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我們百分之百會達成協議。”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美國總統特朗普信心滿滿地向媒體宣布,美歐貿易協議將在美國暫停實施“對等關稅”的90天期限內達成。而坐在他身邊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同樣表態積極,強調她此行“就是為了促成協議”。表面上看,歐美關系正朝“緩和、合作”的方向推進,但在強硬的關稅威脅、結構性的貿易分歧以及各懷鬼胎的政治盤算背后,這場90天的“信心秀”更像是一場外交虛火,很難真正解決問題。
所謂“對等關稅”,是特朗普政府新版貿易威脅工具的核心。按照政策設定,美國將對來自歐盟的鋼鐵、鋁和汽車征收25%的高額關稅,并對幾乎所有其他商品施加更廣泛的懲罰性關稅。特朗普宣稱,歐盟對美國產品設置了不公平的貿易壁壘,而美國只是“要求公平”,但本質上,這是對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又一次嚴重破壞。單邊定義“對等”、單方面設定關稅門檻,不是規則談判,而是利益脅迫。
而此次談判“破冰”的關鍵人物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雖然帶著“歐盟成員國”的身份出訪,卻并無與布魯塞爾協調一致的授權立場。她在特朗普就職典禮上的亮相早已表明其與美國現任政府的政治趨同,而她此行更像是為特朗普“代言”,而非真正調和美歐之間的結構性貿易矛盾。從鋼鋁配額、汽車排放標準到農產品壁壘,美歐之間的爭端從未中斷,也遠非一紙協議能夠解決。
“信心滿滿”只是姿態,真正棘手的是時間表與議題深度的不對等。特朗普政府設定了90天談判“限時”,這看似給談判注入了動力,實則是把談判節奏綁在政治議程之上。歐盟本就是一個復雜多元的政治實體,任何貿易協議都需要27個成員國的共識支持與議會批準。而特朗普政府希望在有限期限內推動歐盟在關稅讓步上做出實質性退讓,這不僅不現實,也帶有濃厚的“選戰政治”色彩——是為特朗普鞏固其經濟民族主義形象服務,而非為了穩定全球貿易環境。
值得警惕的是,即便特朗普與梅洛尼口頭達成了所謂“原則一致”,也難掩歐盟內部對美國政策的不滿與防范。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多次公開批評美國破壞多邊規則,德國也堅決反對美方對歐洲汽車產業的打壓。這意味著,即使特朗普與梅洛尼達成某種“象征性成果”,也很難獲得歐盟整體認可,更可能淪為一次無約束力的“政治擺拍”。
事實上,關稅政策本身早已對歐美貿易結構造成實質沖擊。自2018年以來,美歐在鋼鋁、航空補貼、數字稅等問題上的貿易摩擦持續激化,美國對歐洲商品的出口增長持續乏力,而歐盟內部對美國不確定性政策的警惕性不斷上升。如今特朗普提出“擴大版對等關稅”,無異于再次挑動神經,逼迫歐盟在多領域讓步,而非尋求真正對等共贏的合作方案。
從更大范圍看,這場“90天談判”只是特朗普對其“關稅外交”政策體系的一次延續。在對華貿易戰逐步固化、對墨邊境稅擱淺之后,歐盟成為其新的“目標市場”。而梅洛尼的介入則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并非真正尋求解決問題的談判,而是需要一位歐洲政治盟友配合演出,以塑造“美國再次贏得談判”的政治神話。
不可否認,梅洛尼此次確實在表面上為美歐溝通“緩了一口氣”,但這口氣能維持多久?歐盟是否會接受美國設定的議程?特朗普是否會在談判破裂后再次翻臉?這些問題尚無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