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博古知今工作室】
4月17日,在赴金邊對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柬埔寨《高棉時報》《柬華日報》和柬埔寨“新鮮新聞”網站發表題為《雙向奔赴、相互成就 推動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建設行穩致遠》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柬埔寨多名高僧曾到中國傳經弘法,中國元代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成為研究柬埔寨歷史的重要文獻。偉大的中華文明和高棉文明跨越漫漫歷史長河,彼此相映生輝。”
柬埔寨地處中南半島腹地,三面環山、南臨泰國灣,湄公河縱貫全境,形成以洞里薩湖為核心的沖積平原。這片“魚米之鄉”孕育了東南亞早期文明,發展出高度發達的水利系統和稻作經濟,成為古代東南亞的經濟文化中心。
柬埔寨位置示意圖。來源/天地圖
在漢文史籍記錄中,柬埔寨最早出現的國家是扶南。扶南是中南半島的印度化古國,位于東南亞大陸,其統治中心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一帶,存續時間大約在公元1-6世紀。扶南奉印度教為國教,其國都位于毗耶陀補羅(Vyadhapura,直譯為“獵人城”),可能位于今波羅勉省巴布農縣。扶南是這個國家在古代漢文文獻中的稱呼,意為“山城”。然而,扶南之名不見于任何同時期的高棉文獻,因此扶南人對自己政權的稱呼仍然不明。
(三國東吳)康泰《扶南傳》
今日學者對扶南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依靠于漢文文獻。3世紀中葉,黃武五年(226),東吳政權下交州(今廣東廣州)刺史呂岱派遣中郎康泰等人訪問扶南(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等國。康泰回國后著《外國傳》《扶南傳》等,為中外交通和海洋學重要文獻。
據漢文史料記載,扶南于1世紀建國于湄公河三角洲,但考古發掘顯示,早在公元前4世紀,此地就有廣闊的人類定居點。那扶南究竟是不是統一政權?一些學者根據有限的史料對其加以肯定。另一些現代學者猜測扶南只是曼荼羅體系(Mandala,或譯為曼陀羅)之下松散的城邦聯盟,有時互相交戰,有時又結為政治同盟。(曼荼羅體系是東南亞文化圈的一種政治模型,近似于歐洲封建制度,以及宗主國與朝貢國之間的關系。其統治范圍限于王都的周邊地區,越遠離首都則統治權力越趨減弱,這種非中央集權、國土經常伸縮變化的國家,被稱為曼陀羅國家。)
扶南地理位置重要,連接中國西南與馬六甲海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中國商船經暹羅灣進入湄公河,將絲綢、瓷器運抵吳哥。因此,扶南可被認為是中國與柬埔寨正式開展經貿交流的發端。據范曄《后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記載,漢章帝元和元年(806),“日南徼外蠻夷究不事人邑豪獻生犀、白雞”。中國也回贈了禮品。從此拉開了中柬兩國正式貿易往來的序幕。
公元7世紀中葉,扶南為北方崛起的真臘所滅。不久后,真臘內亂,分裂為水陸真臘。直至阇耶跋摩二世從爪哇逃回,稱王獨立。阇耶跋摩二世統一了水、陸真臘,建立了吳哥王朝,又稱高棉帝國。在此期間,中國處于隋唐時期,真臘與吳哥同中國互通有無。尤其是有唐一代,300余年間,共派出遣唐使節18次,并開通了海路上的貿易通道。之后,唐王朝在廣州專門設立市舶司,接待和管理中國與南洋諸國的雙邊貿易事務。
北宋時期,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此時的高棉帝國時期國勢臻盛,文化燦爛,物質發達。在貿易頻繁的同時,民間經貿交流也日益增多。真臘商人廣泛出沒于廣州、杭州、泉州等地,出口香料、象牙、蘇木等商品。中國則向真臘出口絲綢、瓷器等商品。
元代《南海志》記載,真臘商船滿載象牙、香料抵達廣州,中國的絲綢、瓷器則經湄公河深入中南半島腹地。吳哥窟浮雕中的中國商船與周達觀《真臘風土記》記載的“唐人街”印證了元朝中柬貿易的繁盛。中國商人為真臘王室帶去漆器、銅鏡,同時將高棉的胡椒、象牙輸入中國,形成早期“海上絲路”的物資與文明對流。
《真臘風土記》目錄。來源/隆昌藝術網
明代時,鄭和七下西洋,船隊在占城(今越南中部)補給后,沿柬埔寨海岸北上,將吳哥王朝的石雕藝術與中國的造船技術相互交融,體現在了當地貨幣上。19世紀,柬埔寨鑄造的“紅鳥幣”,圖案中有神鳥與漢字銘文,成為閩南商人的“硬通貨”,甚至在漳州民間被稱為“雞仔錢”。這些銀幣不僅見證了中柬貿易的繁榮,更孕育了柬埔寨華人社會。
“紅鳥幣”
20世紀70年代柬埔寨內戰期間,中國是少數持續支持西哈努克親王的國家,其創作的《懷念中國》歌曲成為兩國特殊友誼的象征。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本次訪問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西哈努克親王在中國生活近40年,把中國視為第二故鄉,他創作的《懷念中國》等贊頌中柬友好的歌曲傳唱至今。“
柬埔寨雖無直接出海口,卻坐擁湄公河三角洲的肥沃土地,恰好位于中南半島幾何中心,堪稱東盟“地理心臟”。這一戰略位勢賦予其三重價值,“陸鎖”困境也即將被打破。
在中國援建的基建網絡下,柬埔寨扮演了重要角色。作為泛亞鐵路東線關鍵節點,柬埔寨通過中柬合作項目(如金港高速、西港特區)深度融入區域經濟動脈,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海陸樞紐。最近,由中國提供優惠貸款援建的柬埔寨71C號國家公路正式通車,柬埔寨首相洪瑪奈、中國駐柬埔寨大使汪文斌等數百人參加了通車啟用儀式。
4月12日,柬埔寨特本克蒙省,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右)、中國駐柬埔寨大使汪文斌(左)出席柬埔寨71C號國家公路開通儀式。柬埔寨新聞部供圖,來源/中國青年報
通過中國支援建設柬埔寨首條高鐵,金邊-波貝高鐵將直接對接中老鐵路,將形成昆明-萬象-金邊-曼谷的陸路大動脈,使柬埔寨從“陸鎖國”躍升為中南半島樞紐。
此外,中國援建的金港高速公路(柬埔寨首條高速)將金邊至西哈努克港的貨運時間從5小時縮短至2小時。另一方面,金邊港作為湄公河第一大港,通過內河航運連接越南胡志明市與泰國曼谷,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逆勢增長19.7%。
中國始終牢記基建與民生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尤其是電力與醫療,這是人民群眾安家樂業的重要保障。
華能集團承建的桑河二級水電站是柬埔寨最大的水電工程。電站大壩全長6.5公里,是亞洲第一長壩,計劃每年將為柬埔寨提供2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將占柬埔寨全國發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截至2023年2月,桑河二級水電站已累計發電超81億千瓦時。
醫療方面,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于2022年3月21日投入使用,引入中醫診療。當地媒體稱,近年來例如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這類合作項目,把中國人民對柬埔寨人民的友好情誼帶給柬埔寨千家萬戶,帶動了柬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幫助解決民眾“看病難”問題,充分體現了中柬友好合作和中國對柬援助向基層民生傾斜、更多惠及基層民眾的鮮明取向。
中國的產業升級也為柬埔寨帶來紅利。隨著長三角、珠三角制造業外遷,柬埔寨正承接電子元件、汽車零部件等產業。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4年柬埔寨制造業就業崗位增9.5%,其中70%來自中資企業。此外,柬中綜合投資開發試驗區即七星海也是一大舉措。它地處柬埔寨國公省,占地360平方公里,擁有90公里海岸線,依托奶粉沙灘、玻璃海水等自然稟賦資源,是迄今為止“一帶一路”倡議中體量和規模最大的造城工程。
站在金邊規劃中的“智慧都市”藍圖前,我們看到的不只是軌道交通和摩天大樓的崛起,更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覺醒。從吳哥時期的商貿網絡到當代泛亞鐵路,中柬始終以“互聯互通”為核心訴求。高鐵不僅是交通工程,更是古代“海上絲路”精神的現代化表達。
作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柬埔寨國家經濟發展的“四角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互聯互通。2022年,柬中關系發展學會會長謝莫尼勒在接受采訪時稱,柬埔寨“四角戰略”主要為了解決三個問題:一是道路,二是用電,三是用水,而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后,柬埔寨經濟發展起來了,柬埔寨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從金邊-西港高速公路到德崇國際機場,從西哈努克港深水碼頭到暹粒智慧新城,中國參與建設的巨大基建網絡,逐漸將柬埔寨從“陸鎖國”推向“陸聯國”。
央視視頻《你好柬埔寨》截圖。來源/央視網
柬埔寨正以基建為舟,以貿易為帆,續寫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傳奇。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的蛻變,更是一個古老絲路精神的當代重生。中柬攜手書寫的是一條互利共贏的新絲路傳奇。柬埔寨的故事印證著:真正的樞紐,從不是地理的饋贈,而是敢于擁抱時代的勇氣。而中國,始終是這份勇氣的堅定托舉者。
編輯:周斌 詹茜卉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博古知今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