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深圳市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新課程新課堂”系列研討活動(第3場)暨大灣區STEAM教育“四跨四共”課程研討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在麓城外國語小學開展。麓城校園里人潮涌動,熱鬧非凡,學生們的科創成果閃亮登場。
該校采取“校企”聯合的形式,引進一批科技公司助陣,給來賓和學生提供了超酷的體驗機會。展覽區,科創作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那些凝聚著麓城學子智慧的作品,如《我為灣區建燈塔》《我為灣區建座橋》,還有《向世界介紹我們學校》等STEAM項目,橫跨智能生活、創新教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機器人展示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在師生的操控下,宇樹機器人各種炫酷動作不斷,讓在場來賓感受到科技力量。
匯聚權威力量!三萬多人線上線下見證大灣區STEAM教育成果
最新科創技術如何玩出新花樣,融入到日常課堂和課外活動中?此次活動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指導下,由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深圳市龍崗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和深圳市龍崗區麓城外國語小學聯合承辦。
活動由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員謝莉主持,廣東省基礎教育小學信息科技教研基地(深圳)項目組全體成員、深圳市基地校教師以及全市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教師代表積極參與,同時還有線上同步參與的近3.24萬人次。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基地主任毋丹丹,龍崗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肖紅春等領導;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任學寶主任、委員吳鵬澤教授等專家;以及深圳市各區的信息科技教研員也齊聚一堂,共襄盛舉,為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增添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權威力量。
活動在一場風雅之約中拉開序幕,麓城校園變身立體的春日畫卷,全校師生以春為箋,以詩為筆,從空靈的《苔》到輕快活潑的《村居》再到典雅莊重的《小雅?鹿鳴》,來賓們共同欣賞跨學科融合的實踐成果,感受明媚又美好的詩意校園生活。
發揮粵港澳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創建大灣區STEAM教育“四跨四共”課程協同育人模式
《齊JOIN共同體 STEAM創未來》的紀錄片向來賓們展示了“四跨四共”共同體項目的發展歷程以及學校STEAM教育的實踐成果。在STEAM課堂,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變身小小發明家,通過動手實踐解決真實問題。
從校園到社會,從生活難題到前沿科技,STEAM教育讓學生以開放姿態擁抱未來。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基地主任毋丹丹在致辭中提出了三點期待:共筑教育創新生態,激發跨學科融合活力;共探未來學習范式,引領教育變革方向;共創教育協作機制,打造灣區育人共同體。
麓城外國語小學信息科技科組長樊樂老師展示了一節精彩的課例《探碼——設計校園植物“身份”編碼》。這節課以學校自然研習徑入選龍崗教育資源地圖為契機,學校建立校園植物數字檔案庫為引入,融合了信息科技、數學和科學等學科知識,通過跨學科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信息科技進行數據編碼,數學進行邏輯推理,以及科學進行探究實踐。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輔助教學,建立了校園植物種植記憶庫,校園植物編碼設計平臺等教學工具,引導學生設計編碼規則,分析編碼規則的合理性,合理設計提示詞,引導AI生成,為優化編碼服務,辯證應用AI輸出的結果。
麓城外國語小學校長鄔麗萍以《“四跨四共”協同育人:粵港澳大灣區STEAM課程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為題,從項目背景與意義、項目實施與成果、項目應用與成效三大方面進行分享。鄔校長提及,本項目以發揮粵港澳各自優勢協同育人為理念,迭代創建了大灣區STEAM教育“四跨四共”的課程協同育人模式。構建了大灣區STEAM教育項目化學習的課程協同育人學習方式。自2019年起,共有來自8個省市50所學校加入這項實踐研究。本學期更是成功開發2門STEAM課程,分別是《向世界介紹我的學校》與《我為灣區建燈塔》。通過“四跨四共”的模式,進一步增進了內地與港澳師生間的情誼,為灣區教育發展注入新活力。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學校的代表,澳門菜農子弟學校的劉達濠、勞俊明兩位老師進行了STEAM項目分享。兩位老師在分享中表示,菜農各級的STEAM項目與常識課的教學內容配合,制定了一整套STEAM的教學配套,以配合每學年各級的進度需求,同時結合同學的實際情況施教,師生共同成長。兩位老師還分享了學校的STEAM教育實踐成果“光環板蛋糕音樂盒制作”,讓人眼前一亮,感受科技的神奇。
讓“真實問題解決”成為課堂常態,為AI賦能跨學科主題學習提供深圳經驗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吳鵬澤教授做了專題講座。他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展開,闡述其價值意義、實踐現狀與實施方法。他表示在價值意義方面,跨學科學習契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全球公民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均強調跨學科性,我國也在政策中明確要求加強跨學科主題學習。他建議在實施方法上,要理解其本質,明確與STEM的異同及協同方式,深入領會課標要求,以核心素養立意開展活動,做好主題與評價設計,探索技術賦能路徑,如構建知識圖譜、開展協同教研、建立數字資源庫和改進評價方法等。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員謝莉對此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她表示,此次活動既是深圳市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新課程新課堂”系列研討活動(第3場),又是大灣區STEAM教育“四跨四共”課程研討活動,同時還是廣東省基礎教育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教研深圳基地的一次階段性成果的展示活動。麓城作為項目基地校,在課程改革、跨學科融合及實踐創新方面開展了多項探索,取得顯著成果。希望讓“真實問題解決”成為課堂常態,為AI賦能跨學科主題學習提供深圳經驗。
采寫:南都記者 王童 通訊員 吳金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