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河疑影》(崇州案)這個故事,從整體結構上來說很簡單,但中間的故事情節(jié)卻很復雜。
當然了,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正是“狄系”的主要看點之一。但老錢寫劇本有個毛病,越是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其中的細節(jié)他越駕馭不住,就越容易在故事情節(jié)上留下漏洞。
在整部“狄系”的十個故事當中,“崇州案”可以說是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整個故事恢弘壯闊,情節(jié)云譎波詭、反轉驚奇。
可在諸多的反轉人物當中,王孝杰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高速上強行剎車,并且原地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這樣危險的舉動,在將王孝杰從頭到尾強行洗白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無法彌合的破綻。
王孝杰真的是被冤陷的嗎?真的是無辜的嗎?帶著結局狄公的解釋,我們再反過來看王孝杰當初的行為,會發(fā)現他真的就是“罪不容誅”!
故事邏輯回顧
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個故事的整體邏輯:
蛇靈肖清芳為了推翻大周,暗中和契丹李盡忠、突厥默啜太子勾結,通過陰謀的方式,滅掉了右威衛(wèi)王孝杰、營州都督趙文翙的兩支大軍,將崇州置于累卵之境。而狄公抽絲剝繭,撥亂反正,最終覆滅了她的計劃。
整個計劃的核心人物只有一個,那就是崇州刺史丘靜,從理論上來講,右威衛(wèi)十萬大軍和趙文翙兩萬大軍都是被他葬送的。
右威衛(wèi)全軍覆沒,是因為丘靜里通外國,一方面拒絕為王孝杰提供糧草被服,另一方面又拒絕王孝杰入城休整;趙文翙大軍的被殲,是因為丘靜在大軍指南車上做了手腳,致使借道大軍誤入契丹境內。
而作為大軍主帥的王孝杰,戰(zhàn)敗的罪責被推到了丘靜的身上,殺良冒功、殺人滅口、叛逃契丹的罪責則是被推到了蘇宏暉的身上,他自己卻被擇了個干干凈凈、清清白白,從一個天字第一號罪人變成了天字第一號深遭冤陷之人。
然而,王孝杰屁股上的屎實在太多了,即便這樣擦也還是擦不干凈。
破綻一:東硤石谷之戰(zhàn)
前面說過了,按照狄公的事后解釋,東硤石谷的兵敗,完全是丘靜這個內奸一手造成的,而王孝杰只是一個受害者。
根據書中的說法,想要避免東硤石谷的兵敗有兩個方法,第一是大軍有足夠的糧草供給,第二是大軍退回崇州駐防,這在軍中可以說是共識。
后來洗白王孝杰的兵敗之過,老錢說他曾通過賀蘭驛給朝廷發(fā)了十幾份塘報,目的就是向兵部請示回崇州休養(yǎng)。只不過,這些塘報都被蛇靈所劫奪,并且偽裝成了由丘靜所發(fā)。
那么,得不到朝廷的回信,是否就說明必須駐扎在東硤石谷呢?
當然不是,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明知大軍面臨著巨大危險的時候,作為大軍主帥的王孝杰,為什么還要死守在東硤石谷呢?
書中給出最有說服力的理由,是因為趙文翙此時正繞道敵后,但這個理由卻太過于僵直。要知道,此時王孝杰的大軍,已經是面臨著缺衣少糧、士氣低迷的處境,這也是導致他兵敗的直接原因。
如果不是因為大軍極度虛弱,怎么可能被契丹軍隊全軍覆沒?
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王孝杰卻一不做兵糧調度,二不退回崇州休整,而是眼巴巴的等著兵部的命令和丘靜的接濟,這還是我們印象中的王孝杰嗎?
拿兵糧被服來說,丘靜前后轉運了七十多次,共計可以補給三十萬大軍,這在崇州衙門都是有明確記錄的,王孝杰在崇州有府衙、有僚屬,對此難道絲毫不知嗎?
即便有個孫副將已經被丘靜買通了,可難道所有的僚屬都被丘靜買通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王孝杰這個大將軍當的也就太失敗了。
再說回崇州休整,趙文翙的借道大軍音訊全無,即便是已經到位,用狄公的說法,也會提前派人和王孝杰約定攻擊時間,他將大軍主力撤回崇州并無不妥。
丘靜給朝廷發(fā)的假塘報就是這樣說的,狄公對此還表示贊同,說明這完全是可行的。右營將軍李楷固同樣也是屢次請命,而面對李楷固的請求,王孝杰卻是屢屢推脫,甚至說是丘靜不放大軍入城。
這是李楷固親自經歷過的事情,總不能連李楷固也成內奸了吧?
后來李楷固親自回崇州質詢,得到的卻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答復,丘靜不僅沒有阻攔,反而極力贊同大軍先撤回城,這才導致了李楷固與王孝杰之間的矛盾。
由此可以確定,并非是丘靜不放大軍入城,而是王孝杰自己不愿意進城。
所以,東硤石谷的兵敗,丘靜雖然是內因,但王孝杰同樣要負直接責任。他的一切反常行為,幾乎都是在堂而皇之的配合蛇靈的行動計劃,否則東硤石谷的兵敗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破綻二:殺人滅口之謎
王孝杰敗回崇州以后,他的行為就更加反常了,先后對丘靜、李楷固、趙文翙、幽州長史、司馬殺人滅口。
如果這一切王孝杰完全不知情,而是由內奸蘇宏暉暗自主導,這倒是可以理解的。蘇宏暉假意刺殺丘靜,是為了給王孝杰潑臟水;滅口長史、司馬,是為了避免丘靜身份泄露,因為丘靜七十多次轉運他們都是知情人,一旦王孝杰得知真情,而他又沒有收到這些物資,勢必會露出巨大的破綻。滅口趙文翙、李楷固,用意也差不多。
然而從王孝杰前期的種種表現來看,除了趙文翙以外,對于其他人的滅口,王孝杰是完全知情的,甚至就是由他來親自主導的,所以他在狄公的初次詢問下就顯得破綻百出。
可王孝杰如果真的是清白的,就根本沒有滅口他們的動機。
先說丘靜,東硤石谷的兵敗,丘靜要承擔主要的責任,而且朝廷也已經下令將他押解回京。只要回京后案情審明,丘靜人頭落地,王孝杰也就算是給自己找了個替罪羊,兵敗之罪也就有了從輕處理的依據。
那么,王孝杰又何必要幾次三番的要殺他滅口,甚至不惜出爾反爾射殺李元芳,也要阻止他和狄公見面呢?
正如狄公第一次推理的那樣,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阻止丘靜對狄公道出真情。如果王孝杰是清白的,他又為什么要多此一舉?即便丘靜會說假話誣陷他,只要當堂對證,有丘靜的七十多次轉運記錄和大軍的收支記錄具在,也很容易就能戳穿丘靜的假面,王孝杰到底又在怕什么呢?
李楷固的情況和丘靜差不多,自然不需要多說。
崇州長史、司馬就更冤枉了,他們本來不是蛇靈成員,只是被丘靜的假象給迷惑了,所以才替丘靜說了幾句好話,王孝杰何至于對他們殺人滅口?
還有東柳林鎮(zhèn)的屠殺,對于蘇宏暉、宋無極來說,做這件事的目的是殺趙文翙和百姓滅口,順便殺良冒功來欺騙王孝杰。
對于這個真實目的,王孝杰當然是不知情的,宋無極接到的任務應該是進山追繳李楷固。然而,得知宋無極在東柳林鎮(zhèn)縱兵屠村的時候,王孝杰卻對濫殺無辜沒有表現出任何憤慨,而是對蘇宏暉說道:
“這東柳林鎮(zhèn)的事情怎么讓狄仁杰碰上,宋無極真是豈有此理!再說,是誰讓他殺光全鎮(zhèn)的居民?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很顯然,令王孝杰最憤慨的不是宋無極濫殺無辜,而是他行事太不小心,讓狄仁杰抓到了把柄。
而且,用狄公的話說,李楷固反出崇州、逃入深山,是根本不需要經過東柳林鎮(zhèn)的,王孝杰對宋無極部出現在東柳林鎮(zhèn)卻毫不意外,誰還敢說他是毫不知情?
破綻三:叛逃契丹之謎
王孝杰叛逃契丹更是說不過去,誠然,在他逃離崇州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蘇宏暉要把他帶往契丹。
但是,他到底為什么要逃呢?蘇宏暉在勸他的時候是這樣說的:
“殺良冒功,血洗東柳林鎮(zhèn),殺死長史、司馬滅口,如果再加上串謀契丹......那圣上的‘便宜行事’四個字可就用在您的身上了!”
蘇宏暉的話可謂字字誅心,但問題在于,他所說的四項罪名,按照后來洗白的說辭,都不是王孝杰做的。殺良冒功、血洗東柳林鎮(zhèn)、殺人滅口都是蘇宏暉安排的,而串謀契丹更是八竿子打不著。
既然這樣,王孝杰到底為什么要害怕呢,難道怕狄仁杰會誣陷他不成?
而且,蘇宏暉對他說出這些話的時候,王孝杰沒有半個字的辯駁,說明他對這些罪名已經基本默認了,這是洗白王孝杰繞不過的障礙。
后來洗白王孝杰之后,他身上唯一做實的罪名,就是下令射死李元芳,而這個罪名在元芳的和解下已經不存在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王孝杰此時此刻為什么要逃跑,他又要逃到哪里呢?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難道他要逃到突厥去當一名逃犯嗎?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從事后王孝杰被洗白的情況來看,完全沒有到這種走投無路的程度。
那么,他難道是要逃到洛陽去和武則天辨明原委?這顯然也是說不過去的,狄仁杰是“代天巡狩”,自然不可能會冤枉王孝杰,王孝杰又何必舍近求遠?
據大將軍權善才的說法,王孝杰是叫開崇州北門往西而去,而那正是契丹、突厥的方向,所以權善才才會斷定他是叛逃契丹。
途中,王孝杰曾質疑路線好像有些不對,這說明他的出逃是有目標的,但絕對不可能是回大周,否則一個往東、一個往西,就絕對不可能是“好像不對”的問題了,王孝杰堂堂大將軍不可能連到洛陽和契丹的路都分不清楚。
所以,王孝杰叛逃確實是事實,只不過他叛逃的方向不是契丹,有可能是突厥或其它西域小國。
這樣的推論顯然也有些離譜,但這些離譜并非無中生有,而是老錢自己留下的漏洞。
當然了,你也可以不把這些當成是漏洞,而把它當做老錢的故意安排。如果這樣的話,這個故事倒是能從懸疑提升到權謀的級別,但也就成了另外一個故事了:
王孝杰出于某種考慮,與蘇宏暉達成了某種交易,所以一直都在主動配合著蛇靈的行動。但是到了最后,王孝杰發(fā)現事情脫離了控制,于是便決定與蘇宏暉一起叛逃西域。途中遇到了埋伏,才知道自己是被蘇宏暉利用了,所以愧悔難當,當場將蘇宏暉斬于馬下。
而另一方面,狄公當然知道王孝杰的罪孽,但出于多方面的考慮,最關鍵的是為了擴大他在軍隊系統的影響力,所以他強行為王孝杰洗白脫罪,將所有與之相關的罪責都推到丘靜、蘇宏暉的頭上。
王孝杰自然是感恩戴德,從此成為了狄公的心腹,成為了狄公在大周軍隊系統中安插的一枚釘子。后來恢復李唐神器,王孝杰出了大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