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貿易問題上玩起了變臉游戲,4月17日,他在白宮對記者說,美國不想再往中國商品上加關稅,擔心貿易徹底停擺。
可第二天他就翻臉,公開威脅說,如果中美在一個月內談不出結果,美國就得加稅,或者直接定些新規矩。
這種朝令夕改的路數,特朗普這些年沒少干,可這回,背景卻有點不一樣。
文案編輯:平
先說國際上的反應,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尤其是對華關稅這套打法,早就讓美國的盟友們頭疼不已。
歐盟這些年沒少跟美國磨嘴皮子,表面上雙方談得熱火朝天,特朗普甚至放話,說美歐貿易協議能百分百搞定。
可實際上,歐盟壓根沒把雞蛋全放在美國這一個籃子里,眼看著特朗普的政策說變就變,歐盟一邊跟美國談,一邊悄悄把目光轉向亞洲,找起了新路子。
其他盟友也開始動心思,琢磨著是不是得給自己留條后路,畢竟,跟一個反復無常的伙伴打交道,誰心里都沒底。
這種疏遠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特朗普剛上臺那會兒,靠著高關稅和強硬態度,確實逼著一些國家坐上了談判桌。
可時間一長,他的套路就露了餡,政策一會兒左一會兒右,盟友們被折騰得夠嗆,信任早就磨得差不多了。
這次對華關稅的事兒,歐盟和其他國家看在眼里,心里估計都在掂量:跟美國硬綁在一起,到底靠不靠譜?
再看看美國國內,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表面上是沖著中國去的,可后院起火的卻是美國自己。
對等關稅剛一落地,美國老百姓就不干了,物價漲、商品貴,生活成本直線上升,抗議活動一波接一波,街頭巷尾全是抱怨聲。
不僅普通人受不了,連上一屆政府的那些大佬們也坐不住了,拜登、布林肯、沙利文、耶倫,這些名字一個接一個跳出來,指責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把美國經濟攪得一團糟。
耶倫甚至直截了當,說這政策就是在自找麻煩,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國內的反對聲浪,加上盟友的冷眼旁觀,讓特朗普的日子不太好過,可他似乎還是不甘心就這么偃旗息鼓。
4月17日那天,他站在白宮的記者面前,語氣難得溫和了一回,說美國不想再加關稅,還提到希望美國人能買到便宜貨。
這話聽著挺新鮮,畢竟這些年他沒少拿關稅當武器,可還沒等大家消化完這番“軟話”,他就又變了臉。
4月18日,特朗普換了副腔調,公開說中美私下談得不錯,可具體談了啥,他一句沒細說。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拋出了新威脅:如果一個月內中美談不出個結果,美國就得加稅,或者直接定新規矩。
這套說辭聽著耳熟,特朗普這些年沒少這么干——先放軟話試探,再甩狠話施壓。
可這回,他的話里多了幾分急切,或許是因為國內外的壓力,或許是因為他覺得時間不多了,總之,他急著想讓中國先低頭。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挺響,他覺得,只要能跟中國簽個貿易協議,就能給其他國家做個榜樣,讓大家看看跟著美國走有回報。
可問題是,他一邊喊著想談判,一邊又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勢,揚言中國得先主動找上門。
這種路數,擺明了是想讓中國“求和”,自己好端端坐在那兒等著收好處,過去幾年,他沒少用這招對付其他國家,可中國這邊,壓根不吃這一套。
說到中國,貿易戰打了這么久,中國的態度始終沒亂過陣腳。
面對特朗普的軟硬兼施,中國沒急著跳進談判的坑里,而是穩扎穩打,把自己的節奏走得踏實。
有人分析,中國的策略是打持久戰,不急于一時得失,盯著長遠目標走,畢竟,貿易戰這東西,拼的不只是誰的拳頭硬,還有誰的底氣足。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某種程度上也暴露了他的底牌,剛開始,他信誓旦旦說對等關稅絕不松口,可政策剛一落地,國內的反對聲就讓他有點慌了手腳。
后來,他又拋出個245%的關稅稅率,嚇唬了一圈人,結果白宮趕緊出來澄清,說245%是假消息。
這一套數字游戲,玩到現在早就沒了新鮮感,可特朗普似乎還是放不下來,非得靠著加稅這招來壓人,可現實擺在眼前,關稅這把刀,傷人的同時也在割自己的肉。
眼下,貿易戰還在僵持,特朗普給了一個月的期限,聽起來像是個最后通牒。
可一個月能干啥?中美之間的分歧,不是一兩場談判就能抹平的。
特朗普想速戰速決,擺出一副“中國得聽我的”架勢,可中國這邊,可沒打算按他的劇本走。
資料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