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是公認的香餑餑鐵飯碗,工作穩定不說福利待遇也很好,并且在退休時,還能到手一筆數萬元的一次性退休補貼
對于這筆錢,很多體制外的不了解,搞不清這是屬于統籌外還是統籌內的養老金,今天就這個事情,給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
體制內養老金雙軌制度
1. 統籌內養老金(法定保障部分)
- 基本養老金:按國發〔2015〕2號文件計發,包含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 過渡性養老金:2014年10月前參加工作者的補償性待遇
- 職業年金:單位個人按比例繳納,屬補充養老保險
- 職業年金,也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養老金造成差距的關鍵部分,由個人繳納4%,單位繳納8%,總計12%進入年金賬戶。
- 以工資8000元為例,工齡30年,年金賬戶總額為:
- 8000*12%*12*30=345600元
- 按照計發月數139個月,每月養老金額外增加:
- 3456000/139=2486元
2. 統籌外項目(單位/地方福利)
- 住房補貼:如蘇政發〔2021〕38號規定的按月工資35%發放
- 物業補貼:京財預〔2019〕12號明確的處級干部260元/月
- 改革性補貼:包括取暖費、交通費等七大類
- 特殊崗位津貼:如教齡津貼、護齡津貼
- 體制內退休人群劃分
- 1、退休“老人”: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 待遇結構:基本工資×退休比例(工齡滿35年發90%)+各項補貼2、退休“中人”:2014年10月1日前參加工作、之后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 待遇結構: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3、退休“新人”:2014年10月1日后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 待遇結構: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無論是“老人”“中人”還是“新人”,養老金的本質都是對職業生涯的回饋。本身機關事業單位,統籌內和統籌外的養老金,都是要高于企業職工的。這也是養老金并軌后的原因,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無需繳費,退休金可達在職工資90%;企業職工普遍僅40%-60%。
- 養老金調整“控高漲低”
- 近年來,關于機關事業和企業職工退休金差距的問題,也引起了重視。對于已經退休的相關人員,國家調整養老金也是在進行“控高漲低”。
- 通過定額和工齡部分,讓兩者能夠增加相同的標準,降低養老金掛鉤部分的比例,最大程度的縮小,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差距。
- 考公考編仍是熱潮
- 即使多番調整,可五險二金的機關事業單位,仍然是大家追逐的鐵飯碗。熱門公務員招聘,報考比和招錄比能達到12000:1
- 冷門的事業編制招錄,比例也都在1500:1以上,不難看出,穩定的工作和待遇,成為了80%大學生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