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到底有多狠的心,才能對一個3歲的孩子下毒手,硬生生地把一條鮮活的生命,折磨而死!孩子眼中流下的最后一滴淚,寫盡他生前的無盡的痛苦和絕望。
這個案件的嫌疑人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
孩子的親生母親只有一個愿望:不要賠償,只要兇手死刑!
事件經過:
來自安徽淮北的馬女士與黃先生結婚后,生下了兒子黃梓澈,在黃梓澈一歲多的時候,馬女士發現老公黃先生出軌,于是向黃先生提出離婚,一個人帶著孩子離開了家,一邊工作一邊撫養孩子。
2024年1月24日,黃先生帶著幾個親戚找到馬女士,稱母親病重,想看孫子最后一眼,馬女士覺得老人家臨死前想見孫子,無可厚非,于是,就讓黃先生帶走了黃梓澈。
沒想到,黃先生把孩子帶走后,不僅不愿意送回,還向馬女士提出要求:孩子的撫養權必須歸他,否則就讓她永遠見不到孩子。
萬般無奈之下,馬女士只得答應黃先生的要求。
就這樣,黃梓澈回到父親黃先生身邊。
我們常說,虎毒不食子。馬女士沒想到,年僅3歲的兒子回到了親生父親身邊,才7個月便撒手西去,死前的狀態十分凄慘!
黃梓澈的時間線
2024年8月24日,黃梓澈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醫生的診斷是“腦死亡”,醫生感覺此事不對勁,孩子身上新傷、舊傷幾十處,根本不是他們所說的“系浴室摔跤,呼之不應”導致。
于是,醫生報了警。
在相關人員的調查下,黃先生的女友趙女士說:她帶黃梓澈在浴室洗澡,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突然摔倒,因此受傷。她叫他的名字,沒有應答,嚇得她趕緊打120,送孩子到醫院……
但醫院給黃梓澈做檢查的時候,發現他的身上不僅有新傷,還有舊傷。“全身皮膚可見花紋,面部及頸部可見瘀斑,全身軀干及四肢可見多處瘀斑及陳舊性外傷。”
根本不是單純的洗澡摔傷所致!
在醫院的那段日子,盡管醫生奮力搶救,但黃梓澈身上傷痕太多,而且腦部受到了重力鈍擊,已嚴重昏迷。
2024年8月24日,孩子的親生父親黃先生要放棄治療。但醫院要求通知孩子生母,馬女士這才得到消息趕到醫院。
馬女士發現,黃梓澈面部、胸口、臀部、背上都有淤青,小腿上有一圈環狀傷痕,像是被人咬過。于是,她質問趙某某,孩子的傷痕是怎么回事?趙某某承認自己咬了孩子,稱“孩子先咬了她”。
馬女士隨即向警方報案。
馬女士告訴記者,她不相信“孩子是在浴室洗澡后跌倒”的說辭,認為孩子的死亡與趙某某的虐待毆打有關。有監控拍到8月24日上午,趙某某把孩子帶到一個沒人的地方,用棍子、鞋、巴掌毆打孩子。
天吶,一個三歲的孩子,他能有什么錯,竟然被一個成年人往死里打!
2024年9月4日,黃梓澈離世,生前眼角流出最后一滴淚,可想而知,他生前到底經歷了什么。一滴淚,無聲勝有聲!
醫院為黃梓澈的診斷結果是:“系鈍性外力作用致顱腦損傷,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死亡”。落款日期為10月16日。
也就是說,孩子是被活活打死的,而且在長達7個月的時間里,一點點地被黃某某的女友趙女士折磨而死。
在長達7個月的時間里,對于一個年僅3歲的孩子來說,叫天不應,叫地不回,該是多么絕望啊。
2025年4月17日,本案在上海開庭。
庭審現場,孩子的生母馬女士泣不成聲,黃先生與馬女士則站在被害人一邊,虐待孩子的趙女士站在被告席。
對此,有網友提出質疑,黃先生是幫兇,他憑什么站在被害人一邊?
其實,此事黃先生有很大的責任,如果不是他的縱容,趙女士又怎么敢動孩子一個手指頭?把孩子要到身邊卻不善待孩子,當被指責時,卻推說工作很忙,都是趙女士在家帶孩子,下班回家就睡覺了,根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傷。
當馬女士指責趙女士太殘忍時,黃先生還替趙女士辯解。很明顯,他還在維護趙女士,絲毫沒有為兒子的死感到痛心。
哪怕工作再忙,孩子渾身是傷,不停啼哭,難道他看不見嗎?一個毒婦折磨死了自己的孩子,親爸還替她說話,這是什么三觀?
馬女士曾對外公布,自己不要賠償,只要趙女士死刑。
黃先生看到馬女士不撤訴,堅持硬剛到底,還曾勸馬女士撤訴,他給出的理由是如果馬女士不撤訴,孩子就不能入土為安,也不能給孩子燒玩具、衣服之類的東西……
馬女士當即表示拒絕,她一定要為孩子討回公道。
如果她撤訴了,就代表她原諒了虐待孩子的趙女士……任何一個媽媽都做不到這一點。
如今,孩子已去世半年多,還沒有入土為安。按照馬女士老家的習俗,孩子要安葬在黃家的田地地里,等案件有結果時,她打算給孩子燒點禮物……
愿這類的悲劇不再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