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肥市各區縣財政收入正式出爐。
其中肥西縣以79.45億元穩居榜首,經開區以15.5%的增速領跑全市。而傳統經濟強區包河區排名第六位,瑤海區則位列第12。可以看到,合肥市經濟格局的動態調整,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
3
肥西縣財政收入穩居榜首
作為合肥縣域經濟的領頭羊,肥西縣2024年財政收入高達79.45億元,同比增長7.9%,增量5.79億元。
其財政收入持續領跑,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的強勁支撐。近年來,肥西引入比亞迪、大眾安徽等重大項目,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疊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輻射效應,科技創新與產業鏈協同效應顯著。
此外,縣域土地資源豐富、城鎮化進程加速,也為財稅增長提供了持續動力。
經開區增速第一
經開區以60.44億元財政收入排名第四,同比增速高達15.5%,增量8.12億元居全市之首。
作為國家級開發區,近年來,依托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政策紅利,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新業態快速發展。
此外,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入長鑫存儲、智飛龍科馬等龍頭企業,形成高附加值產業鏈。同時,基礎設施投資加碼,2024年多個產業園區建成投用,帶動土地出讓與稅收增長。
包河區排名第六
包河區作為合肥老牌經濟強區,2024年財政收入55.27億元,同比下降4.1%,排名從上年第五跌至第六。
其下滑主因在于產業結構調方面,傳統商貿業受電商沖擊明顯,消費市場活力不足;另一方面,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樓市低迷導致相關稅收減少。
類似問題也出現在肥東縣,其財政收入同比下降5.8%,增量-3.73億元。兩區縣亟需通過培育新興產業、優化營商環境破解增長瓶頸。
長豐縣、廬江縣穩健增長
長豐縣以62.78億元財政收入位列第三,同比增長3.5%。依托合肥北城新區建設,其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京東方、萬洋眾創城等項目貢獻顯著。
廬江縣則以35.41億元排名第七,增速8.8%,增量2.87億元,受益于礦產資源開發與現代農業升級。
此外,巢湖市(28.97億元)、新站區(24.19億元)等中游區縣保持穩定增長,顯示縣域經濟逐步向多產業支撐轉型。
瑤海區以20.82億元位列第12,增速僅2.2%。作為老工業區,其傳統制造業外遷導致稅源流失,但近年來東部新中心建設提速,物聯網、文化創意等產業逐步導入,未來增長可期。
蜀山區(34.36億元)雖同比下降2.2%,但依托中國科大、科學島等科創資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領域的成果轉化或成新增長點。
合肥全域財政收入總量突破950億
2024年,合肥市財政收入總額達955.01億元,同比增長25.38億元,增速2.7%。
從區域分布看,肥西、高新區、長豐縣等頭部區縣貢獻超六成收入,而瑤海、安巢經開區等仍處低位。
2024年合肥財政收入數據表明,產業升級與開放創新是區域競爭的核心動能。
頭部區縣需進一步做強產業鏈,鞏固優勢;中游地區應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后發區域則需借力城市更新與政策傾斜實現突圍。
對于合肥而言,唯有打破一區獨大格局,推動全域均衡發展,方能夯實“新一線城市”地位,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搶占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