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全球目光聚焦紅海海域,一場突如其來的軍事沖突再次升級了中東緊張局勢。當地時間4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美軍對也門西部荷臺達省伊薩角港發動了多輪空襲,導致燃料貯存罐爆炸起火,造成74人死亡、171人受傷,其中包括5名在救援中殉職的醫護人員。
從社交媒體流傳的和衛星照片來看,轟炸后港口發生巨大爆炸,油罐和車輛被摧毀,紅海還出現了嚴重的油料泄漏。
這次襲擊傷亡之多,是3月15日開始的美國空襲最激烈的一次。
第二輪空襲更加令人震驚,救援中的醫療隊直接遭受攻擊。這次襲擊性質惡劣,針對的是正在救助傷員的醫務人員。
這次空襲行動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給當地民眾帶來了更大的苦難。
空襲發生時,五名醫護人員正在全力救治受傷的人員,不幸的是,他們也在這次襲擊中獻出了生命。
他們的犧牲讓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場空襲是多么的殘酷和毫無人性。這些醫護人員原本應該救死扶傷,卻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令人痛心。
這五位醫護人員的殉職,更凸顯了空襲帶來的災難性后果。
目擊者回憶起那可怕的一幕,至今仍然感到后怕。他們說,港口頃刻間化作一片火海,到處都是熊熊燃燒的烈焰和滾滾濃煙。
拉斯伊薩港常年控制在胡塞武裝手中,是胡塞武裝的重要經濟支柱。美國武裝部隊4月17日突然轟炸了拉斯伊薩港。在隨后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美國武裝部隊聯合指揮官稱,“這次轟炸的目的是切斷胡塞武裝的經濟來源?!?/strong>
據胡塞衛生部門最新數據,美軍自3月15日開始的空襲已造成至少107名平民死亡,223人受傷。也門首都薩那居民也證實,轟炸發生時整座城市劇烈震顫,戰機轟鳴不絕于耳。
巨大的民間反美情緒,正成為胡塞招募與動員的有力資源。在這種背景下,胡塞的“反擊”已經遠超傳統意義上的抵抗,而是一種基于道義、民意與實戰經驗構筑的戰略主動。
空襲行動的戰略意圖
拉斯伊薩港絕非普通軍事目標。作為胡塞武裝控制區最重要的燃料進口樞紐,該港口承擔著也門北部70%以上的燃料供應。切斷這條生命線,美軍顯然意在削弱胡塞武裝的持續作戰能力。這種"釜底抽薪"的戰術,反映出美方對胡塞武裝海上威脅的重視程度。
空襲時機的選擇同樣耐人尋味。在紅海航運危機持續、加沙沖突未解的背景下,美軍升級對也門的軍事打擊,既是對胡塞武裝襲擊商船的報復,也是向地區盟友展示安全承諾的政治信號。但這種強硬回應是否經過充分戰略評估,值得商榷。
此消息一出,國際輿論一片嘩然。有網友就痛斥說,美軍這是“草菅人命”,把別人的土地當成了自己的“靶場”!
還有人比喻說,這就像在別人家門口放炮仗,炸傷了人還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簡直是“豈有此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該組織果斷打響復仇行動,發射大批導彈,對美軍兩艘航母實施了“雙重軍事行動”。盡管胡塞武裝的報復夠狠,也夠英勇,但實際上是一頓亂炸,沒有命中美軍航母或護航的巡洋艦、驅逐艦。
為何美軍航母“打不沉”?
作為馳騁于大洋的國之利器,美航母的生存能力絕非浪得虛名,航母本身及戰斗群的防御體系也絕非擺設。以“杜魯門”號為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其艦載機作戰半徑達740公里,配合E-2D預警機和電子干擾系統,可對來襲導彈實施多重攔截。
此外,航母本身就擁有較強的機動性,在戰時更是可以保持高速機動(最高34.5節),大幅增加導彈命中難度。
與美軍完備的作戰體系相比,胡塞武裝的實力就不夠看了。
中東亂局與大國博弈
紅海的戰火不僅僅是簡單的軍事沖突,它反映了中東地區復雜的局勢。美國和伊朗長期以來的緊張關系,是這場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23年巴以沖突爆發后,胡塞武裝多次聲稱支持巴勒斯坦,襲擊與以色列相關的船只。
美國認為,胡塞武裝的行為是對其在中東地區利益的挑戰,因此采取了相應的行動維護自身利益。這種復雜的局面讓紅海地區的沖突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美國宣布將胡塞武裝認定為“恐怖組織”,隨后在3月15日啟動了“繁榮衛士”行動。美國希望通過空襲來削弱胡塞武裝的力量,以達到打擊效果。
大家普遍認為,伊朗在背后支持胡塞武裝,給他們提供武器和技術。這樣的支持行為無疑讓該地區的局勢變得更加緊張和復雜。
此外,其他主要國家也參與到這場沖突之中。中國外交部門呼吁各方冷靜,建議用談判方式解決問題,強調紅海地區的穩定對于世界和平非常重要。
中國海軍在波斯灣的軍事力量部署,客觀上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產生了一定制約。這也顯示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紅海局勢的緊張升級,不僅牽動著直接沖突各方的神經,也影響著全球的政治和經濟格局。
俄羅斯政府明確表示反對美國軍隊發動的空襲,認為這種行為不合理。
針對也門當前的緊張局勢,俄羅斯已經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請求,希望能夠盡快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商討和解決。
俄羅斯希望通過聯合國這一平臺,尋求也門問題的國際解決方案,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能源危機、航運中斷與軍事變革
紅海地區的沖突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顯著影響,能源、航運和軍事等多個領域都受到了波及。也門的石油出口因為伊薩角港的關閉而中斷,這直接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給全球經濟增添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紅海航運風險的增加迫使許多航運公司選擇繞道非洲的好望角,這條線路明顯更長,因此航運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全球供應鏈面臨嚴峻的挑戰,貨物運輸的時間和費用都增加了。
局勢的變化也影響著全球軍事戰略的部署,各國都在密切關注紅海地區的動態。
國際海事組織發出警告,指出當前沖突若不能盡快平息,全球的商品買賣和經濟運轉將會受到更嚴重的打擊。
這意味著,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可能變得更加困難,商品的運輸成本可能會增加,最終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各個產業的發展。
沖突持續時間越長,全球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就會越大,各國需要共同努力,尋求和平解決方案,以維護全球貿易的穩定和發展。
胡塞武裝展示的不對稱作戰能力,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他們利用價格低廉的無人機和導彈,成功威脅到美軍航母戰斗群。
這說明現代戰爭中,先進技術不再是絕對優勢。胡塞武裝的戰術創新,促使美軍重新審視其在中東的軍事部署。
眼下美國正站在戰略選擇的岔路口:繼續空襲只會加深“高科技打游擊”的悖論,而地面入侵更可能重演阿富汗噩夢。
胡塞武裝控制著也門70%人口和所有紅海要沖,即便投入十萬人地面部隊也難以肅清山區據點。
或許正如伊麗莎白·肯德爾教授所言,是時候承認“軍事手段無法解決政治問題”。
當胡塞武裝的導彈還在紅海呼嘯而過,這場耗資10億美元的戰爭秀最持久的“戰果”,或許就是揭穿了軍事霸權在不對稱戰爭中的皇帝新衣。
在和平與戰爭的博弈中,國際社會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通過外交手段和國際合作,推動也門問題的和平解決,避免戰爭的爆發。戰爭只會帶來破壞和災難,而和平才是人類發展的唯一出路。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