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習近平
喜遷鶯·晉師勝淝上
詞作者:李綱
長江千里。
限南北、雪浪云濤無際。
天險難逾,
人謀克壯,
索虜豈能吞噬。
阿堅百萬南牧,
倏忽長驅吾地。
破強敵,在謝公處畫,
從容頤指。
奇偉。
淝水上,八千戈甲,
結陣當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動,
坐卻北軍風靡。
夜聞數聲鳴鶴,
盡道王師將至。
延晉祚,庇烝民,
周雅何曾專美。
賞析
李綱(公元1083年—1140年),字伯紀,號梁溪居士,祖籍福建邵武,生于江蘇無錫。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進士。官至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旋遭罷免。今人輯有《李綱全集》。
喜遷鶯,詞牌名,又名《鶴沖天》《喜遷鶯令》等。雙調四十七字,上片五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兩仄韻、兩平韻。另有雙調四十七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下片五句兩仄韻、兩平韻;雙調一百零三字,前后段各十一句、五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晏殊《喜遷鶯(花不盡)》等。
東晉謝安指揮謝玄、桓伊等大破苻堅南侵軍隊的歷史及細節故事,《世說新語》和《晉書》都有記載,可謂家喻戶曉。名相李綱的這首詞,即書寫這一歷史事件,屬于詠史詞。
詞以“長江千里”四字起拍,注意這一處是押韻的。我們誦讀的時候,要略有停頓,方能得此起拍之三昧?!扒Ю铩睂戦L,“云濤無際”寫寬。如此天塹,加以知人善任的深謀大略,孰能逾越而征服?是故,即使苻堅百萬軍隊倏忽南下,直抵江北,謝安仍有底氣從容處分畫策,詞人夸張地說,謝安只要用下巴稍微指一下,就能贏得勝利。
上片既明天險,也表人謀,概括歷史事件的地、時、人,用筆極為精煉。下片則著力寫淝水大捷的細節及其影響。正如過片“壯偉”二字所云,此戰“奇”也,其功“偉”哉!注意“偉”字處也是押韻,誦讀時應停頓,方能體會過片之聲情、作者之豪情。奇在何處?乃是謝玄廣樹旌旗,大布疑兵,使得苻堅軍隊膽怯而奔潰,逃跑路上聽到一聲鶴鳴,也以為是東晉的大軍追到。此處特地挑選“ 鳴鶴”一詞,意象高華,很是增色。結句概括此戰偉在何處,即綿延了東晉的國運,蔭庇人民不被侵略者殘害,可與《詩經·小雅》所詠周宣王任尹吉甫等北伐南征的周室中興相媲美。
李綱為人胸襟顯豁,這首詞也寫得層次分明,如洞見其肺腑然。作者選取既定事實,稍作剪裁,便揮灑成章。其筆力也正如謝安的籌劃才能一樣——“從容頤指”。
撰稿:陳驥
誦讀賞析:林賀
欄目介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宋詞以其獨特的神韻獨樹一幟,與唐詩并列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
“未來講堂——經典宋詞誦讀與賞析”活動,通過多媒體重新演繹,讓最經典的詞句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把美的享受和寶貴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兩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們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的同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來源 |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