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團新鄉市委、新鄉市教育局、新鄉市少工委主辦的“大美中華”傳統文化節暨社團展示活動在新鄉新區小學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美,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承人。我市實驗學校、子弟學校、孟電小學、百泉學校等四所學校少先隊優秀傳統文化社團參加了現場展示。
非遺工坊 多元魅力
實驗學校為這次活動帶來了豐富多樣的特色項目:中醫坊的學生親手制作艾條柱、紫草膏,感受傳統中醫魅力;陶藝坊的泥咕咕,承載民俗文化,經學生之手煥發生機;布藝坊中,漢服繡花與扎染,盡顯傳統技藝之美;皺紙花藝更是獨具匠心,以紙為材創作精美花卉,吸引了現場許多學生積極參與。這些特色課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讓勞動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讓勞動創造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開出燦爛之花。
火筆丹青的千年之美——烙畫
子弟學校帶來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烙畫又稱為燙畫,火筆畫,是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燙出烙痕作畫,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點保護對象。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方式,由烙畫非遺傳承人馮合堂先生親自授課,讓古老的烙畫藝術在校園煥發新生。
足尖上的民族芭蕾——竹竿舞
孟電小學帶來了少數民族的竹竿舞。竹竿舞,源自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以竹竿敲擊節奏為律,舞者騰挪跳躍其間,剛柔并濟,盡顯力與美的融合。孟小學子執竿為筆,以舞傳韻,在開合起落間演繹團結協作的民族精神,共同體驗非遺魅力。
方寸之間的刀影世界——篆刻
百泉學校因地制宜,依托本地眾多的歷史遺跡為學生打造篆刻社團,讓孩子們在小小的印章天地中,感受中華篆刻藝術跨越千年的獨特魅力。在社團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專業的篆刻知識,更能從家鄉的文化瑰寶中汲取靈感,將輝縣厚重的歷史文化用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
華夏文化呈盛世 共城少年展風華
“大美中華”系列傳統文化活動不僅是技藝的展演,更是以 “沉浸式傳承” 為青少年搭建精神根系的平臺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引導少先隊員在實踐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活動形式,增強少先隊員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來源:共城青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