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國家醫保局在首都醫科大學(南校區)舉辦“醫保部門助力科技創新”分享會,邀請醫療機構、醫藥企業、受益患者代表介紹相關醫療新技術的創新發展、臨床應用和就醫體驗。 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醫藥價格處處長蔣炳鎮表示,國家醫保局在編制立項指南的過程中,統一新增了一系列前瞻性價格項目,將有限的政策資源用于支持高水平的真創新。目前已發布的27批立項指南,新增涉及新產品、新設備的價格項目達100余項。
▲蔣炳鎮
耗材降價+手術人工費定價
人工心臟和人工耳蝸惠及更多患者
蔣炳鎮表示,國家醫保局希望通過暢通收費渠道,助力滿足臨床急需的新技術、新產品加快收益回報。他舉例介紹了其中六類價格項目。
第一類,人工心臟相關價格項目。為解決終末期心衰患者的治療需要,心血管系統類立項指南中統一新設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費、取出費、適配費等三個價格項目,分別解決人工心臟植入、取出和術后調配三個關鍵環節的收費問題。在價格立項的同時,國家醫保局逐一與國內獲批上市產品的五家企業溝通,引導企業積極壓縮中間流通環節的加價,降低終端掛網價格。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的整體費用從百萬級別下降到70萬元左右。4月1日,天津市醫保局已率先對接落地,制定政府指導價,其中植入費13000元,取出費6500元。
第二類,二尖瓣鉗夾成形等價格項目。在心血管系統立項指南中統一新增了二尖瓣成形(介入)的價格項目,將“緣對緣修復”作為該主項目的擴展項目,即行業通稱的二尖瓣鉗夾成形術。
“之所以叫緣對緣修復,我們考慮根據技術原理確定項目的名稱,也更能夠兼容未來其他技術創新,避免按照特定的設備、耗材、技術流派來設定排他性的價格項目。”蔣炳鎮介紹,近期相關的價格項目將在廣東率先落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常務副院長、經血管植入器械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胡新央提到,除了“緣對緣修復”,二尖瓣成形(介入)主項下“三尖瓣成形(介入)”的擴展項,也能夠體現項目兼容性和前瞻性,有利于促進這兩項先進技術的臨床轉化。另外,在冠脈介入檢查中,中國原創的基于冠脈造影的計算工具血流儲備分數(QFR)技術相比有創的影像學技術具有優越性。立項指南將這類技術統一命名成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功能的檢查項目,讓QFR技術也可按此項目收費,體現了對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輔助技術在臨床上替代應用價值的充分認可。
第三類,質子放療等價格項目。為助力腫瘤治療實現新的突破,放射治療立項指南中統一新增了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價格項目。目前上海、浙江、甘肅等省份的公立醫院已經能夠提供此類放射治療服務,并按照新的價格項目收費。其中,上海市醫保局以綠色通道的形式加快審核上海瑞金醫院申報的自主放療項目,結合國際費用水平,將療程費用的封頂線定為17萬元。蔣炳鎮認為,這一做法既能快速回應醫療機構的收費需求,也能很好兼顧高端醫療設備的可及性。
第四類,人工耳蝸相關價格項目。今年3月,各地陸續執行國家組織的人工耳蝸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結果,單套價格從平均21萬元降到5萬元左右,大大降低了人工耳蝸治療的經濟門檻。耳鼻喉立項指南中配套設立了人工耳蝸植入費、取出費、適配費等價格項目,同時將畸形耳蝸作為加收項,鼓勵醫療機構為病情復雜的患者服務。目前,天津市醫保局已率先落地相關價格項目三項,分別為3500元、1950元和135元。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王巍表示,人工耳蝸推廣緩慢,最主要的是價格問題,二三十年以前動輒二三十萬元。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在1989年完成首例人工耳蝸植入,此后停滯,只能靠社會捐贈每年進行200-300例,直到2007年殘聯項目開啟每年1萬例左右,受益者也只有兒童。此次集采給廣大患者打開了一扇窗。
腦機接口立項
等待后續成熟產品
而第五類屬于輔助發音裝置相關價格項目。為解決患者在喉全切手術后無法正常發聲的問題,經調研論證,統一新設了發音裝置安裝費、取出費等價格項目。國家醫保局希望通過價格立項推動輔助發音管治療進一步普及,讓更多的患者“說得出”。
第六類則是腦機接口相關價格項目。據介紹,腦科學和類腦研究是國家重點前沿科技項目。近年來,我國腦機接口技術發展迅猛,神經系統立項指南中統一新增腦機接口相關價格項目,分別是侵入式腦機接口植入費、取出費以及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等三個價格項目。后續成熟的腦機接口產品獲批進入臨床使用以后,即可按照這個項目收費。就在4月初,湖北省醫保局已經率先對接落地制定立項指南,標志著腦機接口在醫療領域正式接通服務患者的“最后一公里”。
腦機接口技術為因腦卒中等癱瘓的患者帶來了聯動外骨骼機械臂實現“意念驅動”、恢復運動功能的希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姜曉兵介紹,醫院去年11月完成首例高通道腦機接口臨床手術,計劃開展長期臨床研究。他表示,湖北率先為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定價,為腦機接口技術進入臨床應用提供了政策保障,標準化定價不僅加速了技術轉化,也為廣大患者開啟了科技重生的大門。
國家醫保局:
新技術立項要相對成熟、體現勞務價值
這些新產品新技術是如何被關注到并甄選出來的?蔣炳鎮介紹了國家醫保局關注的幾個維度。
一是滿足臨床急需,這是基本出發點。例如人工心臟這一類救命救急的新技術。
二是技術相對成熟,這是前提條件。例如二尖瓣鉗夾成形術能夠代替原來的開胸手術,解決部分高齡或者高危人群的治療難題。
三是促進增量發展,這是重要目標。例如,腦機接口價格立項,除了能夠滿足患者治療需求,也可以通過價格政策推動這一新興產業快速進入市場運行階段,帶來新的市場增量。
四是體現勞務價值,這是重要因素。各類立項指南中增加了相關耗材的適配類價格項目,這就是對醫務人員的技術價值和勞務付出的充分體現。
“我們期待有更多高水平的新技術產品涌現,也希望相關企業能夠根據臨床價值、競爭格局、供需關系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自主定價,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于民。”蔣炳鎮說。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潘莉 責編 李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