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8 日,商務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宣布擴大對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的改革任務授權,支持其圍繞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開展全產業鏈集成創新,強化對中西部及沿邊地區的政策賦能。其中,廣東自貿試驗區因毗鄰港澳的獨特區位,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窗口。
一、十年深耕:粵港澳要素流動與規則銜接的 “試驗田”
作為全國港澳投資首選地,廣東自貿試驗區十年累計設立港澳資企業 2.9 萬家,實際使用港澳資金 539 億美元,占全省比重均超 20%。其核心突破體現在四大領域:
- 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
率先放寬金融、法律等領域準入,設立 20 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首家港資公募基金及 “雙牌照” 銀行,允許港澳企業備案參與 167 個工程建設項目,批準 11 家港澳資旅行社落地,并推出國際醫院評審標準,推動首家香港醫院通過認證。 - 規則機制銜接取得突破
在全國首創跨境支付、理財通、車險等業務試點,出臺建筑 / 交通工程港澳人才職稱評價辦法,認可 26 類港澳專業人士職業資格,探索 “港資港法港仲裁” 機制,為跨境民商事糾紛解決提供創新范式。 - 港澳人才集聚效應凸顯
實施 “港人港稅”“澳人澳稅” 政策,建成南沙粵港澳青年創新工場等 3 大創業基地,累計引入 2446 個港澳臺及國際青年團隊,形成 “政策 + 平臺 + 服務” 的創新創業生態。 - 優質生活圈加速構建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 政策實施以來,累計通行港澳車輛超 450 萬輛次;“港澳藥械通” 引入 97 個品種,惠及患者近萬人次,實現港澳優質醫療資源高效對接。
二、前海蛇口片區:制度創新的 “標桿樣本”
作為廣東自貿試驗區核心引擎,前海蛇口片區十年累計推出 882 項制度創新成果,104 項向全國復制推廣,連續三年位居全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榜首。其發展亮點包括:
- 經濟規模跨越式增長:海關備案企業突破 1.1 萬家,外貿進出口總值從 2015 年 712 億元躍升至 2024 年 5379.8 億元,年均增長超 25%,累計使用外資 381.57 億美元。
- 金融開放領跑全國:落地 “金融支持前海 30 條”,首創 “境外不落地購匯”“前海港企貸” 等 14 項金融創新,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的 “試驗田”。
三、未來布局:打造粵港澳市場一體化新高地
商務部表示,下一步將支持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化與港澳在貿易、投資、金融、數據流動等領域的合作,推動人員流動便利化和專業資格互認,全面提升粵港澳市場一體化水平。隨著改革授權的擴大,廣東有望在全產業鏈創新、跨境服務貿易等領域釋放更多制度紅利,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強勁的動力支撐。
這場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改革實踐,不僅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十年發展的縮影,更標志著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正從 “政策洼地” 向 “制度高地” 加速邁進,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可復制的改革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