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他心系勞苦大眾,他是明知山有虎卻還偏向虎山行的人,他還是能說出“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這句豪言壯語的人,他就是我們永遠都敬愛的領袖毛主席。
他喜怒不形于色,胸有驚雷面不改,積極開朗,樂觀向上。
說他強大,但他也有柔情的時候,他是看電影會落淚的人,是讀詩句會落淚的人,是為家國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嚎啕大哭的人,醫(yī)生說他:“感情非常豐富。”
是什么讓偉大的毛主席落淚?
毛主席:我也會流淚
一直以來,毛主席在我們心中是偉大的,在工作中他的智慧無人能及,但在生活中他的樂觀也有很強的感染力。
當前線戰(zhàn)士們?yōu)榱巳嗣窈蛧覜_鋒的時候,他內(nèi)心無比擔憂,但卻不會流下一滴眼淚。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無數(shù)人的支柱,如果自己哭泣,影響的是同胞的內(nèi)心。
毛岸英去世的時候,主席也沒有當場哭泣,但是他那天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在角落里不斷地抽煙。
毛主席曾經(jīng)自述過自己在三種情況下會當場忍不住流淚哭泣。
建國前在延安時期,有一天毛主席感慨萬分地和賀子珍說了這樣的話:
“我這個人不愛落淚,但是有三種情況下我會忍不住。
一是聽到百姓的哭聲,看他們受苦;
二是那些跟過我的通訊員,他們離開了或者犧牲了;
三是我聽說你當年在貴州受傷,擔心時忍不住會流淚。”
井岡山上的粗茶,延安住過的寒窯讓主席身染惡疾,長達兩個月連坐下理頭發(fā)的力氣都沒有,這也沒有讓毛主席流下一滴眼淚。
可他卻總是為百姓吃苦、戰(zhàn)士離去和家人受害而傷感。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得出,主席對那些與他息息相關,或陌生或熟悉的人一直擁有如同大海一樣的廣袤深情。
毛主席還說過:
“我這個人啊,騎過的馬老死了,鋼筆用壞掉了,我都不舍得換。”
這是因為毛主席情感豐富,舍不得丟下它們。
他不愛在大庭廣眾下表達自己的情感,依依不舍和悲傷總藏在細節(jié)之中,他終歸只是一個普通人,還是有無法忍耐的時候。
1919年,毛主席的母親文氏病重,危在旦夕。
毛主席得知之后依舊是面不改色,但卻第一時間動身回老家,日夜兼程沒有絲毫停頓和休息,用最快的速度回到母親身邊陪伴,赤子之心在千里之行中得以體現(xiàn)。
母親去世的那一天,眼淚從毛主席的臉頰上像瀑布一樣滑落。
那天夜里他在油燈之下悲痛地寫下《祭母文》:“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毀,靈則萬古!”那萬語千言的不舍和如泉如雨的淚水,化為這首動容的詩句。
1959年毛主席又回韶山,千絲萬縷涌上心頭,回憶起母親他的眼眶又一次濕潤:“我們共產(chǎn)黨人是徹徹底底的唯物主義者,我們不信鬼神。但在父母、同事、老師、朋友身上,還是要承認。”
毛主席情感之所以豐富,是因為他的不舍和思念。
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率領紅軍跨雪山,越草地,最終到達吳起鎮(zhèn),長征結束。
在第一次會議上,毛主席看到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干部們,想到7萬多犧牲在長征路上的革命戰(zhàn)士們,語氣越發(fā)沉重,幾經(jīng)哽咽:“我們失去了根據(jù)地,失去了很多好同志,但是到了陜北,我們還是……勝利……”
說到這里,主席終于忍不住,面向所有干部嚎啕大哭起來,其中絕大部分人都還是第一次看到毛主席哭泣。
1959年,當時國家正是困難的時候,幾位警衛(wèi)戰(zhàn)士在休假的時候奉命去察看農(nóng)民的生活情況,他們帶回來了一些已經(jīng)發(fā)臭的糠菜窩頭。
毛主席拿到窩頭,掰開分給身邊的眾人說道:“這是農(nóng)民的口糧,我們都要吃!”
咬下第一口,主席的眼眶紅了,鼻子和喉結在不住地抽動著;咬下第二口,主席的眼淚滴落在了窩頭上;咬下第三口,毛主席止不住眼淚,哽咽更甚,哭出了聲。
這是他為人民落下的眼淚,心疼他們在貧困中依然艱苦奮斗。
生活中的淚水
1976年春天,毛主席病重休養(yǎng),閑來無事他想找一部電影來看,機要秘書張玉鳳給主席找了一部名叫《難忘的戰(zhàn)斗》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誕生,和一位叫孫景瑞的清華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的高材生分不開。
1949年3月,他剛剛畢業(yè),參加了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工作團,跟隨部隊進駐武漢。
6月,他為百姓和部隊采購糧食,這在現(xiàn)在看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在當時卻兇險萬分。
反動派殘部在解放區(qū)高掛“不讓一粒糧食進城”的條幅,不僅不顧百姓的生命,還對采購糧食的我黨部隊發(fā)動瘋狂進攻。
當時反動派已經(jīng)大勢已去,各方勢力總是隱藏在暗處令人防不勝防。
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有可能在人群之中沖出一個荷槍實彈的敵人對我方人員進行無差別攻擊。
孫景瑞和同志們在開會的時候,都被反動派偷襲過。一個手雷從窗戶外被丟了進來,要不是他及時發(fā)現(xiàn),在場的所有干部都會嚴重受傷。
1953年,孫景瑞把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寫成了一本書,名為《糧食采購隊》。
1975年,這部小說被上海電影制片廠發(fā)現(xiàn),遂聯(lián)系作者孫景瑞共同把它改編成了《難忘的戰(zhàn)斗》。
主席和照顧他身體的中南海門診部護士長吳旭君一同觀看,在影片開始10分鐘后,熒幕上出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劃著整齊的步伐進城,人民群眾熱烈歡呼,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
吳旭君在一旁看到毛主席竟然掩面哭泣,他用顫抖的手指著屏幕對吳旭君說道:“那里面有你嗎?”
吳旭君聽到毛主席的疑問稍作回憶后輕輕地點了點頭,她中學的時候在家鄉(xiāng)上海確實迎接過解放軍進城。
想到這里,她自己的淚水也控制不住地流了下來。
毛主席的眼淚已經(jīng)再也控制不住,抽噎的聲音驚動了屋外的工作人員,他們也默默圍在了主席的身邊。
在毛主席的真情實感之下,屬于他們每個人的回憶在腦海中襲來,每個人都流下了淚水。
那次毛主席哭得很傷心,以至于在還沒看完那場電影,眾人就簇擁著他離開了,情緒激動對他的身體沒有好處。
年邁的毛主席身上重病纏身,那是他早年間艱苦奮斗、心系百姓所留下來的痕跡,揮之不去。
1975年,毛主席的狀態(tài)看起來還很不錯,但身上的病痛到底如何只有他一人知道。
尤其是他的視力已經(jīng)退化到很嚴重的程度,只能看清楚自己的幾根手指,經(jīng)過診斷,主席患了白內(nèi)障。
這是一個頑疾,不管是中醫(yī)還是西醫(yī)都沒有一個萬全的治療方法。
那年年初,著名中醫(yī)唐由之從老家被接到中南海。
他看了主席的眼疾,提出用針灸之法治療,經(jīng)過多方的仔細研究,中央同意了這個方法,除此之外他們也確實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一開始毛主席是不愿意接受的,他并非害怕,而是自認為已經(jīng)八十多歲,沒必要“浪費”醫(yī)藥資源。
唐由之為勸毛主席同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把治療原理和毛主席說了個明白,見所有人都在懇求,主席答應了。
那年春天,唐由之用了幾分鐘就完成了對毛主席的治療,結束之后他多次告訴毛主席,要避免用眼和流淚。
但五天之后,毛主席卻在閱讀詩詞的時候流下了眼淚,讓唐由之擔心不已。
唐由之后來回憶說:“我害怕毛主席的眼睛出現(xiàn)問題,我就一直守在他身邊,那天他看書,聽他讀著讀著就哭了。”
他見狀連忙安慰毛主席:“您不能落淚,對眼睛不好。”主席這才逐漸控制情緒。
事后,唐由之也看到了那句讓主席落淚的詩,來自南宋陳亮的《念奴嬌·登多景樓》。
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意思是:那六代君王你們憑借大江的優(yōu)勢做了什么?只不過是茍且偷安,追求私利,卻忘記了統(tǒng)一。
這詩令毛主席感慨萬千,回憶起當初自己為人民所做的一切,也回憶起他的一首和《登多景樓》一樣的詩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千百年為家國統(tǒng)一、人民幸福的共鳴轟然而來,引毛主席忍不住落下眼淚。
唐由之感覺到主席情緒,對人說出了那一句:“毛主席一直都是一個情感非常豐富的人。”
為國家留下的眼淚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毛主席中南海居所發(fā)生了劇烈的震動,窗戶被搖晃得不斷發(fā)出可怕的嘩啦聲,感覺隨時都會破裂。
當時毛主席已經(jīng)83歲,剛剛動完心臟上的手術,身體十分虛弱。
震動一開始,警衛(wèi)人員立刻就沖到了主席床邊圍住了他,用一個大床單撐在了主席的身上。
其中有一個小戰(zhàn)士還跑到床上護住了主席的頭,害怕主席受傷。
漫長的二十多秒之后,醫(yī)療人員也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出現(xiàn)在毛主席房間門口,只見主席擺擺手示意自己并無大礙。
“應該是地震。”預感到震動一瞬間,汪東興和張玉鳳就第一時間跑進了毛主席的臥室。
見震動結束,汪東興如釋重負地說,“我去了解一下,主席別急,好生養(yǎng)病。”
說完這話,他轉身快跑而出。
本來眾人都以為這只是震中于北京的小地震,卻沒想到,這是一場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未曾經(jīng)歷過的重大災難,更是世界歷史上400年沒有遇到的大地震。
整個唐山被7.8級的地震搖晃成了平地,24.2萬人遇難!
震源在地震發(fā)生的同時就立刻被確定,汪東興很快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毛主席和華國鋒。
聽到消息之后,主席的眼神愣了一下,旋即陷入思考,此時讓他最擔心的,就是唐山災區(qū)的受災情況。
為避免余震的傷害,主席被安置在了一處新修的堅固場所內(nèi)。
當時主席不愿意在里面避災,一再要求回到原來的地方,但被華國鋒攔了下來說道:“主席,您先養(yǎng)好身體!”
得知唐山發(fā)生地震的毛主席,雖然沒說什么,但卻把自己的擔憂落實在了這個小細節(jié)上。
當天上午,唐山終于來人了,是李玉林。
“受災情況怎么樣?”眾領導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議室里焦急地問道。
李玉林本就疲憊不堪,一聽這話眼淚當場就止不住了:
“唐山,震平了!”
“快!趕緊去找劉子厚同志,讓他開赴災區(qū)指揮救災!
各方隊伍快速集結,10萬解放軍從北京緊急開赴災區(qū)。
到下午,從東北、華北、東南、華中四個方向各省市的救援隊伍也抵達了唐山,一場與大自然和死神的救援競賽拉開了帷幕。
中南海,李玉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寫成了報告交付到了毛主席的床前。
毛主席心情沉重,全身顫抖,不管這報告內(nèi)容是怎么樣,都是讓他無比悲傷的。
警衛(wèi)周福明接過報告想要念給毛主席聽,卻被毛主席阻止了。
他拿起報告,緩緩打開,皺著眉頭用放大鏡仔細研讀。
當他看到李玉林提到的那一句:“唐山震平了!”
手中的放大鏡在不住地顫抖下跌落地面,主席旋即大哭。
周福明后來回憶,他跟隨主席十幾年,還從來沒見過主席哭得那么悲慘,連話都說不出來。
數(shù)不清的同胞遇難,毛主席已經(jīng)不能再為他們做什么了。
即便一生戎馬,歷經(jīng)磨難,多見生死,主席仍然感覺到巨大的無力感從他的心中爆發(fā)開來,似烈火,似雷霆。
過了很久主席的情緒才得以控制,他不能為死者多做什么了,但卻能為生者貢獻很多。
當時唐山最要緊的就是水,由于地震,唐山的供水系統(tǒng)已經(jīng)完全崩壞。
水溝沒水了,浴室沒水了,目所能及之處最多見的液體是猩紅色的血液。
就在救災人員和唐山遇難百姓因供水困頓的時候,一聲聲希望的吶喊在唐山多處出現(xiàn)!
“主席派人給我們送水來了!”循聲望去,一輛輛嶄新的運水車像長龍一樣高掛五星紅旗駛入廢墟。
那是主席對人民無窮無盡的關懷……
毛主席雖為偉人,但他一直都是普通的。
他偉大,但他也有喜悅與悲傷之時;他高尚,因為他歡笑或流淚從來不是因為自己。
他是中華同胞永遠銘記在心中的最偉大的領袖,同時也是最可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