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8日),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2025年第二期中華優秀文化體驗項目開展儀式在北京蒙藏學校舊址舉行。
擁有600年歷史的蒙藏學校舊址,這里不僅是文化遺產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的重要遺址之一。
上海體驗區展覽以“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通過“何以上海”“海上風華”“山海情深”三個篇章,生動展現了上海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上海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共同富裕和現代化建設中的豐碩成果。
走進展區,一幅由海派剪紙非遺傳承人李守白創作的剪紙長卷作品《百年上?!ぜ衾L申韻》映入眼簾。這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精心打造的作品,以靈動的剪紙藝術開啟了上海各族人民和諧共融的幸福家園畫卷,成為整個體驗區的序曲。這里宛如一座橋梁,連接著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現出上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探索、實踐與成效。
“何以上?!保喝嗣癯鞘欣砟畹纳鷦訉嵺`
走進“人民之城”展廳,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囑托格外醒目。展廳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等六大板塊,展示了上海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城市溫度,讓各族人民共享高品質生活。黃浦江與蘇州河的濱水空間規劃、城市綠地共享等項目,成為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體現。
移步“光榮之城”展廳,這里則著重突出上海的紅色基因。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均在此召開,見證著歷史的光榮時刻,612處紅色景點更是串聯起百年革命歷史。上海傳承這些紅色傳統,將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海上風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的交相輝映
在“百工·智造”展廳,非遺與智造交相輝映。黃道婆向黎族婦女學習紡織技術,并將這些技術發揚光大,推動松江成為“衣被天下”的紡織重鎮。這一傳奇故事,見證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海派剪紙傳承人李守白、奚小琴現場創作紅石榴剪紙作品,傳遞“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自信。
現代展區中,C919大飛機、“新海鯊”深海裝備、全球最大LNG運輸船等大國重器,彰顯上海先導產業的創新實力。青浦區太敬集團的機器人舞蹈更帶來科技與藝術的沉浸式體驗。
百年風華熠熠生輝,城市新貌歲歲更新?!笆屑ど藤Q”展廳以多媒體機械墻演繹老字號傳奇,大白兔奶糖、上海牌手表等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展現“三轉一響”到國貨新潮流的時代變遷;“時光卷軸”串聯城市與品牌大事記,見證上海從華亭古縣到國際大都市的滄桑巨變,生動記錄了上海商業發展與城市精神的融匯共生。
“絲竹·交響”展廳里,上海音樂學院的絲弦五重奏《映山紅》悠揚響起,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交融的《梁祝》、譚抒真先生1935年制作的中國首把專業小提琴,詮釋著海派文化“海納百川”的品格,更是體現了中華文明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
“山海情深”:攜手推動共同富裕的新畫卷
“山海情深”篇章聚焦上海與對口地區的攜手合作。展廳通過產業合作、文旅融合等多維度展示,呈現了上海如何助力西藏日喀則、新疆喀什、青海果洛及云南全境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在“幸福綻放”展廳,各民族群眾的笑臉墻成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生動注腳。上海通過“組團式”協作,為對口地區群眾提供了就業、醫療、教育等全方位支持。從春秋航空的“藍天筑夢計劃”到上海醫療團隊的遠程醫療服務,生動詮釋山海情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更是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逐夢奮進的堅定意志和共建美好家園的深情厚誼。
從石庫門到梧桐樹,從大江大海到巍巍高山,上海體驗區不僅是城市魅力的窗口,更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縮影。在這里,紅色基因、海派風情與民族團結交織,繪就“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壯美畫卷。
據了解,本次體驗區活動為期3個月,將持續至2025年7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