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界等著特朗普實現承諾,斡旋俄烏停火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卻在18日對歐洲多國代表表示,“如果進展不順利,美國將在幾天后放棄調停”。一開始大家還以為,這是魯比奧的個人想法,沒想到特朗普也在18日下午,公開發表了類似的言論,這下子就很熱鬧了。
“盡快結束這場導致數十萬人死亡,殘酷又沒有意義的戰爭”,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也是他一再用來攻擊前總統拜登的理由。如果俄烏戰爭遲遲不結束,美國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援助,那就和拜登時期沒有什么區別。更關鍵的是,前兩天特朗普剛提到,要在24日和烏克蘭簽署正式礦產協議,甚至已經在17日簽了備忘錄,要是俄烏不停戰,這份協議簽了也跟沒簽差不多,畢竟誰也不可能去戰區采礦。因此,這次放棄調停的說法,其實又是一次典型的極限施壓,只不過對象是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
美國維特科夫帶著那份切割分管烏克蘭的方案,前往莫斯科商議時,就已經表現出對俄羅斯讓步的態度。這次魯比奧以“推動俄烏停火”的名義,召集歐洲代表開會,實際上遞交了更加詳細的《持久和平框架》草案,里面除了保留維特科夫“就地停火”思路,實際上任由俄羅斯控制烏東四州外,還呼吁歐洲一起放寬對俄羅斯制裁,甚至明確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等于是對俄羅斯全面妥協,以獲得俄羅斯方面認可這份方案。
現階段,美國對烏克蘭援助分為兩部分,一個是軍事裝備和資金援助,這一塊也是特朗普上任后削減最多的。與之對應的,是在4月中旬“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里,各方商量援助烏克蘭具體事宜時,美國破天荒退居二線,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甚至是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參加,也沒有提出任何實際援助方案。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一方面憑借之前的庫存苦撐,另一方面極力向歐洲求援。德國倒是很大氣地表示,要援助包括IRIS-T防空導彈、“豹”式坦克在內的大批武器,但數量遠不能和美國相比。
另一部分主要是情報和信息支持。比如說之前烏克蘭屢屢使用無人艇和無人機,襲擊俄羅斯海軍基地,甚至是腹地內空軍基地,背后就有美國衛星監視和遠程引導體系的參與。歐洲在這個領域的水平非常差,之前法國曾短暫嘗試,在克里米亞半島對面部署E-3預警機,但很快就放棄了。烏克蘭現在實際上依然得指望美國,這也是其最大軟肋。
在正常情況下,烏克蘭肯定不會同意《持久和平框架》這個方案,美國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有現在“準備放棄調停”的說法,實際上是以美國情報和信息援助為條件,逼迫烏克蘭讓步。畢竟自從美國削減對烏克蘭裝備援助以來,歐洲頂替的效果并不好,以至于烏克蘭在前線節節敗退。現在要是再失去情報和信息支持,恐怕烏克蘭就真的要兵敗如山倒了。梅德韋杰夫也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回復稱“美國撒手不管是明智之舉”。
應該說,美國這一次解決俄烏問題的思路很清晰,是先通過談判落實礦產協議,把收益拿到手。然后再拿著犧牲大量烏克蘭利益的方案,獲得俄羅斯認可,最后以撒手不管,斷絕援助來要挾烏克蘭同意。現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比較順利,就看難度最大、也是最關鍵的第三步,能不能邁出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