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將迎來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中醫專家介紹,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意味著寒意消散,氣溫回升,降雨增多,這一時節養生防病應注重柔肝健脾、防潮避風、養心怡情。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三科主任醫師蔣躍絨說,谷雨為春之末、夏之前,陽氣升發,逐漸走向旺盛,易使人肝陽上亢,肝火內生,出現流鼻血、頭暈等現象;夏季將至,陽熱漸生,易致心火偏亢,風熱侵襲,出現口瘡、心煩、失眠等問題;谷雨時節北方風沙時起、南方陰雨連綿,人體還易受濕邪、風邪侵襲,出現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關節病、血壓波動等。
“根據中醫理論,谷雨時節正是脾氣旺于春季之時,是調補脾胃的好時機。”蔣躍絨說,這一時期飲食以“清淡、柔肝、健脾、適量”為宜,可適當食用梅類、山楂等味酸食物以柔肝疏肝,選擇山藥、茯苓、白術、白扁豆等健脾食物熬粥、燉湯食用以健脾培中;在氣溫回升較快的地區可適當食用苦味菜以清心去火;還可飲用谷雨茶以清火明目,食用香椿以健胃理氣、清熱解毒。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主任醫師張曉天介紹,這一時期宜早睡早起;著裝宜適度“春捂”,忌過早換薄衫;陰雨連綿時可燃艾條熏蒸房間,驅寒除濕、防霉抑菌;可在早上進行和緩運動,如做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式動作,或沿從足大趾至大腿內側的脾經走向拍打按摩,幫助健脾化濕;每日可靜坐調息10分鐘以調暢情志。
人們還可利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應對谷雨節氣常見健康問題。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三科副主任醫師白瑞娜提示,可通過刮痧、穴位按摩疏散風寒、疏通氣血經絡;每日按揉足三里穴、陰陵泉穴以健脾祛濕,推按太沖穴、行間穴以理氣疏肝,艾灸中脘穴、神闕穴以溫陽健脾。(記者田曉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