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6年1月8日全國人民敬愛的周總理因病在北京305醫院逝世。
幾天后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周總理追悼會,大家懷著沉重的心情站在會場中等待儀式開始,鄧公、葉劍英元帥等國家領導人全部出席。
然而在追悼會即將開始前不久,汪東興找到了現場的警衛負責人鄔吉成,并交給他一個機密任務,隨后負責人宣布追悼會時間延期兩小時。
那么汪東興到底跟鄔吉成說了什么呢?
關于汪東興在追悼會前的密令
周總理逝世兩天后,中央確認了追悼會將于15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同時擬定了關于追悼會的各種流程和注意事項,并交由汪東興同志全權負責追悼會相關事宜,現場安保工作則由中央警衛局副局長鄔吉成全權負責。
鄔吉成對組織忠誠、對工作負責,從建國初期就被調到中央負責警衛工作。
他能力出眾,曾多次負責毛主席和周總理在各項活動中的安保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接到任務后,鄔吉成便馬不停蹄地開始準備工作,不僅親自帶隊梳理每一個流程,檢查了現場每一個角落,將周邊環境布置得密不透風。
相關參會人員的出身、往來、以及住宿酒店、陪同人員、來往人員的情況都檢查了無數遍,就是為了保證追悼會的順利舉行。
1月14日,鄔吉成正忙著檢查人民大會堂的安保工作是否存在錯漏,辦公室工作人員慌忙跑來現場找他,稱有個緊急電話要他回去接一下。
鄔吉成不敢放松,立即跟著工作人員回到辦公室,接起了汪東興同志的電話。
汪東興詢問了周總理追悼會安保工作進度,又詢問了警力部署情況后,突然降低了聲音,嚴肅地詢問道:“有沒有準備毛主席到來的相關工作方案?”
鄔吉成愣了一下,隨后老實交代:“沒有?!?/strong>
周總理追悼會名單他早就拿到了,關于毛主席是否會來一直是大家的猜測,中央也一直都沒有相關通知,都以為毛主席不會來,所以也一直沒有準備。
汪東興在聽到鄔吉成的回答后,當即向鄔吉成透露了一個相當機密的消息,“追悼會當天,毛主席可能會來,你現在就開始著手準備吧,務必再次確認現場安保情況?!?/strong>
鄔吉成也被突然接到的任務驚呆了,要知道本次追悼會已經在安保級別上已經很高了,可這并不包含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
如果毛主席到場,那么現場的安保工作必須再提高一個等級,可現在距離追悼會只有不到一天時間,現在更改升級安保方案,還來得及部署嗎?
鄔吉成是有經驗的老黨員,面對這種突發事件有著一套做事方法,他放下電話后立即聯系了相關部門,并重新修改了安保方案。
他將現場警力增加了一倍,同時還親自挑選布置了一間私密休息室,用于毛主席休息落腳。
為了確保工作順利完成,在分析了各項任務后,他再次撥通了汪東興電話,希望追悼會的時間能夠延后兩小時。
汪東興同志和其他領導人商議后批準了這個提議,隨后鄔吉成按照計劃進行部署,工作在緊鑼密鼓中有序進行,所有人都不知道就在不到一天前,竟然發生了這樣的大事。
然而到了追悼會當天,汪東興和鄔吉成左等右等,卻還是沒能看到毛主席身影。
毛主席未能出席追悼會原因
周總理逝世后,毛主席第一時間得知了這個噩耗,張玉鳳怕毛主席身體承受不住十分擔心,但毛主席只是點了點頭小聲地說自己知道了。
隨后便要回房間,幾乎是關上門的一瞬間,張玉鳳便聽見毛主席隱忍地哭泣聲,當天一夜未眠。
在之后的幾天時間里,毛主席一直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他的病情也開始出現惡化,甚至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吸氧。
根據張玉鳳回憶,周總理去世前后那段時間,毛主席講話的時候很痛苦,只能發出一點含糊不清的聲音,只有自己這樣陪伴在主席身邊時間長的人,才能勉強聽懂。
當遇到工作人員來匯報情況時,都是張玉鳳在身邊充當翻譯,有些她拿不準的地方,便會按照聽到的模棱兩可的詞語猜測。
然后按照自己理解給毛主席復述一遍,等到毛主席點頭確認后才作數。
可即便這樣,也是毛主席狀態比較好的時候,他的病情惡化后,根本連聲音都很難發出,只能顫抖著手在紙上勉強寫出幾個關鍵詞。
后來腿又出現了問題,必須在別人的攙扶下才能勉強行走。
事實上毛主席和周總理病重的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重合的,兩個相伴走過半個世紀的親密同志、至交好友僅僅隔著一條馬路的距離,周總理和毛主席一直都很想見對方,可卻沒能見到最后一面。
周總理去世后,中央在擬定了追悼會規格、人員、流程和悼詞后,將部分文件送給毛主席查看審閱。
毛主席拿起身邊的一支紅鉛筆,艱難地在上面簽字部分畫了紅色小圈,只能由這個小小的紅圈,代替毛主席對周總理無盡的哀思和想念。
考慮到毛主席的身體情況,中央并沒有將毛主席安排在追悼會流程中。
但陪伴主席多年的張玉鳳很清楚,毛主席是想去參加追悼會、想去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
她曾在毛主席審閱追悼會安排文件的時候,詢問過毛主席是否要去參加,毛主席吃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腿,痛苦地說道:“我走不動了。”
即便是依靠輪椅,醫務人員陪同在側,依舊不能冒這種風險。
毛主席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可他更擔心自己太過悲傷,會出現意外跟周總理一起走了,這樣的風險國家不能在沒有準備時承擔。
據鄧大姐的秘書會議趙祎回憶,追悼會之前得知毛主席可能來的消息,西花廳的工作人員十分期待,大家都希望能夠看到主席健健康康地參加追悼會。
毛主席貼身護士孟錦云,當時就是她告訴毛主席周總理去世消息,所以也十分清楚主席當時悲傷和難過。
在追悼會前也曾專門打電話詢問汪東興,向他報備自己和其他醫務人員,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可能用到的醫用裝備,是否可以讓主席參加?
汪東興想了想還是將中央的決定如實告知,他表示中央考慮到毛主席的身體原因,根本沒有下發邀請主席參加總理追悼會的通知。
最終毛主席流著淚在當天的電視上,看完了關于周總理追悼會的所有報道。
鄔吉成后來也在后來的回憶中確認了這次突發事件,
“汪東興主任在追悼會前聯系了我,告訴我收拾好江蘇廳和臺灣廳給主席休息,做好主席到訪的準備,甚至還延期了兩個小時,但最終毛主席也沒有來,本來還很奇怪,后來才知道毛主席身體已經無法支撐參加追悼會了?!?br/>
張玉鳳后來和記者說起了這件事,表示1976年開始主席的身體情況迅速惡化,生活無法自理,吃飯都需要喂,還只能吃一些好消化的流食,走路需要攙扶。
當時這個情況只有她們貼身工作人員清楚,外面的人是不知道的。
15日追悼會當天,毛主席還是讓工作人員送去了一個花圈,工作人員將其放在了周總理遺像旁邊,最終以這種方式和老朋友作最后的告別。
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友誼
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系相當密切,兩人是并肩合作的伙伴,更是志同道合的兄弟和同志,他們一起經歷了我黨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革命歷程和戰爭階段。
1920年毛主席前往北京會見李大釗等我黨先進人士,并闡述了自己未來的運動方向,就是要回到家鄉湖南開展革命運動。
與此同時,一批來自南開大學的學生,也來到北京學習革命理念,其中就包括周總理,兩人雖未真正相識,但對未來我黨發展道路暢想不謀而合。
1926年“中山艦事件”爆發,蔣介石已經暴露出了背叛革命的征兆,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也出現了裂縫并且正在擴大。
一些黨內先進人士為此十分擔憂,其中就包括毛主席,當晚他來到李富春家中,結果就看到了先他一步到場的周總理。
兩人眼光長遠,毛主席對革命的敏感性和關注度高,加上周總理對蔣介石等國民黨人的了解。
幾人看出了國民黨內部出現的問題,也預感到了雙方關系將要發生一些改變,如今只能見招拆招積極應對,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
也就是從這一刻相識開始,兩人有了許許多多合作和共同工作的機會,也有了同樣的奮斗目標。
他們一起攜手度過了我黨最為艱難的日子,兩人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咬牙堅持帶領所有人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遵義會議后,周總理成為了毛主席最為堅定的擁護者。
在面對別人的反對和質疑時,周總理用最為直接和誠懇的方式,闡述了毛主席為革命事業作出的貢獻,以及在革命道路上起到的正確引導作用,他認為只有毛主席才能領導我黨,進而沿著既定軌跡實現最終目標。
兩人也曾一起經歷最大的危險——1945年的重慶談判,這是一場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鴻門宴。
毛主席作為我黨最高領導人,或將遭受敵人最為直接的打擊,因此中央對此十分重視,必須要在這次會談中保護好毛主席安全,避免蔣介石對主席下手,周總理決定親自陪同這次會談。
談判期間不管是赴宴還是出門游玩,周總理都要站在毛主席身邊最近的地方,時刻觀察周邊是否存在危險。
甚至還會在宴會時為毛主席擋酒,就是怕反動派在酒里下毒,如果對方勸飯,周總理也會先夾起來嘗一口,確認沒有毒后再讓毛主席吃。
正是因為有著周總理的嚴防死守,再加上蔣介石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毛主席在重慶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安全,得以返回延安指揮接下來的戰爭,帶領全國人民迎來勝利的曙光。
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領航人,也是毛主席的左膀右臂,更是最了解毛主席的親密好友。
上世紀60年代國家發展遇到了許多困難,周總理總是勸解毛主席,兩人一起想辦法。
1972年過后毛主席身體出現很大問題,尤其是在陳老總的追悼會后毛主席便病倒了。
國家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周總理身上,在大家都對毛主席的身體十分擔憂時,周總理悄悄瞞住了自己也出現便血的嚴重情況,到了這一年的5月最終確診為膀胱癌。
毛主席看到周總理的病歷單后心情十分沉重,沉默后便吩咐工作人員,將葉劍英元帥和汪東興等人叫來,要求他們和鄧大姐領導醫療組工作,以便于后續對周總理進行更好的治療。
到了1974年,周總理在持續不斷的疲勞工作之下,病情再度惡化,截至1975年10月,周總理共計進行了大大小小13次手術。
1975年12月周總理已連續高燒多日,連說話都很困難,偶爾清醒的時候還會詢問身邊工作人員,毛主席病情如何,自己的毛主席徽章在哪兒,沒說幾句便會再次昏睡過去。
誰會想到,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革命青年,竟然也到了風燭殘年的最后時刻,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總理在北京逝世。
結語:
1976年是全中國最悲痛的一年,我們先后失去了周總理、毛主席。
有人說新中國能夠成立是“謀事在毛,成事在周”,兩位革命思想先驅、中國的奠基人用自己的一生在捍衛中國的尊嚴,用一生在服務人民,實現了讓人民當家作主。
我們生活在新時代的每一天,都應該記住兩位偉人為中國事業作出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