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媒體開始爆料更多關于特朗普團隊內斗的情況,這也可以解釋特朗普為什么朝令夕改,當然這主要也跟特朗普性格本身反復無常有關,但也跟特朗普團隊權力斗爭有關。
首先得先了解一下,特朗普團隊里有多少人可以影響到特朗普的關稅決定。
1、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
這位是特朗普的老臣,2016年特朗普贏得大選后,納瓦羅被當選總統特朗普任命為新設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
2018年特朗普對我們發動貿易戰,納瓦羅被認為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關鍵官員之一。
納瓦羅在學術圈是比較邊緣化,這個從他長期反對全球化就能看出來。
2019年,納瓦羅還被爆出學術丑聞,其在書中多次引用的所謂“哈佛大學畢業的經濟學家Ron Vara”其實是一個純粹的虛構人物,這個名字只是納瓦羅將自己的名字Navarro字母打亂后瞎取的。
納瓦羅曾寫出的十多本經濟學領域書籍,但幾乎沒有一本獲得過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就這樣,納瓦羅還在書中引用自己虛構的人物,這就是典型的草臺班子。
但特朗普卻對納瓦羅委以重任,這個主要也是納瓦羅的“減少逆差”理論,深得特朗普喜歡。
納瓦羅一直鼓吹,只要減少進口能夠提高經濟,他認為只要進口越少,凈出口就能越高,那么經濟就會越好。
這種離譜想法,能被主流學術圈認可才怪。
但偏偏特朗普認可納瓦羅的離譜理論。
特朗普很多離譜政策,都來自于納瓦羅的離譜理論。
納瓦羅被認為是對華鷹派中的鷹派,特朗普對華貿易戰,很大程度就是他在一旁煽動,當然根源還是在于特朗普自己,畢竟是他重用納瓦羅。
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里,納瓦羅仍然深受特朗普信任,因為納瓦羅為特朗普坐過牢。
2024年1月25日,納瓦羅因藐視國會罪被判監禁四個月。
納瓦羅是因為拒絕參與國會對2021年1月6日國會山騷亂的調查,被指控違反傳票,拒絕向國會委員會提供被要求的文件和證詞。
納瓦羅不配合調查國會山騷亂,卻被特朗普和MAGA視為忠心的證明。
所以在特朗普再次成為美國總統后,仍然任命納瓦羅為白宮貿易和制造業顧問。
2、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這個我在去年11月就分析過,盧特尼克是關稅鷹派。
盧特尼克于 1961 年 7 月 14 日出生于紐約長島杰里科的一個猶太家庭,1983年,盧特尼克就加入美國金融服務公司——美國建達。
1991年,盧特尼克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并于 1996 年成為董事長。
盧特尼克是技術派,1999年就率先在公司推廣使用電子交易系統eSpeed,大大減輕了對人力的依賴。
這也是美國建達在9·11事件中死掉了70%的經紀人后,依然能夠維持運營的重要原因。
盧特尼克大力主張提高關稅,以提振美國經濟。
特朗普競選期間,盧特尼克就發表演講稱:美國在1900年代初期最為繁榮,因為當時“沒有所得稅,我們擁有的只是關稅”。
這種簡單粗暴的歸因,顯然十分離譜,但盧特尼克就是認為,1990年美國只有關稅,是美國繁榮的“秘訣”。
盧特尼克表示,隨著稅收增加、關稅下降,一代又一代的美國政治領導人允許“世界其他國家吃掉我們的午餐”。
而他所希望的行動方針很明確:正如特朗普所承諾的那樣,減稅、提高關稅。
在特朗普和盧特尼克看來,加關稅,實際上就是用來取代所得稅。
所以,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大致是圍繞著給企業減稅,然后大幅加關稅。
這實際上,就是一邊給資本家減稅,一邊給普通民眾加稅。
我在去年11月26日的文章里也分析過:
“如果特朗普是讓貝森特當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當財政部長,那才說明特朗普也不想大幅加關稅。
那么既然讓盧特尼克當商務部長,而貝森特當財政部長,就說明特朗普還是傾向于大幅加關稅?!?/p>
現在基本是被我去年文章說中。
納瓦羅和盧特尼克,就是特朗普團隊里的關稅鷹派,那個離譜的對等關稅,大概率就是這兩人鼓動特朗普搞出來的。
但特朗普團隊里也有反對這個對等關稅的聲音。
財長貝森特在去年就被視為特朗普經濟團隊里的剎車片。
貝森特是特朗普內閣里最不MAGA的人。
因為貝森特曾經是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伙人,而索羅斯是民主黨的金主,也是猶太國際資本的一把尖刀。
貝森特是1991年加入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貝森特參與了索羅斯大大小小對外金融收割的戰役,比較有名的就是1992年參與做空英鎊。
2000年,貝森特就從索羅斯基金辭職,自己創立了對沖基金,但該基金于2005年關閉。
于是,貝森特再次重返索羅斯基金,并于2011年至2015年擔任首席投資官。
2015年,貝森特再度辭職,與曾經擔任索羅斯基金全球資本市場主管的邁克爾·杰米諾,共同創辦了新公司“Key Square”。
該公司利用地緣政治和經濟進行宏觀投資。 美國滿世界拱火制造地緣危機,然后有大量這類利用地緣政治進行宏觀投資的企業來從中牟利。
總體來說,貝森特就是搞金融戰起家的,是實戰派。
貝森特雖然支持特朗普加關稅,還寫文章反駁了經濟學家有關“加關稅會導致通脹”的說法。但貝森特在加關稅的幅度問題上,認為應該“慢慢來”,采取循序漸進的加關稅方式以防通貨膨脹。那么這就說明,貝森特也認為,如果真一下子加60%的關稅,必然引發通脹。
外界認為貝森特是特朗普經濟團隊里的剎車片,可以避免特朗普出臺過激的政策。
不過,在這次特朗普加離譜的對等關稅之前,貝森特被認為在特朗普經濟團隊里是邊緣化角色,并沒有得到重用。
4月4日,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主持人斯蒂芬妮·呂勒稱,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無法忍受特朗普政府“荒謬的(對等)關稅算法”,已打算辭職不干。
呂勒稱:“我的消息來源說,貝森特在特朗普政府中行為另類。就特朗普的核心圈子而言,特朗普根本不親近貝森特,也不聽他的。”
呂勒還說:“有人對我說,他正在尋找退路,找機會去美聯儲。因為在過去的幾天里,他真的在損害自己在市場上的信譽和履歷。”
但貝森特一直沒有正面回應這件事情。
正常來說,爆出這樣的新聞,貝森特應該第一時間出來澄清否認,貝森特既然沒否認,就說明他確實曾經有過辭職的想法。
之前也有媒體爆料稱,貝森特沒有參與如何制訂對等關稅的討論,我猜貝森特應該沒被拉進討論對等關稅的群聊里
不過后來事情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后,美國金融市場出現股債匯三殺,美股出現崩潰式下跌,美債市場也出現大跌,收益率上漲。
隨著全球市場恐慌蔓延,貝森特逐漸在特朗普政府中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
據媒體報道,貝森特向特朗普建議為關稅設定一個"結局",以便為市場提供喘息空間。特朗普最初并不愿意讓步。但隨著美股崩潰加上美債拋售這一異?,F象的出現,特朗普最終同意暫停對大部分國家的關稅措施。
一位高級官員將貝森特描述為"房間里的成年人",稱他已經贏得了總統的青睞。特朗普現在給予貝森特在與各國談判中的領導角色。
所以在特朗普宣布暫停對等關稅90天之后,貝森特開始頻繁出現說話,安撫市場。
比如,貝森特在4月15日采訪中,試圖淡化近期美國國債市場拋售浪潮,全面駁斥“美債市場陷入前所未見的恐慌性大拋售”的這一極度悲觀市場調論,并且反駁外國投資機構們大幅拋售美債的這一市場猜測,同時表明美國財政部已備好包括加大回購規模等各種應對工具來面對任何程度的美債市場異常動蕩。
貝森特在采訪中稱,上周美國國債市場下跌屬于交易圈內偶發的風險價值沖擊,是因為部分對沖基金杠桿過高,再結合一些真實的資金拋售行為,導致了市場波動。
同日美國前財長耶倫做出相反判斷,認為美債和美元的表現反映出投資者開始對美國經濟政策和美國資產安全度失去信心。
誰在這個位置上,都得睜眼說瞎話,畢竟是世界上最大的賣方,不說點好聽點的話,怎么把岌岌可危的美債賣出去。
耶倫當財長的時候,也是睜眼說瞎話,現在退下來后,倒是基于反對派立場,會稍微說點實話。
另外,不要覺得貝森特就有多溫和,貝森特只是善于金融戰,所以才在貿易戰上溫和,不排除后面貝森特會加大對我們金融戰的攻勢。
4月15日,《華爾街日報》爆料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利用正在進行的關稅談判,向70多個國家施壓,要求這些國家限制其與中國的貿易,以及中國企業在其境內的投資,藉此換取美國對這些國家降低關稅和貿易壁壘。
不得不說,貝森特這家伙比納瓦羅、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之流,要陰毒得多,很有猶太資本陰毒的特點。
但這個計劃仍然只是貝森特一廂情愿的想法,他這種陰毒的想法,以美國霸權當前衰落的態勢,是很難實現。
賺誰的錢不是賺?沒有多少國家會為了美國市場,就放棄中國市場。
美國直到現在,也還不能認清自己的實力和地位,已經不是20年前。
哪怕是特朗普草臺班子里的“成年人”,也仍然還是有這么幼稚的不切實際想法。
本文來源“大白話時事”公眾號。
作者:星話大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