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陳璐
在南京棲霞區英田光學的千級無塵車間內,工程師們正在用離子束拋光航天級光學鏡片;江北新區中車浦鎮的智能車間里,機械臂正以0.02毫米的精度焊接輕軌列車的鋁合金車體;千里之外的蘇北農田上空,拓攻機器人研發的豐鵬700無人機正以每分鐘40升的速度穿梭噴灑農藥······
這些看似割裂的場景,卻通過一組數據串聯:據“南京發布”數據,南京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聚1500余家企業,總營收規模超2700億元,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尤其是工業機器人領域增勢迅猛。
近日,深水財經社走進南京多家智能制造與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企業,探尋這座千年古城的產業新動能。
01商業航天新范式: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商業航天產業是前景廣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國家重點布局的“關鍵棋”。厚植良好土壤和環境,為南京商業航天打下扎實的產業基礎。
深水財經社第一站走進了英田光學,公開資料顯示,南京英田光學工程有限公司創立于2003年3月,是一家以精密光學系統解決方案為核心競爭力,致力于提供衛星激光通信系統解決方案及相關產品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據了解,英田光學歷年來參與了“嫦娥工程”、“天問探火工程”、“祝融號”、“神舟十二”、“海洋二號”、“實踐十三號”、“行云工程”、“虹云工程”和“EAST人造太陽”等多個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所提供的衛星激光通信終端、精密光學元件和組件、光機電一體化儀器及系統,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
英田光學衛星激光通信地基終端
日前,吉利衛星、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等發射升空,中國“星鏈”藍圖逐漸展開,英田光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十年,我們的頭頂上會有2萬顆衛星。”
而衛星能夠進行空間通信傳輸離不開空間激光通信技術,英田光學正是該領域的建設者。
在英田光學,深水財經社看到了第一代國內首款超小型激光通信天基終端,重量僅有0.765Kg、體積為0.7U、功耗為7W,適用于小型衛星將業務數據下傳至地面站,是公司研發的空間激光通信產品之一。
此外深水財經社還了解到,前不久,英田光學研制的車載移動激光通信地面站成功交付,極大提高了星地激光數傳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為我國在星間、星地融合構建超高速光網傳輸領域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第二站,深水財經社來到了萊斯信息,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全稱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8年,隸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中電萊斯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的產業平臺。
中電萊斯信息系統有限公司(簡稱“電科萊斯”)隸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基礎上組建成立。
電科萊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旗下空中交通管理系統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上市平臺萊斯信息的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優勢,在民品領域已形成航空運輸、道路交通、智慧城市等產業板塊,近年來發力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據了解,依托在空管和機場等傳統領域的技術沉淀,萊斯信息面向低空領域自主研發了“天牧”系列產品,提供面向多場景、大規模的低空飛行活動的智慧與數字化運行保障服務,為低空經濟的發展筑牢堅實技術根基,助力全國各地低空產業“展翅高飛”。
02智能制造解鎖新質生產力
南京智能制造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其“智改數轉”的深度推進和關鍵技術的自主突破。
第三站,深水財經社來到了位于江北新區的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該公司始建于1908年,具有百年制造歷史,是中國從事軌道交通裝備研究和制造的專業化生產企業,是中國鐵路裝備制造業大型一檔企業、中國鐵路空調雙層客車研制基地、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生產定點企業。
公司占地面積近2000畝,現有員工6500余人,工程技術人員2300余人,工藝研發人員1500余人,產品遍及各個路局和地方鐵路。公司生產包括160km/h、250km/h等各個速度等級產品以及系列轉向架等核心部件。
據了解,浦鎮公司的轉向架構架焊接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通過將自動拼裝、焊接、打磨、檢測技術深度整合,以及采用中控系統和精益MES系統,顯著提高了構架焊接制造的自動化程度和數字化管理能力,實現了PW80E-II、PW120E平臺共計9個項目近千個構架的批量生產應用。
通過構架焊接數字化智能產線的創新應用,浦鎮公司成功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模塊化、柔性化,這不僅提升了產品質量,也顯著增強了生產效率。
第四站,深水財經社一行人來到了位于江寧的科遠智慧,公司創立于1993年5月,2010年3月深交所上市,是中國領先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智慧產業建設引領者。
科遠智慧的電控生產車間內,從這里下線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廣泛應用于能源電力、鋼鐵冶金、石油化工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
從天上飛的巡檢無人機到地上跑的重載無人行車,從料場無人值守到智能工廠全流程協同,科遠用硬核技術讓工業場景秒變"科幻現場"。
這些看似遙遠的黑科技,早已在大唐、沙鋼、日照鋼鐵等眾多企業落地生根,用數據和案例證明:智能化改造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03低空經濟:從“試驗場”到“萬億賽道”的沖刺
長期以來,南京高度重視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南京搶抓機遇,先后舉辦南京低空經濟發展大會、南京市低空經濟發展推進會,全市上下進一步加快釋放低空經濟潛能。
在南京市低空經濟發展推進會發布的《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明確,到2026年,南京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力爭超過500億元,并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低空經濟“起飛”,離不開航空器、雷達等硬件創新,也離不開控制系統、指揮系統等軟件合力。
依托在空管和機場等傳統領域的技術沉淀,南京萊斯信息面向低空領域自主研發“天牧”系列產品,解決了低空能不能有路飛、能不能飛起來、能不能飛得安全可靠等關鍵問題。
競逐低空經濟“新賽道”,技術創新突破是關鍵。據了解,去年南京市支持萊斯信息牽頭研發城市級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相關的關鍵技術以及平臺研發,并一次性給予500萬元資金支持。
在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方面,相關部門也幫助萊斯信息聯系無人機制造企業、低空飛行服務企業協同創新發展,同時也積極向南京都市圈進行產品推廣。
近日,萊斯信息的“天牧”系列低空產品與國產大模型DeepSeek完成深度技術融合,首次將大語言模型的智能決策能力引入低空管理領域,標志著萊斯信息在“AI+低空經濟”賽道實現關鍵突破。
最后一站,深水財經社來到了位于南京江寧九龍湖的拓攻(南京)機器人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拓攻機器人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專注于無人機研發與制造的企業,產品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出色的性能,在低空經濟中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已覆蓋農業、測繪、電力巡檢、安防等行業應用,并推出多款行業應用無人機及相關軟硬件產品,覆蓋不同區域的作業要求,產品不僅國內熱銷,還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拓攻機器人積極布局行業應用類無人機市場,將目標鎖定在農業領域,利用在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上的技術優勢,短時間內推出多款農業植保無人機,并配套研發一整套無人機解決方案,受到市場廣泛歡迎,產品銷量不斷增長。
據拓攻機器人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生產的農業無人機作業效率是人工的100倍。
04南京的“產業升維”邏輯
南京新興產業崛起的背后,是“政產學研用”的深度協同:
政策上,《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路徑;
產業上,浦口、江寧等區形成差異化集群;
技術上,南航、東南等高校提供人才與研發支撐。
從英田光學的精密光學到萊斯信息的無人機生態,從浦鎮公司的智能制造到科遠智慧的工業大腦,南京正以“硬科技”為矛,以“全鏈條”為盾,在智能制造與航空航天的新賽道上,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南京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