23。
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元跌破100往往是一輪全球資金配置重新洗牌的前奏。過去幾十年,美元指數跌破100這一現象常常出現在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或滯漲(如1974—1975、1977—1981、2008、2020)之際,疊加美聯儲降息或寬松周期(如1977—1979、2008–2015、2020–2021),導致美元失去利差優勢,資本加速流出。
美國銀行(BofA)4月全球基金經理調查也印證了市場對美元的擔憂。調查顯示,約61%的受訪者預計美元將在未來12個月走弱,創2006年5月以來的最大看空比例。
美債市場也難言平靜。盡管本周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上周4.51%的高點回落至4.333%,但仍處于相對高位。被稱作“債市VIX”的美債風險波動率指標——美銀MOVE指數周中還一度飆升至137.26以上,刷新年內高點,凸顯投資者對債務前景的不安。
在此背景下,資金流向也發生了變化。美國債券巨頭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 (PIMCO) 表示,歐洲、英國、日本或新興市場的長期外國政府債券似乎是美國國債的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Rodrigo Catril表示,歐元和瑞士法郎預計將受到提振。
“做多黃金”更是成為了全球投資者的一致選擇。4月16日,現貨黃金再度刷新歷史高位至3357.78美元/盎司,后回吐部分漲幅。
高盛分析師預計金價到今年底將漲至3700美元/盎司,極端尾部風險情境下可能接近4500美元/盎司。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亦再次調升金價預期,稱未來12個月的黃金價格或達3500美元/盎司。
未來關鍵點:鮑威爾的命運、通脹抬頭、密集到期的美債
評級機構的警示、白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潛在挑戰、金融市場的緊張情緒以及“對等關稅”的陰影……多重壓力因素正匯聚于一點,將美國的主權信用推向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未來幾個月,市場將緊盯幾大焦點:
其一,鮑威爾的命運是否會因政治壓力而改變。Evercore ISI分析師Krishna Guha警告,“特朗普訴Wilcox”案的裁決可能會通過擴大總統權力,允許總統解雇先前被認為不受政治壓力影響的機構的官員,從而破壞美聯儲和其他政府機構的獨立性。鮑威爾日前講話也提到了這起案件,稱這不適用于美聯儲。
其二,通脹“幽靈”是否會再次抬頭。雖然CPI同比增速在3月出現溫和回落,但核心服務類通脹仍高居不下。更關鍵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推動“輸入型通脹”重新抬頭。
據外媒4月18日報道,根據路透社經濟學家調查,經濟學家上調了對所有接受調查的通脹指標的預期,預計至少到2027年,所有通脹指標都將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
其三,據美國國預算辦公室,今年6月,美國財政部將迎來一輪國債密集到期,再融資壓力陡增。安聯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4月12日表示,當前國債市場波動“已接近市場功能失調的邊緣”,若缺乏明確的政策回應,市場流動性風險和定價失控問題可能會急劇放大。穆迪此前也稱,若債務再融資成本攀升,將對聯邦預算構成巨大壓力。
這些不僅僅是華爾街的擔憂,更可能定義新一輪全球金融格局的走向。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