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的核心教誨很簡單:不要消極逃避,把自己交給命運之神,要積極把握自己的命運。
雖然很老套,但基本上,我們平常碰到的絕大部分選擇、決斷都可以用馬基雅維利式的概念框架來分析:我們作為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要追求,要實現目標,一方面靠自己的能力,一方面靠運氣。有純自然的運氣,比如出門被雷劈了,這就是自然帶來的壞運氣;也有社會性的運氣,比如踩對點買了房,這就是個人無法把握的社會狀況帶來的好運氣。
面對運氣,我們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能做的只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作出正確的決斷,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不過必須注意到,運氣雖然難以預測、無可抗拒,但它還是給我們留出了一些空隙去積極把握。這就好像雖然我們沒法抗拒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但趕緊沖過去收衣服和停在原地大喊“糟了”帶來的結果會大不一樣。
更重要的一點在于,人總是處在人際競爭之中。在運氣留出的空隙中,你逃避、退縮了,別人卻有可能在積極爭取。因此,逃避不僅意味著把自己交給了運氣,更是把自己交給了別人,放任別人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但很多人缺少做決斷的勇氣,在緊要關頭,總是消極逃避,不去積極把握自己的命運,而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運氣、交給別人來宣判,消極等待或好或壞的結果出現。
正視問題、積極想辦法解決顯然是非常理性的選擇,為什么會很難做到呢?因為面對問題意味著承擔壓力。相比于心里要惦記事情、一直被壓力糾纏,很多人更愿意降低自己的期待,主動放棄可能爭取到的好結果,只求繼續保持無事一身輕的狀態。
對壓力的恐懼會扭曲健全的判斷力,我們甚至還會積極自欺,讓自己相信那個好結果事實上并沒有乍看之下那么好,綜合得失利弊后其實保持現狀其實更好。
而事后為了心里好受,我們還會不斷自欺,乃至逐漸改變自己的深層觀念,擁抱一種——比如說——鄙視世俗成就的價值觀,在這種價值體系中,如今一事無成的自己依然可以站在高處鄙視那些承受住壓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
這就是阿Q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