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刷朋友圈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大家都認真搞起了“語言風水”。
00后實習生把簽名從“煩死了”改成了“煩上人生巔峰”。
身邊朋友也開始拋棄毒舌吐槽,越來越注重避讖了:“氣死”變成“氣升職加薪了”,“累成狗”進化成“累出馬甲線”,就連最常用的“笑死”,也被拆解成“笑發(fā)財了”“笑上岸了”“笑出八塊腹肌”……
向來口無遮攔的年輕人,怎么突然轉性了?
當“口嗨”變成“避讖”?
曾經(jīng)把“活人微死”掛嘴邊的Z世代,如今正在集體修煉一門古老的語言玄學——“嘴上開光”。
我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整套從青銅到王者的實操指南。
最低段位是進行基礎詞匯替換。
把“煩死了”換成“煩上人生巔峰里”,把“撐死了”改成“撐出offer了”。
被甲方氣到冒煙,本想罵“這什么狗屁需求”,話到嘴邊變成了“這福氣給你要不要?我要氣成CEO了!”
進階段位是視角切換,搞“角色扮演”。
加班到十點,把自己想象成爽劇大女主:“本總裁又享福了,這夜班津貼夠買兩杯奶茶。”
被老板罵,就切換思維:“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王者段位則是搞自我對話升級。
從自身的批判者轉為支持者,學會和自己和解。
把“我配不上”改成“我在積累經(jīng)驗值”,把“我連這個都做不好,真廢柴”改成“恭喜你發(fā)現(xiàn)漏洞!修復它就能升級”,把“又被甩了,我不配被愛”改成“戀愛體驗卡到期,下一張SSR在路上!”
畢竟自我接納永遠比自我批判更能激發(fā)行動力。
最開始我還不太理解為什么要搞這一套,但刷評論區(qū)的時候,有個網(wǎng)友的留言戳中了我:“以前說‘累死了’是真的累,現(xiàn)在說‘累成彭于晏’突然就有了腹肌的錯覺。”
這種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何嘗不是另一種清醒?
那些中二油膩的咒語,或許終將在某個時刻變成照亮現(xiàn)實的星光。
況且,咱從古代起就一直有說吉祥話、避讖的傳統(tǒng)。
為何認為口出惡言會招災?
對語言魔力的敬畏,其實刻在人類文明的基因里。
甲骨文的“讖”字,左邊是“言”,右邊是“韱”(小木棍,象征占卜工具),老祖宗相信語言能編織命運的絲線。
古代歷史上的讖言非常多。
從周秦時代的“弧箕服,實亡周國”“亡秦者胡也”,到元明時期的“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十八子,主神器”;從陳勝吳廣起義時的魚腹藏書“大楚興,陳勝王”,黃巾起義時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立言于前,有征于后”,讖言很多時候都帶有一種神秘主義色彩,在后人心里種下“語言有靈”的種子。
《易經(jīng)》里也有“同氣相求”的原理,認為負面語言會吸引負面磁場。
“象-數(shù)-理-占”體系中,語言(讖、繇辭)本身就是卦象的能量出口,比如《睽卦》上九“載鬼一車”,就直接用意象語言構建兇煞磁場。
古埃及的“赫卡”,意為“言靈之力”、猶太教也有“創(chuàng)世言說”的傳統(tǒng)。
不過細想也能理解,要是整天嘴里念叨“倒霉”“煩死了”,那心態(tài)能好得了嗎?心態(tài)一差,看啥事兒都不順眼,可不就感覺壞事都找上門了嘛。
從心理學和科學方面來講,說吉祥話、避讖也有一定道理。
心理學中的自證預言效應指出,大腦就像個“復讀機”,人會被自己反復強調的信念支配。
如果總抱怨“工作煩死”,大腦會默認“工作=痛苦”,進而放大疲憊感;而若改成“煩上人生巔峰”,則會激活目標導向思維,讓人主動尋找解決方案。
神經(jīng)科學也證明:消極詞匯會刺激杏仁核(情緒中樞),讓人陷入“戰(zhàn)或逃”的應激狀態(tài);而積極語言能激活前額葉(理性中樞),幫人冷靜分析。
簡而言之,罵罵咧咧只會讓你更暴躁,而“吉祥話”能一鍵切換大腦模式。
其實,避讖這事兒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傳統(tǒng),不止中國,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語言禁忌詞。
西方的數(shù)字13,黑色星期五等,都是不吉利的象征。
日本有言靈信仰,覺得語言是有靈魂和力量的,所以會特別注意說話用詞。
越南有生肖禁忌,比如到了龍年就不說“龍年”,而是說“長角年”,以避開龍爭虎斗可能帶來的血光聯(lián)想。
為何突然開始好好說話?
前段時間,我們還在追捧“毒舌吐槽”“喪文化”,把“人間真實”“佛系躺平”掛在嘴邊。
如今,是什么讓叛逆的Z世代突然轉向“好話好說”?
畫風突變的原因,首先是經(jīng)濟壓力下的“心理對沖”。
經(jīng)濟下行、就業(yè)寒冬、裁員潮、考編熱……年輕人比父輩更需要掌控感。
當外部世界越不可控,調節(jié)自我對話就成為最低成本的心理對沖工具——嘴上越積極,心里越能騙過自己“還有希望”。
心理學的“下沉普及”,也推動了這場言語革命。
MBTI、正念冥想、吸引力法則……心理學概念從學術圈滲透到日常。
年輕人開始用“科學玄學”自救。當現(xiàn)實無法改變,至少可以給語言“美顏”。
而且現(xiàn)在開始流行與自己和解了。
當“內卷”“躺平”的罵戰(zhàn)退潮,我們終于意識到,最傷人的不是外界的打擊,而是對自己的否定。
于是“戒掉負面口頭禪”成了最低成本的自我救贖——把“我做不到”換成“我在積累大招”,把“我好失敗”改成“我的副本難度比別人高”,本質上是在給靈魂打補丁,讓那個被社會毒打的自己,能在語言編織的結界里歇口氣。
從“被動避讖”到“主動造運”,大家也在改口的過程中重構著自身對生活的話語權。
語言真的是有力量的,正所謂:你的語言就是你的風水。
我們沒法改變大環(huán)境,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語言,通過調整口頭禪,實現(xiàn)從管嘴到修心的轉變,建立起內在的穩(wěn)定感。
年輕人用“吉祥話”避讖,本質上是一場集體心理療愈——在不確定的世界里,抓住“語言”這根可控的繩索。
相信語言的力量,更相信自己值得被生活善待。
或許我們不必糾結這是“迷信”抑或是“心理暗示”。
重要的是,當我們開始有意識地用語言編織未來,就已經(jīng)邁出了對抗虛無的第一步。
但真正的轉運,從來不只是“改口”,而是“修心”。
當你把“笑發(fā)財了”變成一種信念,把“氣升職加薪了”內化成行動目標時,語言才真正成了改命的咒語。
說不定,你的人生劇本,就這樣從小小的改口開始,悄悄翻到了更精彩的章節(jié)。
作者:來士普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在這個連呼吸都自帶KPI的時代,我們打造了一個心靈療愈空間
在這里,盛放著現(xiàn)代人最稀缺的三樣東西:
允許脆弱的勇氣
暫停內耗的特權
柔軟共振的磁場
我們相信,力量從松綁開始~2025年女性力量元年,誠心邀請更多女性加入我們。
一群女朋友,創(chuàng)造向上的女性能量~
我們將會為大家鏈接冥想、瑜伽、自然、藝術、茶道、品香…豐盈我們的內心,疏解負面的情緒,提升能量磁場
- 歡迎關注少禾美學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