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工會積極助力“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引題)
“產業工人也能當經理”(主題)
南方日報記者 許寧寧 通訊員 粵工宣
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農民工服務品牌陣地、推動“一十百千萬”產改行動……近日,廣東省工業系統工會2025年工作會議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廣活動在東莞舉行,企業工會紛紛暢談新時代如何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下簡稱“產改”)工作。
這是當前廣東工會積極助力“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的生動剪影。廣東工會深入貫徹落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部署,聚焦服務職工主責主業,著力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努力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讓產業工人“有為又有位”
近年來,廣東工會全面開展“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打出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組合拳”,激發產業工人的創新活力,讓產業工人“有為又有位”。
“我們連續8年開展艱苦偏遠重點項目建家建線幫扶慰問,90%以上工會經費向一線傾斜,最大程度暢通產改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中鐵二十五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林春梅說,公司每年開展系列“十佳”人才選樹、每年幫扶“百家”基層項目工會、每年組織“千名”以上的技能人才比武、每年推動“萬名”以上職工接受培訓,保障產改工作落地見效。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公司(以下簡稱“華電廣東公司”)黨建工作部(工會辦公室)副主任楊崴表示,華電廣東公司創新構建的職工“技術+管理”的雙通道提升機制和“青創先鋒工作室—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勞模工匠助企行”的青藍接力“三平臺”發展模式破解了傳統電力企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困局,讓更多產業工人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中建科工華南鋼結構公司則建立“三會”推進機制,產改推進會協調和督促系統聯動,黨委會細化和調整工作舉措,產改專題會檢驗和考核工作成效。同時,提倡“產業工人也能當經理”,通過技術、管理、綜合通道的橫向貫通,打破工人職業天花板,推動技能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型。
如何推動新時期產改工作邁向新高度?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夏志華提出,要完善產業工人職業發展人才評價體系,打破技能等級和技術職務間的界限,提升他們的獲得感;要完善產改激勵機制,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創新創造、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提升產業工人建功立業的成就感;要進一步發揮工會“娘家人”的作用,加大力度做好產業工人法律援助、政策咨詢、親子溝通、托育托幼等服務工作;要高度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構建產業工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升產業工人的幸福感。
講好職工故事工會故事
近日,廣東工人大思政課暨勞模工匠進校園示范宣講活動走進廣州大學。廣州大學機電學院應屆畢業生許清敏深有感觸:“希望自己畢業后也能發揮作用,像勞模工匠一樣,在行業里閃閃發光。”
今年,省總工會重點推出“廣東工人大思政課”系列活動,將大思政課作為全省各級工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和常態化舉措持續深化,通過建設勞模工匠宣講團、打造思政工作試點、制作思政精品課程、打造“三工”優秀作品、開展勞模工匠宣講和職工主題閱讀活動等具體舉措,用心用情講好黨的創新理論,講好改革發展成就,講好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講好廣東故事、職工故事、工會故事。
職工療休養既是工會服務職工的暖心工程,更是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廣東工會充分利用全省139家文旅酒店度假綜合體、紅色黨史國情教育點、鄉村振興聚集點、特色(風情)小鎮作為職工療休養基地,打造廣東特色品牌職工療休養品牌。2024年,廣東工會療休養工作全年投入5.97億元,面向全省職工累計發放2179.5萬余元療休養票券12.6萬張,組織4950批次職工參與,惠及新業態勞動者、一線職工等群體超81.27萬人次。
來源:南方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