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警方繳獲的電詐贓物里,一只泡泡瑪特的拉布布毛絨玩具格外顯眼;英國毛絨玩具品牌Jellycat的快閃店前,成群的成年人排隊搶購蛋糕造型玩偶……
拉布布毛絨玩具
這些看似荒誕的場景,正悄然勾勒出全球玩具行業的新圖景——玩具成人化浪潮洶涌而來,改寫著千億市場的游戲規則。
當泰國公主拎著掛有拉布布的愛馬仕包出席活動,當Jellycat店員對著成年人顧客叮囑“蛋糕玩偶要盡快吃”,這些充滿反差感的畫面,揭示了一個正在重塑消費市場的群體——Kidult,即興趣和消費習慣更像兒童的成年人。
他們用真金白銀證明,玩具不再是孩子的專屬,而是成年人治愈焦慮、釋放壓力的“情緒解藥”。
泡泡瑪特2024年財報顯示,拉布布所在的TheMonsters系列貢獻超30億元營收,推動公司總營收飆升至130.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86%。
全球玩具巨頭樂高也交出亮眼成績單,2024年營收743億丹麥克朗(約786億人民幣),凈利潤138億丹麥克朗(約146億人民幣)。兩大巨頭的逆勢增長,印證了成人玩具市場的巨大潛力。
成立近20年卻不溫不火的Jellycat,在疫情期間將營銷重心轉向成年人后,營收三年增長超135%。2023年,這家僅208名員工的公司,創造了18.5億人民幣的銷售額,人均創收是樂高的四倍。
其上海快閃店引發排隊熱潮,雙十一在天貓銷售破億,登頂毛絨玩具品類榜首,成為“大小孩”經濟的典型案例。
在全球玩具三巨頭美泰、孩之寶和樂高的競爭中,樂高從2020年起脫穎而出,將對手遠遠甩在身后。2024年,樂高營收108.5億美金,而美泰、孩之寶分別僅為54億美金和41億美金。樂高的逆襲,源于其對成人市場的精準布局。
早在1999年,樂高就與盧卡斯影業合作推出星球大戰系列,該系列銷量一度占公司總銷量的六分之一。
此后,樂高不斷推出哈利波特、奪寶奇兵等影視IP授權產品,吸引大量成年粉絲。2017年,樂高Master系列綜藝在全球熱播,將拼積木變成全民娛樂,為品牌注入社交屬性和話題熱度。
2020年,樂高正式推出“成人樂高”產品線,以精致黑盒包裝、復雜高難度的模型設計,直擊成年玩家的收藏與挑戰心理。
從5201顆粒的復仇者聯盟大廈,到9090顆粒的泰坦尼克號,這些“肝疼”的產品不僅滿足了成年人的成就感,還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炫耀資本。此外,針對女性玩家的花卉系列,在天貓銷量火爆,進一步拓寬了市場邊界。
相比之下,美泰和孩之寶雖也嘗試成人化戰略,但始終未能形成核心競爭力。美泰的定制版娃娃、孩之寶的權力的游戲棋牌游戲,都未能復制樂高的成功。2024年,美泰營收下滑1%,孩之寶暴跌17%,與樂高的差距越拉越大。
玩具成人化的背后,是社會結構與消費心理的雙重變革。一方面,全球生育率持續走低,兒童玩具市場萎縮。日本王子妮飄停產兒童紙尿褲轉產成人款,國內嬰幼兒奶粉銷售額下滑而成人奶粉增長,這些現象預示著“孩子生意”的黃金時代已然過去。
另一方面,成年人對情緒價值的需求空前強烈。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原生家庭、親密關系帶來的情緒撫慰愈發不穩定,而建立和維護這些關系的成本卻不斷攀升。
于是,玩具、游戲、釣魚等興趣愛好,成為人們獲取穩定情緒價值的廉價渠道。就像釣魚佬為了片刻的喜悅甘愿獨坐一整天,年輕人覺得200元的游戲比社交飯局更能帶來持久快樂。
泡泡瑪特、樂高和Jellycat的成功,本質上是抓住了成年人的情感痛點,將標準化產品轉化為情感載體。它們打破“玩物喪志”的偏見,用精致的設計、稀缺的IP、社交屬性的賦予,讓玩具超越了物質價值,成為情緒消費的新寵。
當越來越多的“大小孩”愿意為情緒溢價買單,玩具成人化已不僅是商業趨勢,更是時代情緒的縮影。未來,隨著社會壓力持續存在,情緒經濟將不斷催生新的消費形態。
作為消費者,我們在享受玩具帶來的快樂時,也需保持理性,認清產品的使用價值與情感溢價,避免陷入消費主義的漩渦。畢竟,真正的治愈力,或許藏在理性消費與自我覺察之中。
素材源自@飯統戴老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