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
花香處、谷雨幕
明天03時55分45秒
谷雨
來到你我身旁
谷雨,春天最后的節氣。
《群芳譜》有:“谷雨,谷得雨而生。”谷雨時降雨量增多,氣溫回升加快。
此時人間,牡丹吐蕊,芍藥嬌羞,又是櫻桃紅時,古諺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因此牡丹也被稱作“谷雨花”,與荼蘼與楝[liàn]花,并稱谷雨節氣三番花信。
據資料記載,早在隋唐時期,牡丹便已經作為園藝花卉進入人們生活,更因其大氣華貴的姿態深受大眾喜愛。如今,谷雨賞牡丹依然是不少人“賞春”的一大樂事。
畢竟谷雨一過,姹紫嫣紅的春天就要向我們揮手告別了。
斜風細雨,花瓣零落,落在河水里像一葉葉駛向遠方的船,像一顆顆散落天上的星。
不過,我們不必為春天的離開而傷感,在那花兒曾經盛開的地方,青綠已上枝頭。
暮春之際,溫潤的東風輕拂,送來“貴如油”的春雨,潤澤著每一寸土地。
適量的雨水對谷類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既有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節,同時也促進了春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
田間地頭,秧苗初插、作物新種,雨頻霜斷氣清和,勤快的老牛,正一步步耕耘,春耕的繁忙與春日的美景交相輝映,蓬勃的生命力在此刻綻放。
有民諺:“清明見芽,谷雨見茶”。指的是,清明時,茶樹只長出幼嫩的小芽,此時采摘的茶葉叫“明前茶”,芽小產量低。谷雨時節,氣候溫暖濕潤,小芽可迅速長成鮮葉,是采茶制茶的大好時機。此時采制的茶稱“谷雨茶”,又名“二春茶”,一年之中所產茶葉以此時的最為滋味鮮濃。
“三月八,吃椿芽。”谷雨時節,香椿成為咱們餐桌上的時令佳肴,品嘗春季美食,感受“舌尖上的春天”,不僅滿足了味蕾,更是對春天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回味。
暮春交響,生命正是昂揚,杏花微謝時,青澀的果實悄悄醞釀。
春的詩篇,要用雙手翻開;好的生活,要靠勤勞鋪就。愿你種下的每一粒希望,花開之后,谷浪成海。
年去年來,每到此時,春,都定格了美好。
春光易逝,便更要珍惜春光,相信春光,終不負你。
/三候
一候丨萍始生。
萍,為水草,水面上的浮萍悄然蔓延。
二候丨鳴鳩拂其羽。
鳩,為布谷鳥,鳩鳴預示著春要結束,此時田野里到處回蕩著它“家家種谷”的殷切呼喚。
三候丨戴勝降于桑。
“戴勝”頭頂有長毛,又稱雞冠鳥,它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雛鳥準備新家,種桑養蠶之事也漸漸頻繁起來。
/ 養生
谷雨氣溫升高明顯加快、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大,此時節在飲食方面,要充分考慮到身體的祛濕需求,可多吃一些養肝護脾、祛濕利水的食物。薏仁、山藥、芡實等健脾祛濕的食材,很適合搬上餐桌,可嘗試作為主食的一部分或干脆代替主食。
白蘿卜、豆芽、竹筍、脆藕等蔬菜正當時令,也是不錯的選擇。
春夏之交,正是活動筋骨、抒發陽氣的好時節,空氣濕度增大,通過運動可加快新陳代謝、有祛濕排毒、強健心肺、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四月正是賞花季節,過敏性體質的人群,要格外重視規避這些可能的過敏原,以防引發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若外出,最好做好防護,避免與過敏原接觸,一旦出現過敏反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在這美好的春之尾聲
讓我們緊握每一縷春色
與春天深情告別
期待初夏的絢爛綻放
部分來源 | 央視新聞、新華網、人民日報、生命時報
美編丨徐夢雨
編輯 | 黃雨桐
一審 | 姚亮
二審 | 朱宸昕
三審 | 張清
轉發+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