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師答:
自我客體化的人是自我認知、自我價值嚴重外化,他評嚴重侵入自體的個體。
長期自我客體化的人喪失主體性,往往緣于太想控制客體。若不能覺察到這種全能控制防御,就幾乎不可能獲得、保持自己的主體性。這就類似于你越想抓住沙子,沙子就會漏得厲害。
例如,你總是試圖向那些瞧不起你的人證明,你不像他相信得那么差;你總是憤怒、埋怨于別人不理解你;你渴求每件事都公平公正;你過度期待你投之以桃,他人就能報之以李,且以此評判是非善惡。
可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他人是完全獨立的個體,有悖于你的意愿行事太正常了,哪怕在你看來他邪惡、無恥、愚蠢,他依然是他,你沒法改變他,讓他按照你的意愿思考、行為。你越想改變他,你就越會喪失主體性,你就情感、情緒、價值的遙控器就在他手里。
故而,認識到自己的主體性的前提是認識到他人和世界的不可控性,你放棄了對他人和世界的控制幻想,他人就不太會侵入你的主體性。
長期自我客體化的人幾無例外地具有空洞的自體,從而要用客體(觀念、言行等)來填充自體。故而,你要時刻探索“我從哪里來?”“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這三個問題,要構(gòu)建出你主要的客體關(guān)系的本質(zhì),例如,你和父母的關(guān)系模式,你和同胞的模式,你和親友的關(guān)系模式。
時刻鍛煉、評估自己的極限和潛力。例如,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同時,對這個保持著足夠好奇和開放,留有可進可退的余地。你允許失敗,也允許成功,你允許優(yōu)秀,亦允許平庸。
長期自我客體化的人幾無例外地都有慕強心理,這源于把理想自體或者理想客體放置到他人身上,從而美化了他人,同時又有一種競爭和追隨理想他人的幻想。
這時一定要意識到,這個世界任何人都有愚蠢、卑劣的時候和瞬間,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你過度崇拜,你就是你,你有你的平凡,亦有你的優(yōu)勢。他人的優(yōu)秀幾乎和你無關(guān)。盲目崇拜有時比鄙視他人危險得多。
最后,帶著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心投入到生活瑣事和洪流中去,你要執(zhí)著于意義,讓猜忌和評判隨風而逝。
——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