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浪潮下,人形機器人正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落地。近期,工信部等 17 部門聯合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 2025 年實現整機產品批量生產,在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示范應用。
這一政策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而 2025 年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的舉辦,更標志著技術突破與場景應用的加速迭代。
與此同時,《2025 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5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 82.39 億元,占全球 50%,產業有望復制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從技術演進看,人形機器人正經歷 “大腦 + 小腦 + 肢體” 的全方位升級。2025 年 3 月,Figure 公司發布的 Helix 模型首次實現基于嵌入式 GPU 的分層式架構,無需依賴云端算力即可完成復雜任務協同;
1X 公司推出的 NeoGamma 雙足機器人則集成自研大語言模型,適配家庭環境的低噪音與安全性需求。產業鏈層面,英偉達新一代 Blackwell Ultra GB300 芯片的發布,通過 HBM4E 內存技術支撐復雜 AI 模型訓練,為機器人算力模塊小型化提供解決方案。
國內企業如中鼎股份、五洲新春等也加速布局,前者投資 10 億元建設智能機器人項目總部,后者聯合新劍機電研發行星滾柱絲杠等核心部件。
基于政策導向與技術突破,為投資者梳理出 10 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深度布局的 A 股企業:
注意:以下內容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引導或承諾,僅供學術研討。
第一家:柯力傳感
核心領域:六維力傳感器、工業物聯網。
企業亮點:全球唯三能量產 ±0.1% 精度六維力傳感器的企業,國內唯一通過特斯拉 Optimus 足部平衡系統認證,技術對標美國 ME Mechatronics,產品覆蓋人形機器人關節力感知、醫療康復設備等場景。
關聯業務:為優必選 Walker 系列、宇樹科技 H1 機器人提供關節力控解決方案,參與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聯合研發。
第二家:儒競科技
核心領域:無框力矩電機、伺服系統。
企業亮點:國內唯一實現扭矩密度 15Nm/kg 的無框電機量產企業,超越特斯拉 Optimus 供應商 Kollmorgen 的 12Nm/kg,產品適配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外骨骼等精密驅動需求。
關聯業務:為傅里葉智能 GR-1 機器人提供關節電機,與英偉達合作開發邊緣計算驅動模塊,優化機器人動態響應速度。
第三家:綠的諧波
核心領域:諧波減速器、精密傳動部件。
企業亮點:全球除哈默納科外唯二規模化量產高精度諧波減速器的企業,齒形設計誤差抑制技術可將傳動精度穩定在 ±30 角秒內,已通過特斯拉 Optimus 送樣測試。
關聯業務:為智元機器人靈犀 X2、小米 CyberOne 提供關節減速器,配套開發 “減速器 + 電機 + 編碼器” 一體化模組。
第四家:鳴志電器
核心領域:空心杯電機、步進電機。
企業亮點:全球僅三家具備機器人手指精密驅動空心杯電機量產能力的企業(瑞士 maxon、德國 Faulhaber、鳴志),1 公斤級靈巧手單指成本降至 300 美元,技術適配人形機器人交互關節。
關聯業務:為云深處科技絕影 X3、蔚藍科技 Eve 機器人提供手指驅動電機,參與人形機器人仿生手觸覺反饋系統開發。
第五家:埃斯頓
核心領域:工業機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統。
企業亮點:國內唯一掌握 “控制器 + 伺服系統 + 機器人本體” 全套自主技術的企業,高動態軌跡規劃算法支撐人形機器人雙足動態平衡,新一代控制器邊緣算力提升 3 倍,適配 AI 大模型實時決策需求。
關聯業務:為華數機器人 HSR-JR605、智久機器人 Pegasus 提供運動控制解決方案,聯合高校研發人形機器人步態優化算法。
第六家:中鼎股份
核心領域:機器人關節總成、智能底盤。
企業亮點:汽車橡膠零部件市占率國內第一,2025 年擬投資 10 億元建設智能機器人項目總部,布局行星滾柱絲杠、液壓驅動關節等核心部件,與五洲新春、埃夫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關聯業務:為特斯拉 Optimus 提供密封件與結構件,聯合眾擎機器人開發人形機器人模塊化底盤系統。
第七家:五洲新春
核心領域:行星滾柱絲杠、微型滾珠絲杠。
企業亮點:國內首家實現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量產的企業,產品適配人形機器人腿部線性執行器,2025 年訂單開始放量,全球市占率預計提升至 15%,與杭州新劍機電合作拓展智能汽車用絲杠業務。
關聯業務:為傅里葉智能 GR-1、智元機器人靈犀 X2 提供腿部驅動絲杠,參與人形機器人力控閉環系統開發。
第八家:富臨精工
核心領域:智能電關節模組、減速器。
企業亮點:平移汽車零部件技術至機器人領域,已實現諧波減速器、行星減速器自制,與智元機器人成立合資公司,計劃供應 “減速器 + 電機 + 電控” 一體化關節模組,2025 年小批量交付。
關聯業務:為寧德時代智能機器人提供關節部件,聯合華為開發機器人用高精度齒輪箱。
第九家:奧比中光
核心領域:3D 視覺傳感器、結構光相機。
企業亮點:國內唯一量產消費級結構光相機的企業,技術對標蘋果 Face ID 供應商 Lumentum,為小米 CyberOne、云跡科技 XR 系列機器人提供視覺感知模塊,深度信息精度達 0.1mm。
關聯業務:聯合優必選開發人形機器人多模態感知系統,為服務機器人提供自主導航視覺解決方案。
第十家:漢威科技
核心領域:柔性觸覺傳感器、MEMS 傳感器。
企業亮點:全球唯三具備 100 點 /cm2 柔性觸覺陣列量產能力的企業,獲波士頓動力 Atlas 二代觸覺迭代訂單,可模擬人類皮膚觸覺反饋,響應速度 < 5ms。
關聯業務:為特斯拉 Optimus 手掌、普渡機器人 Bella 提供觸覺感知模組,參與人形機器人人機交互安全認證標準制定。
展望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將呈現三大趨勢:技術融合方面,AI 大模型與具身智能的結合將推動機器人從 “動作執行” 向 “自主決策” 躍遷,如 Figure 的 Helix 模型已實現多機協同任務規劃;
場景拓展方面,工業制造(汽車總裝、3C 檢測)與民生服務(家庭護理、醫療康復)將成為短期落地重點,而 2027 年萬臺級交付目標的提出,標志著規?;逃玫呐R近;
產業鏈重構方面,核心部件(精密減速器、高扭矩電機)與操作系統(如思林杰基于 RISC-V 架構的機器人 OS)的國產化替代將加速,具備 “硬件 + 算法 + 場景” 閉環能力的企業有望主導行業生態。
聲明:本文均為網絡歷史資料,如有錯誤,請以最新資料為準。本文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引導或承諾,僅供學術研討,請審慎閱讀。市場有風險,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理性的獨立思考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