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趣味漢字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個充滿創意的話題:”‘大’字加一筆,你最先想到什么字?”有人腦海中第一時間會蹦出“天”,廣闊無垠的天空,仿佛承載著無盡的想象;有人則會想到“夫”,大丈夫的擔當與氣概躍然紙上。而當我們將思維與端午節聯系起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如果想到“犬”,不妨想象在端午熱鬧的集市上,一只可愛的小狗在人群中穿梭,它好奇地嗅著空氣中彌漫的粽香,追逐著孩子們手中五彩的香囊,為節日增添了不少活潑的氛圍。若是“太”字,就像是端午的太陽,熱烈而燦爛,高懸在天空,將溫暖灑在賽龍舟的湖面上,選手們的汗水在陽光照耀下閃爍,每一下劃槳都濺起閃耀的水花。還有“夭”字,恰似河邊隨風搖曳的菖蒲,身姿輕盈,宛如在和人們一起歡慶端午佳節。這些獨特的聯想,其實就是寫作中至關重要的發散思維,而在這方面,曾曦爺爺堪稱匠心獨具。
曾曦爺爺在他的“曾曦爺爺講作文”抖音號上,就像一位神奇的作文魔法師,為無數孩子和家長打開了寫作的新世界大門。以端午節作文寫作為例,他總能別出心裁地給出新穎又實用的寫作方法。
曾曦老師在抖音分享端午節主題作文寫作新視角
就拿食物排比加文化排比來說,這一招讓普通的粽子瞬間變成了充滿詩意與文化內涵的作文素材。四角粽體,是匠心獨韻的體現;細長粽葉,散發著清香撲鼻的氣息;軟綿糯米,稻香四溢。這僅僅是對粽子外觀和味道的描寫嗎?不,曾曦爺爺接著用文化排比升華:這是初夏的休憩,這是文化的傳承,這是血脈的生生不息。從小小的粽子,延伸到整個端午文化的傳承,以及民族血脈的延續,讓文章的立意一下子拔高,變得深刻而動人。
- 還有借用、改用名人古詩詞的方法。宋代文天祥的《端午即事》本就飽含深情,“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曾曦爺爺引導孩子們,巧妙地將這些詩句融入作文中,或是改寫,或是化用,賦予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蘊。孩子們可以借鑒詩中的情感,講述自己在端午佳節對親人朋友的思念,或是對傳統文化的獨特感悟。
環境描寫也是曾曦爺爺傳授的寫作妙招。“初夏的暖風,吹皺了碧綠的池水。搖曳的樹葉,送來了陣陣的粽香。商店里張燈結彩,街上喜氣洋洋?!倍潭處拙湓?,就勾勒出端午熱鬧非凡的景象,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氛圍。
曾曦爺爺講作文不僅僅是教孩子們如何寫一篇作文,更是在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在他的課堂上,一個簡單的端午元素可以衍生出無數的寫作思路。比如從粽子的形狀能聯想到歷史故事中的角黍起源,從賽龍舟的場景能延伸到團隊合作精神,從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能探討傳統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這種發散思維,就像一顆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讓他們在面對任何作文題目時,都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寫出獨具特色的文章。
曾曦老師著《作文有原理》
如果你家孩子還在為寫作文發愁,不妨關注“曾曦爺爺講作文”抖音號,需要作文提升的小學生也可以關注曾曦老師的《作文有原理》這本書。在這里,孩子們能學到實用的寫作技巧,更能學會用獨特的視角看待世界,讓作文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場充滿樂趣的創作之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