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毛主席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毛主席的一生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
縱觀毛主席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是他永遠不變的人生宗旨,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謀福利一直是他最崇高的人生追求,竭盡全力為人民排憂解難永遠是他傾注心血的畢生事業(yè)!
無論是在那個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還是在日理萬機的建設時代,毛主席一直秉持著一顆無限關懷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那一幕幕感人場景,如今看來依然令人動容。
一、毛主席心系百姓,與生俱來
毛主席,他是從偏僻農(nóng)村里走出來的農(nóng)民的兒子,他生來就屬于人民。
從毛主席懂事的那年開始,他就一直將老百姓的疾苦記掛在身上,這種對于老百姓的關愛與體恤是他與生俱來的。
從他青年時代開始,毛主席就立志要為舊中國的勞苦大眾們奮斗一生。因為飽含著對勞動者們的深厚感情,他將改造社會、造福人民作為了他一生的理想。在他革命的生涯中,這份理想始終支撐著他,他的一個個事跡無不在體現(xiàn)著這一份執(zhí)著與意志!
毛主席自小就生活在韶山?jīng)_的農(nóng)家里,與勞苦大眾的淵源,是那樣的難分難解,他對勞苦大眾的疾苦與榮辱也是那樣的感同身受。
砍柴、拔草、拾糞、放牛,也許對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那是農(nóng)家樂里的新鮮玩兒,可是對于毛主席的童年來說,那就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他從六歲開始就幫助家中做這些農(nóng)活了。
到了年紀稍長一些時,毛主席開始進入了私塾讀書,但是家中的農(nóng)活同樣不能放下。他每天過的日子,幾乎跟家中請的長工一樣,犁地、耙地、栽秧、割禾,有時他還會將長工的重活都搶過來干。在那個年少的時代,毛主席對勞動人民的關愛就已經(jīng)顯現(xiàn)了出來。
在毛主席母親的教育下,毛主席從小就對勞苦大眾充滿了無限的同情。因為母親是一個樂于助人、同情貧弱的人,鄉(xiāng)親們只要遇上災年和困難時,常常會接受她的接濟和幫助。這些行為,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對毛主席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毛主席在私塾的時候,有一些家境貧寒的同學,經(jīng)常沒有午飯吃。毛主席不忍心他們挨餓,就將自己所帶的午飯都分給了同學,寧肯自己中午餓一頓,到晚上回家再多吃點。母親知道此事之后,每次都會給他多準備一些飯菜,好讓他接濟同學們。
有一次,天氣非常的寒冷,毛主席在上學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衣衫襤褸的同學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毛主席于心不忍,毅然將自己的夾襖送給了他穿。母親知道此事后,也沒有責怪。
1910年4月,湖南洞庭湖發(fā)生了水災,而長沙、湘潭等地又鬧旱災,老百姓們的生產(chǎn)生活受到重創(chuàng),民不聊生。但是地主豪紳和投機商人勾結在一起,非但不救災,還趁此機會,大量囤積糧食,導致物價飛漲。
有些災民失去了生存的希望舉家自盡,有些災民去衙門請愿卻遭到槍擊。
走投無路的災民組織起了暴動,他們放火燒了官府衙門,砸爛了外國的洋行和公司,僅僅是為了有口飯吃。但是清政府卻派兵鎮(zhèn)壓老百姓,殺害了許多人!
這件事對年少的毛主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他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毛主席后來回憶說:“這件事影響了我的一生。”
1911年春,毛主席走出了韶山?jīng)_赴長沙上學,隨著閱歷與知識的增長,毛主席對人民的感情更加深厚。
每每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精忠岳飛》等小說時,毛主席都會感嘆,為什么這些講述英雄的小說里,沒有一個主角是農(nóng)民呢?
農(nóng)民出身的毛主席對此進行了久久的思考,最后他得出結論,這些小說都是在頌揚統(tǒng)治階層,這些人根本沒有種田的苦惱,因為土地都是他們所有的,自有農(nóng)民替他們種田。在這里,他看到了封建社會的極度不平等。
毛主席這些年少時代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造就了他解放勞苦大眾、造福勞苦大眾的強烈愿望,也令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毛主席的革命生涯中,艱難與困苦始終如影隨行。然而毛主席依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遭受多大磨難,都將解放勞苦大眾作為他戰(zhàn)斗不息的力量源泉!
二、毛主席對人民的關心,細致入微
毛主席一直都將人民放在第一位,他也非常清楚,要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同樣需要人民的擁戴與支持。
毛主席常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為民興利除弊。我們共產(chǎn)黨的干部戰(zhàn)士,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他還說:“你若要群眾擁護革命,你就要關心群眾。”
這是毛主席多年來幫助人民、服務人民之后切身的體會與感悟,他將走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路線,而且在做群眾工作時,一直強調(diào)腳踏實地、堅定務實,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與困難作為群眾工作的基礎。
早在瑞金時期,毛主席就將“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作為了群眾工作的核心,他說:“我們現(xiàn)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zhàn)爭,以革命戰(zhàn)爭打倒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革命發(fā)展到全國去,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wèi)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
他還強調(diào):“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chǎn)和生活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
1928年1月5日,毛主席率領著工農(nóng)革命軍進入遂川縣城,沒想到城里面所有住戶都大門緊閉,看不到一個人影。
毛主席看到這樣的情景說:“我們進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發(fā)動群眾,粉碎敵人的陰謀,把群眾組織起來,打倒土豪劣紳。”
那時,城內(nèi)有不少謠言,有一對夫妻誤信了謠言,進到山里藏了起來,扔下了一個腿部受傷的老頭躺在床上,已經(jīng)一整天沒吃飯了,腿上的傷也化了膿。
毛主席知道后,便叫來了一個戰(zhàn)士給老頭清理傷口,又叫來另一個戰(zhàn)士給老頭留下一袋米,還為他熬好了粥喂他吃。
老頭非常的感動,當即就表示等腿好了會把兒子、媳婦和左鄰右舍都喊回來。
1933年4月,臨時中央政府從瑞金葉坪遷到了沙洲壩。沙洲壩是一個嚴重干旱缺水的地方,人民群眾飲水很成問題。
毛主席知道之后,徹夜未眠,他思考了一夜,第二天又四處考察。最終毛主席組織起干部戰(zhàn)士,以大楠木作為材料,鋪設起一條簡易的輸水管,將山上的泉水引進到村子里,并且用一個大木桶接住存儲起來。
但是,這樣的辦法并不能徹底解決用水問題。毛主席為了保證沙洲壩的人民都能喝上干凈的水,帶領著干部與戰(zhàn)士跋涉幾十里尋找水源,最終勘定了幾處作為水庫的地址。
同時,毛主席為了大家取水方便,決定在村子里打井。因為當?shù)氐乃Y源匱乏,自古以來就沒有打井成功過,毛主席卻認為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
經(jīng)過勘探,毛主席先后為村民打了兩口井,第一口井在不久之后被棄用,而第二口井一直被使用著。解放以后,沙洲壩的村民們在井臺上樹起一塊紀念碑,上面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
三、毛主席對人民的關心,情感真摯
毛主席是人民敬仰的領袖,他也從來沒有因此而脫離群眾,而是始終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和勤務員。無論是在怎么樣的環(huán)境中,毛主席都時時刻刻惦記著群眾,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
正如他的名言:“對于共產(chǎn)黨人,人民的疾苦絕非小事!”
1935年10月,來到陜北的毛主席雖然有特別多軍政要務進行處理,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過群眾的需求。每當農(nóng)忙時節(jié),毛主席都會組織機關干部下鄉(xiāng)幫助搶種搶收;當時節(jié)不好時,毛主席會立刻組織干部修水利開渠道,盡可能地讓群眾們有個可觀的收成。
毛主席剛到陜北的時候,人民的文化水平落后,衛(wèi)生條件差,毛主席馬上動員部隊中有文化的干部,將自己的知識服務于人民,向大家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并且?guī)ь^修建廁所,漚糞積肥。看到陜北的窯洞沒有開窗,室內(nèi)陰暗潮濕,人們居住在里面容易得病。毛主席就帶頭宣傳,幫著老鄉(xiāng)們開窗,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huán)境。
1936年7月,中央搬遷到了陜北保安。因為那里交通不便,經(jīng)濟十分落后,再加上戰(zhàn)爭的破壞,城里竟然沒有一家商店,群眾就連買鹽都要趕著毛驢到700里外的寧夏鹽池去馱,一盒火柴竟然要用十幾個雞蛋才能換來,衣服布匹就更難買到了,有些人家,一件衣服居然縫縫補補地穿了幾代人。
毛主席看到這些情況后,心情十分沉重。他立刻要求中央貿(mào)易部和保安縣政府在保安城里辦一個供銷社,并且仔細研究了如何組織起力量運輸貨物。
不久之后,供銷社開了起來,賣的都是群眾迫切需要的東西,比如布匹、火柴、食鹽,極大地解決了群眾的生活困難。
1944年,毛主席在棗園居住時,聽說侯家溝有兩個小村莊的婦女均患上了不能生育的怪病。他立即把延安市委書記張漢武找來詢問情況,并且親自指示中央醫(yī)院到侯家溝把水化驗一下。
果不其然,化驗結果顯示水中含有有害物質(zhì),令喝了水的群眾無法生育。醫(yī)療隊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很快對水進行了處理,并且主動幫村民們看病治病。一年醫(yī)院后,這兩個偏遠的山村里終于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
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啊,他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勞,在百忙之中還抽出時間,出入與農(nóng)村、機關、部隊、學校進行調(diào)研,走在人民群眾之中體察民情,時時刻刻傾聽老百姓的聲音,時時刻刻關心著人民的疾苦。
本文所講的一切不過是毛主席關心人民眾多事例中的冰山一角,這一件件小事無不在體現(xiàn)著毛主席對人民那深重濃厚、真摯坦誠的感情。這就是毛主席那樸實無華、終生不變的領袖本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