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打拼的你,是否曾因老板一句“我要培養你”而滿心歡喜、斗志昂揚?先別急著感動,或許這背后藏著你未曾看透的真相。今天,就來揭開職場“培養計劃”這層溫情面紗下的真實模樣。
我們常常會在公司里看到各種看似美好的培養計劃,年輕干部培養、校招培養、管理晉升培養計劃等,公司還會不惜重金從外面聘請咨詢顧問、邀請專業老師來授課,對外宣稱是為了培養員工,提升大家的能力。然而,在公司戰略辦公室的討論中,這些所謂的“培養計劃”,實則是“人才篩選計劃”,甚至可以說是“人才淘汰計劃” 。公司做這些事情,并非真心要將每個員工都培養成才,而是通過一系列的流程和標準,篩選出符合公司發展需求的人,剩下的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只不過換了個好聽的名字來包裝罷了。
那么,老板說要培養你,到底是真心還是另有目的?其實,老板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培養”,他們只是在對員工進行審視。如果你在工作中能夠不斷突破自我,展現出比過去更強的競爭力和能力,跟得上公司快速發展的節奏,并且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上級之間默契十足,很多事情無需多言就能心領神會,那么你可能會被公司繼續重用。但這并非是老板培養的功勞,而是因為你自身足夠優秀,是你在這場篩選中脫穎而出,被公司選中。
相反,如果有一天你被老板邊緣化,甚至遭到淘汰,也不要抱怨老板無情。因為在職場這場殘酷的篩選中,被淘汰意味著你沒有達到公司的要求,你不夠強大,被篩選掉是必然的結果。老板的行為只是職場規則的執行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職場就是如此現實,優勝劣汰是永恒的法則。
在職場中,真正優秀的人才永遠是少數,這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如今普通人在專業登山家開辟好路線、準備好各種保障后,花費一定費用也能嘗試登頂,但普通人永遠無法與專業登山家相提并論。你不能因為自己登上了珠峰,就認為自己是真正的登山家。同樣,在職場中,不要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公司篩選人才的過程,就像工廠篩選蘋果、棗子的機器。果實們在巨大的機器上滾動,小于規定直徑的會掉下去被加工成果汁,而符合標準或大于標準的則會被裝盒出售,獲得更高的價值。在職場里,你要么努力讓自己達到公司的標準順利“滾過去”,成為被選中的“精品”;要么就只能面臨被淘汰“打成果汁”的命運。即便你自身條件稍有不足,但只要你足夠努力,速度夠快,能以其他方式展現出自己的優勢,也有可能在篩選中勝出。
職場不是學校,老板也不是老師,不會用溫情脈脈、循循善誘的方式去培養每一個人。這種看似殘酷的篩選方式,卻是職場中最高效、最能確保篩選出真正優秀人才的方法。那些被包裝成“培養計劃”的項目,不過是給冰冷的篩選過程披上了一層溫暖的外衣。上去的人沉浸在喜悅中,而被淘汰的人的聲音,早已消失在篩選的浪潮里,無人在意。
所以,下次當老板再跟你說“我要培養你”時,別再盲目激動,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場篩選的開始。與其期待老板的培養,不如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那個在篩選中脫穎而出的強者,畢竟在職場中,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