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有個特點,那就是變臉比翻書還快。前幾天,他還在對中國放狠話,豈料4月17日,又突然改口說“可能降低關稅”,理由是“想讓美國老百姓買得起東西”。可沒想到4月18日,他又“反悔”了,稱“如果中美沒有達成協議,那么美國將加征關稅,或者制定一些新規則”。這種反復無常的態度,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美國的關稅戰,打不動了。
這場由美國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沖突,沒想到美國自己先扛不住了。
第一:美國企業叫苦連天。很多美國公司依賴中國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如今關稅一加,成本暴漲,最終只能漲價,消費者買單。
第二:美國農民和工人抗議。中國反制關稅打到了美國農業和制造業的痛處,大豆、豬肉賣不出去,工廠利潤下滑,失業風險增加。
第三:拜登、耶倫等“政敵”,紛紛站出來批評,說他的關稅政策打亂了美國的經濟。
第四:歐盟悄悄找中國合作。歐洲人發現美國靠不住,開始和中國加強經貿往來,比如推動中歐投資協定。就連日本、韓國也在觀望,因為這些“盟友”都不想被美國當槍使,都在想辦法減少對美依賴。
說白了,特朗普原本想用"貿易戰"逼全世界低頭,結果反而讓各國加速"去美化"。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率先釋放信號,4月17日,他說:“可能降低關稅",以此表達自己的“誠意”,并且還稱:美國與中國正在就關稅協議進行談判。可沒想到4月18日,他又再次上演"變臉"戲碼。在暗示談判進展順利的同時,他又祭出慣用的"最后通牒"戰術,威脅一個月內不達成協議就將升級關稅,或者制定一些新規則。
對于這種套路,特朗普已經用過了很多次:先假裝讓步,再突然翻臉,試圖嚇唬對手妥協。但問題是,中國根本不吃這一套。就像華爾街分析師,調侃的那樣: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越來越像“狼來了”的故事,市場已經開始用腳投票。
中國為什么不怕美方的威脅?
面對美國的反復無常,中國一直很淡定,原因很簡單:
第一:中國市場足夠大。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需強勁,即使美國加稅,中國也能通過和其他國家貿易彌補損失。
第二:產業鏈更完善。美國很多商品離不開"中國制造",加稅只會讓美國企業更難受。
從目前來看,這場“貿易戰”美國越打越被動,如果繼續加稅?美國企業先承受不住。如果不加?特朗普的面子又掛不住。而反觀中國,既不主動挑釁,也不輕易讓步,讓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徹底失效。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關稅戰,注定失敗。他的"變臉戰術"在短期內,或許能唬住一些人,但從長期來看,損人不利己的策略,終究會反噬美國自己。事實上,這場貿易戰,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場鬧劇,而特朗普,正在成為最大的"主演"兼"觀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