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環王》
電影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打破了傳統單一的英雄形象模式,單純的霍比特人抵御著魔戒的誘惑,西方的玄幻就是魔、精靈、人。魔同樣是混沌一片卻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是不是也隱喻魔自在人心?各種閃回與幻象的插入不僅貢獻了層疊通靈的情境,還是敘事節奏的最佳調劑,而在各種特寫切換中,能量不斷匯聚,情感不斷凝聚,形成了圓滿的觀影體驗。
2.《斯巴達三百勇士》
劇情緊湊,雖然電影以歷史為背景,但并沒有過多地糾結于歷史細節,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現戰斗場面上。電影充滿了極致的荷爾蒙,也許這種純粹的勇氣會被現代社會認為是不理智的,但我卻以為,勇氣作為人的一大精神不該被唾棄,這種極致的勇氣不是現代人能企及的,盡管這只是個傳說并不一定是史實,扎導的高飽和度色調太適合史詩了,配樂和慢動作鏡頭也很對味兒。
3.《角斗士》
完成度相當不錯,但也一定只是男人的史詩,現在看不太新鮮了。從臺詞到角色設置都具有古典的文學性,男主角馬希穆斯英勇、仁慈、忠誠,是高度理想化的“成熟男性”范本,愈發襯托得暴君康莫德烏斯反復無常、幼稚可笑,在雄性氣質的對決中誰將一敗涂地,早已不言自明。還好結局沒有走向俗套,無論是幼稚殘暴還是勇猛沉著、無論是男孩還是男人,最終都歸于塵土。
4.《勇敢的心》
人性的善惡與抉擇,華萊士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標準的好萊塢式英雄片,擁有英雄美人邪惡壓迫背叛身死一切要素,故事也跟本片質感一樣粗糲但是宏大,不過由于邊看的時候邊搜了搜史實,對一些改編未免就感到有些啞然失笑了。不過很喜歡本片的配樂,特別是那些悠揚的蘇格蘭風笛,另外這拍出來的藍天草原山坡高地真可以算是蘇格蘭旅游宣傳片了。
5.《賓虛》
六十年代拍的也很恢宏,比起宏大敘事的《十誡》,《賓虛》聚焦小人物來講故事,前者是猶太人逃離埃及而與上帝訂立舊約,后者是猶太人在羅馬帝國壓迫下將要開啟的新約篇章。不過作為一個既是無神論又是宿命論的觀眾而言,兩部都還沒有體會到宗教的感召,但是就拍攝手法來說,海戰和馬車比賽兩場戲都是跨越時代局限的高光時刻。
6.《天國王朝》
影片以十二世紀的耶路撒冷為背景,講述鐵匠巴里安在命運轉折下成為騎士,捍衛圣城的故事,雷德利斯科特的導演手法精湛,戰爭場面宏大,對信仰與責任的刻畫深入人心,巴里安從迷茫到堅定的轉變,展現了真正的勇氣與信仰。影片尊重不同宗教,薩拉丁的仁慈與巴里安的堅守形成鮮明對比,它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對人性與和平的深刻探討,讓觀眾在歷史的洪流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