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食品官
閨女,你看這酸奶瓶子上畫著奶牛,寫著新西蘭進口,咋喝起來跟糖水似的?
北京 72 歲的崔淑蘭舉著空奶瓶,瞇著老花眼湊近孫女的手機。瓶身正面“新西蘭酸奶”五個深藍大字占滿三分之一版面,下方淺黃小字“風味飲品”小得像螞蟻 。
這是她在直播間花 19.9 元搶購的“進口酸奶”,到貨才發(fā)現,配料表第一位是水,第二位是白砂糖,生牛乳排在第四位,含量僅 10%。
這樣的場景,正在全國無數個家庭上演。
新京報記者隨機網購 7 款標稱“酸奶”的低價飲品,無一款符合 GB 19302 發(fā)酵乳標準,其中 4 款蛋白質含量低于含乳飲料最低要求(1.0g/100g),最低的“樽牧新西蘭酸奶”僅 0.6g/200mL,相當于喝一瓶(200ml)的蛋白質含量,還不如一個雞蛋的 1/10。
更諷刺的是,這些“酸奶”在某電商平臺月銷超 10 萬單,評論區(qū)擠滿 1773 條 上當留言:“給孫子當早餐,喝了一周蛀牙疼哭”“說是生牛乳發(fā)酵,喝著像奶茶店的植脂末”。
1
臥底工廠:5 毛錢的“酸奶”是如何誕生的?
在山東棗莊某食品工業(yè)園,記者以經銷商身份走進“新盛食品”的生產車間。
流水線旁,工人徒手將印著“愛養(yǎng)牛每日酸奶”的標簽貼在塑料瓶上,配料桶里渾濁的白色液體散發(fā)著甜膩香精味。
負責人張某直言:我們這成本不到 5 毛,出廠價 7 毛,全靠包裝賺錢。
“每日酸奶”不是商標,只是個“名字”, 農村超市擺一排,老人小孩看著大字就拿,誰會翻到背面看小字?
這種“大字營銷”背后,是精心設計的視覺陷阱。
煙臺圣菲食品的紀經理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標簽庫:500 多個 SKU 中,“新西蘭酸奶”“老北京酸奶”“生牛乳發(fā)酵”等字樣永遠用 24 號加粗字體,“風味飲品”“含乳飲料”則縮成 8 號淺灰色,藏在包裝側面或底部。
去年被投訴下架了 23 款,換個包裝接著賣,反正消費者記不住。
2
下沉市場的“甜蜜陷阱”:10 元一箱的酸奶
在河南商丘某鄉(xiāng)鎮(zhèn)超市,58 歲的王秀蘭正往購物籃里塞“珍果園每日酸奶”。
10 元一箱 20 瓶,瓶身上“兒童成長”“補鈣”的字樣讓她心動:孫子不愛喝純奶,這個酸酸甜甜,就當飲料喝。
她不知道的是,這款“酸奶” 每 100g 僅含 0.8g 蛋白質,含糖量卻高達 12g,相當于每天喝 3 瓶就超過 WHO 建議的兒童每日糖分上限(19g)。
這種“偽健康”飲品正在攻陷農村市場。
據行業(yè)估算,此類產品年銷量超 20 億瓶,70% 流向縣城鄉(xiāng)鎮(zhèn)。
在安徽阜陽某小賣部,店主李大姐坦言:進價 5 毛,賣 1 塊,一天能賣 3 箱。老人覺得便宜,小孩喜歡甜,誰管是不是真酸奶?
更觸目驚心的是,記者調查發(fā)現,部分廠家為降低成本,竟用奶粉替代生牛乳,某款產品生牛乳添加量僅 5g / 瓶,卻在包裝上印著“生牛乳發(fā)酵”的大幅宣傳圖。
3
當“擦邊球”變成“擦邊刀”:誰在為 5 毛錢的謊言兜底?
我們就是擦邊產品,監(jiān)管又不查。
面對記者質疑,多家廠商負責人如此回應。
根據 GB 7718 標簽通則,食品名稱必須在醒目位置反映真實屬性,但這些產品的“酸奶”字樣普遍占據包裝正面 70% 以上面積,飲品標識卻小到需要放大鏡。
江蘇某乳業(yè)工程師透露:正規(guī)酸奶生牛乳占比 80% 以上,這些產品水占 80%,剩下的是糖和添加劑 ——本質就是加了奶味香精的甜水。
更隱蔽的是,這些產品多執(zhí)行企業(yè)標準,規(guī)避國家標準約束。
記者對比發(fā)現,某款“安慕果樂多每日酸奶”的企業(yè)標準中,蛋白質含量僅 0.5g/100g,遠低于含乳飲料的 1.0g 標準。
法律專家指出,此類行為已涉嫌虛假宣傳,根據《食品安全法》,消費者可主張退一賠十。
但現實中,農村消費者維權率不足 5%,“嫌麻煩”“沒證據”成為常態(tài)。
這場騙局里,沒有人是旁觀者。
還記得便利店 9.9 元的“酸奶飲品”嗎?包裝上“酸奶”二字比品牌名還大,直到喝完才發(fā)現角落里的“飲料”標注。
還有直播間的“酸奶自由”,19.9 元 20 瓶的 福利,到貨才發(fā)現是“風味發(fā)酵乳飲品”。
甚至連健身人群都難逃一劫 —— 某款號稱“0 蔗糖酸奶”的產品,實際是添加了阿斯巴甜的含乳飲料,蛋白質含量不到真酸奶的 1/3。
4
比假酸奶更可怕的,是我們對“便宜”的妥協(xié)
在這場持續(xù)數年的“酸奶保衛(wèi)戰(zhàn)”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企業(yè)的無良,更是整個社會對“低價劣質”的妥協(xié)。
當農村老人為省 2 塊錢選擇假酸奶,當年輕父母為孩子的“挑食”妥協(xié),當監(jiān)管部門面對 500 套標簽選擇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們其實都在為這場騙局買單。
如果連一瓶酸奶的真相都要靠放大鏡才能看見,這個社會的良心該放在哪里?
5 毛錢的謊言,不該由消費者買單 —— 因為今天騙過奶奶的“新西蘭酸奶”,明天可能騙過我們的孩子,后天,可能騙過我們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