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產品中,有一部分產品,不會受到關稅很大的影響,即使是加到了超過100%的關稅,這一部分產品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小產品。
請杠精們注意,我說的是不會受很大的影響,不是說不受影響。
原因是什么?我來分析給你聽。
假定一個小商品,比如,一個充電寶,在美國的售價是25美元。
而這個產品在中國進貨價可能是5美元。
這時,加征了100%的關稅,是加征多少關稅呢?
是加征25塊錢嗎?不是,是加征了5美元關稅。
這時,美國進口商以10美元的價格拿到了充電寶。
他賣25美元會虧損嗎?一般來說,會的。
因為市場在競爭,25美元的價格,已經是美國進口商們競爭的結果了。
有不懂商業的人就要問題,5美元進價,賣25美元,這不是暴利嗎?怎么還是競爭的結果?
因為啊,在美國要把這個充電寶賣出去,還需要支付美國港口費用,美國國內運輸費用,美國貿易公司的人工費用,倉儲費用、零售商店租、人工,還有國內的所得稅等等一系列的費用。
是因為美國各種費用都很高,所以必須要賣到25美元,才有正常的利潤,加征關稅后,這些費用也并不會減少。
假設這5美元就是原來所有的利潤,這時,進口商會怎么做呢?
他會要求中國出口商降價1.5美元,同時他承擔3.5美元,這時,他還有1.5美元的利潤,中國生產商,原來可能是2美元的利潤 ,降低到0.5美元,他可能也會接受,總比不干強。
工廠已經在了,產能在了,只要有一點點利潤,都不能放過。
這時,充電寶的價格在美國市場并不一定馬上上漲,因為關稅被進口商和生產商共同承擔了。
那有人要問了,為什么進口商不直接把價格漲上去讓消費者承擔呢?
他面臨幾個約束。
第一,他有競爭對手。如果他的競爭對手采取他的這個策略,以減少利潤和讓供貨商降價的手段,保持價格不變,那么,市場份額就變成對方的了
第二、即使他已經是當地最大的供貨商了,他看不到什么競爭對手,但是只要漲價,銷量就要降低,他必須算一個賬,那就是漲價導致的銷售量降低最終導致的利潤損失,與他自己承擔關稅,哪一個損失更大
當然,這不好預估,是需要試錯的。
一旦漲上去,銷售量劇烈下降,那就麻煩了。
比如說,原來25美元一個的充電寶,一天賣1000個,現在漲到30美元,一天只能賣200個,那么,即使你利潤率保持在5美元一個,但是總利潤只有1000.
而選擇自己吸收關稅成本,單品利潤1.5美元一個,賣一千個就是一千五百美元,算下來,比起漲價還多賺了。
那什么時候就必須漲價呢?就是關稅已經將原有的利潤全部吃掉了的情況下,那就必須漲價。
比如,賣一個充電寶,利潤只有3美元,而關稅是5美元,供應商愿意讓一美元,還是要出4美元,這時,不漲價,單品利潤就是負數,這生意就不能做。
于是,這時就必須漲價。
好了,回到主題。為什么小商品受到的影響不大。
就是因為小商品這種消費品貨值太低了,相對于美國各種高昂的成本,在最終售價中占比太小了。
即使加征100%關稅,美國的進口商一樣可以繼續采購,他可以采取提高效率的方式(肯定有這樣的企業,在壓力下調整管理手段,降低美國的銷售成本),他也可以選擇自己承擔大部分關稅(甚至全部),甚至只要漲個5%的價格,銷售量減少不多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盈利。
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潤肯定要減少,因為利潤進了海關的口袋了。
越小的商品,中國廠家出廠價與美國零售價之間的差價就更大,有時甚至可以達到十倍,甚至十幾倍之多。
加征的關稅,占出廠價的比例高,但占零售價的比重就非常低了。
大額產品就不可能了。比如,中國的電動車,一臺就五十萬,如果有代理商,利潤可能就是10%左右,加征100%關稅,代理商和廠家都吸收不了,就必須漲價接近翻倍,而這時,他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就沒有了。
美國的油氣、大豆,加征100%以上的關稅,也是無法進口了,因為中間不涉及這么高的銷售成本。
因此,從事小商品領域美國出口的企業,受到的影響遠遠比更貴的消費品、資本品(零件、原料)要小的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