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高鼎在《村居》中寫道:"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短短四句詩,勾勒出一幅春日放鳶的靈動畫面,將風箏與中國人的生活情趣、浪漫想象緊緊相連。而在齊魯大地的濰坊,這片被譽為"世界風箏都"的沃土上,風箏文化歷經千年積淀,以更磅礴的姿態綻放光彩。自1984年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舉辦以來,歷經四十余載歲月沉淀,濰坊國際風箏會早已超越了單純節慶活動的范疇,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城市創新發展的強勁引擎,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共筑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的夢想天空。
景芝芝香·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2025濰坊風箏嘉年華開幕式現場
濰坊風箏文化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作為風箏的發祥地,濰坊風箏以其精湛的扎制技藝、優美的造型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于世。從造型各異的龍頭蜈蚣風箏,到色彩斑斕的蝴蝶風箏,每一只風箏都凝聚著濰坊工匠的智慧與心血,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濰坊國際風箏會的舉辦,為這些珍貴的傳統文化遺產搭建了一個展示與傳承的平臺。每年風箏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風箏藝人齊聚濰坊,現場展示扎、糊、繪、放等傳統技藝,吸引著無數游客和風箏愛好者駐足觀賞、學習。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與傳授,古老的風箏技藝得以薪火相傳,傳統文化的根脈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濰坊國際風箏會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更是城市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傳承傳統風箏技藝的基礎上,濰坊積極推動風箏文化與現代科技、藝術、旅游等產業的深度融合,賦予風箏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在風箏設計方面,融入現代元素和時尚理念,開發出具有創意的風箏產品;借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打造沉浸式風箏文化體驗項目,讓游客仿佛置身于風箏的奇幻世界。同時,風箏會還成為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孵化器,圍繞風箏衍生出的工藝品、紀念品、動漫、影視等文化產品層出不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箏文化產業鏈。這種創新發展模式,不僅提升了濰坊風箏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也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濰坊國際風箏會對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一項國際性的文化盛會,風箏會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媒體和商家。每一屆風箏會,都是濰坊向世界展示城市風采的絕佳契機。在風箏會的舞臺上,濰坊不僅展示了精美的風箏藝術,還呈現了獨特的風土人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世界風箏都——濰坊”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成為了濰坊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這一品牌效應,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投資、人才和資源匯聚濰坊,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濰坊國際風箏會在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箏愛好者、藝術家和專業人士匯聚濰坊,帶來了各具特色的風箏文化和藝術風格。在風箏會期間,各國風箏愛好者相互交流、切磋技藝,共同探討風箏文化的發展與創新。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不僅豐富了濰坊風箏文化的內涵,也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理解與友誼。濰坊國際風箏會成為了連接世界的文化橋梁,推動了中華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與交流,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濰坊。
從文化傳承的沃土到創新發展的高地,從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到文化交流的橋梁,濰坊國際風箏會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為濰坊的文化繁榮和城市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相信濰坊國際風箏會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以風箏為媒,以文化為魂,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共筑更加廣闊的夢想天空,書寫濰坊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閃電新聞記者 王亮家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