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初到中國公學中學部任教的朱自清向好友俞平伯寄去明信片,表達了對寶山海塘景致的喜愛。他喜歡這風景,不僅描摹了“煙水蒼茫、天風浩蕩”的吳淞口美景,末尾更以“你若能來,皆大歡喜”的盛大邀請作結。
百余年來,“百年開埠、百年市政、百年工業、百年教育、百年軍事”,這“五個百年”是寶山獨有、獨特的歷史積淀和城市文脈。
百余年后,于三江(長江、黃浦江、蕰藻浜)交匯處,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上海城市北端的上海之門——大吳淞,迎來轉型發展機遇,面朝江海,展望全球,于時代前沿潮涌激蕩。今日之寶山,錨定“一地兩區”定位,做細做實產業、空間、治理“三個轉型”,打造新時代轉型樣本。
在此背景下,由新聞晨報發起,邀約寶山人文、規劃、企業等各界嘉賓齊聚寶山區規劃展示館,縱論“百年吳淞,煥新歸來”,看今日之大吳淞煥新,潮涌澎湃正當時!
寶山區新聯會會長,區文聯副主席、區青聯副主席 唐吉慧
作為成長于寶山的本土作家,唐吉慧笑稱自己和寶山的緣分簡單來說就是“四寶”,即出生在寶山、生長在寶山、生活在寶山、工作在寶山。“我熱愛這里,一天天看著這片盈盈的江水上,建造起一座如此壯美恢弘的郵輪港,如何不叫人振奮”。
為把關于百年吳淞、長江岸線“第一立面”的故事訴與更多人,讓更多人“讀寶山、知寶山、愛寶山”,唐吉慧潛心研究寶山歷史文化十余載,收集、整理大量文獻史料,孜孜不倦,筆耕不輟,于2024年編撰出版了《江畔弦歌——寶山往事集》。
無獨有偶,日前,《江畔弦歌|禮贊寶山·記憶與新生——從文獻到藝術的時空對話》人文展也正在寶山區圖書館展出?!斑@幾十年,我看著寶山不斷地發生變化,不斷地建起了很多新的房子,城市更新變得越來越好”唐吉慧感慨到。
提及創作《江畔弦歌》時,最打動他的歷史片段,唐吉慧提到了兩張拍攝于1934年10月的老照片,在當時上海市區工作的7位年輕人相約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路從靜安寺經過虹口、江灣、吳淞,到達終點站炮臺灣。7位年輕人分別在吳淞水產學校大門前、炮臺灣火車站前拍下照片,隨后向著寶山城南門出發,步入南門街,登上鎮海樓,每人領了一張閱覽證,去圖書館的閱覽室看起報紙,隨后又去石皮街,在寶山縣學堂的牌樓下停了下來。隨后又去了城西公園,忽然天空下起小雨,7人躲進一家茶館聽評彈,吃上一碗寶山湯圓……
百年時光,不過須臾。提及吳淞的“變”與“不變”,唐吉慧表示,不變的是百余年來寶山文化的內涵和創新的基因,變的則是產業轉型,比如工業的屬性在減弱,強化了居住、旅游、商業等方面,讓人們感受到今日之吳淞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大吳淞地區責任規劃師、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長 沈璐
2024年3月15日,《大吳淞地區專項規劃》結束草案公示。這是全市首個突破行政邊界的重點地區專項規劃,面積約110平方公里范圍,其中寶山約占70平方公里。
當前,寶山正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轉型開發與功能導入,產業集聚深融并進,對于大吳淞地區的煥新發展,有哪些新進展,又有哪些新期待?沈璐表示,在大吳淞規劃中寶山約占的70平方公里中,有26公里原來都是工業區,其現狀與周邊地格格不入,最大的期待就是通過這次規劃及后續的建設,能將這26平方公里可以整體融入到寶山城區中去、融入上海這座全球城市中去,未來,看不到內外的區別,這件事就成功一半了。
第一張圖
換個視角看吳淞,打造上海第一眼
(從大吳淞溯黃浦江而上,復興島、楊浦濱江、北外灘、世博、西岸……“人民城市、人民之江”,黃浦江世界級濱水區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這里是長江、黃浦江、蕰藻浜的交匯處,是吳淞新中心,自北向南看,我們看到上海的第一眼就是三水交匯、上海之門。未來,吳淞工業片區整體轉型區域,與吳淞老城,郵輪母港一起,融合成美好和諧的新圖景”
第二張圖
用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牽引大吳淞轉型
(沿蕰藻浜自西向東,形成蕰藻浜濱水空間、十里畫卷綠色廊道兩條主要城市公共空間,蕰藻浜沿線彰顯水城島鏈新顏,十里畫卷兩側展示創新轉型新貌)
“對應這張圖,有三個亮點值得期待,首先,高鐵寶山站已于去年底開工建設,作為寶山站的配套,鐵山路、鐵山路大橋打通,江楊南路的快速化,未來鐵力路也將打通,蕰藻浜航道未來將從四級航道提升到三級航道,用大型的基礎設施,從兩側帶動大吳淞轉型,而這也符合上海一直以來遵循的先基礎設施,再城市建設的大邏輯”
第三張圖
先“藍綠空間”再城市發展
(圍繞蕰藻浜與中央綠谷交匯處,形成“一湖三灣”的城市洲島,濱水布局文化、藝術、體育、商業等公共活動功能,同時結合水上、慢行等多種交通方式,形成大吳淞核心的活力湖區)
“這張圖將更聚焦蕰藻浜和外環線。我們可以看到,在蕰藻浜中間這一段,也就是現在上大美院行鋼廠這一段,進行空間打開,未來蕰藻浜不僅僅是航道,它也將打造親水、濱水以及水上活動區域,南北向垂直于蕰藻浜還有一條中央綠谷,形成T字形的藍綠空間,把原來非?!敖Y實”的工業片區進行環境重塑。
第四張圖
形成黃浦江“一江兩岸”的城市副中心
(圍繞黃浦江與蕰藻浜交匯處,建設吳淞新中心,形成浦江兩岸一高一低、一剛一柔,科技左岸、綠意右岸的空間和功能格局,塑造上海北部門戶形象)
“與以往城市副中心有所不同,吳淞區域張華浜港區碼頭的改造,跟三岔港濱江部分,從功能和空間上去形成一個呼應,共同形成上海為數不多還沒有完全建設的副中心。從這張圖可看,從黃浦江駛入,一邊是青山綠水、一邊是金山銀山,也高度呼應了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的時代需求。
積極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
招商蛇口深耕寶山的三重邏輯
招商蛇口上海公司總經理助理、城市更新部經理 蔣連祥
隨著大吳淞規劃的持續落地,產業生態蓄勢待發?!皩毶秸伞撹F+’向‘科創+’轉型,這與招商蛇口‘綜合發展模式’高度契合,大吳淞作為招商蛇口在滬北線發展的重要陣地,將通過產城融合、TOD綜合開發、城市更新等多種模式,不斷強化板塊深耕優勢,充分發揮央企資源及集團全產業鏈整合能力,為大吳淞的煥新發展提供力量?!笔Y連祥表示。
上海海上世界效果圖
作為與寶山區政府緊密合作的央企,招商蛇口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三個獨特價值:歷史的厚度、政策的力度、未來的高度。蔣連祥表示,招商蛇口選擇寶山,是三重邏輯的必然:
第一,寶山的戰略區位不可替代。吳淞是上海“北轉型”的核心引擎,軌交18號線、滬通鐵路二期構建的“黃金十字”交通網,讓這里成為鏈接長三角的“上海北門戶”;第二,政策支持力度空前。2023年8月,招商蛇口與寶山區政府簽署了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大在寶山的投資力度,深度參與寶山區相關地塊的開發建設。今年3月上海市委領導與招商局領導的會晤,更賦予我們“打造新時代政企合作樣板”的使命;第三,產業生態蓄勢待發。寶山“鋼鐵+”向“科創+”的轉型,與招商蛇口“綜合發展模式”高度契合。
循跡上海城市之源,復興百年土地榮光。招商序,招商蛇口十年旗艦作品,上海首個啟序系產品的項目樣板房也即將公開。
未來,在寶山這片熱土上,招商蛇口愿做三件事:做產業升級的合伙人、做城市記憶的守護者、做市民幸福的共建者。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個百年的吳淞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