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39年日寇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為了打開局面,應對當前經濟困難情況,毛主席在動員大會上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理念。
在此號召下,1940年9月正在陜西駐軍的三五九旅旅長王震接到了一項光榮的任務,要他去南泥灣開墾荒地,支援根據地經濟建設,解決當前我黨軍隊面臨的困難。
時過境遷,南泥灣幾年后成為了陜北好江南,王震旅長也一戰成名,建國后更是被授予上將軍銜,參與了多項建設工作,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成果。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連毛主席都連連稱贊的大英雄,卻被一個縣長誤會的經歷,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馬當先的“開路先鋒”
提起王震將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南泥灣和三五九旅,認為他是搞經濟和工農事業的一把好手。
事實上在王震將軍帶領部隊開墾荒地的另一個方面,他首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將軍,更是打了八百多場勝仗的大英雄,可以說是經濟軍事兩手抓的全能型人才。
1908年王震將軍出生于湖南瀏陽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受到地主老財壓迫,連頓飽飯都吃不上,13歲時就去長沙討生活干苦力。
艱苦的底層生活并沒有讓王震將軍重復祖祖輩輩的老路,反而讓他更加渴望改變現狀追求更好的生活,在繁重的工作中他漸漸領悟到了一個道理,這個世道應該作出改變。
這種想法當然得益于在長沙日益火熱的新思想,共產主義的廣泛宣傳給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指明了一條伴隨著坎坷的光明道路。
隨著工人運動的浪潮迭起,王震將軍也漸漸在工人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并于1927年初正式加入共產黨。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王震將軍的工作逐漸轉入地下,并根據中央指導開展紅軍游擊戰事業,在根據地周邊與敵人周旋,發展更多的人加入到隊伍中,他帶的隊伍、指揮的多次作戰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尤其是1930年到1931年的反“圍剿”作戰中,王震帶領手下的戰士們一馬當先,用策略結合實戰經驗,曾打出了一戰殲滅敵人兩個團兵力的戰績。
1934年夏季,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蘇區面臨著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驗。
當時正在湘贛蘇區紅六軍團工作的王震等接到一個任務,要求他們作為先遣部隊配合中央進行反“圍剿”工作,也就是所謂的長征先遣部隊。
從8月7日開始王震、蕭克等人帶領著9000余人向西突進,王震將軍則主動要求帶領一支小分隊提前探路,為的就是把前方的危險扼殺在萌芽中,有必要時要為保護后方大部隊作出必要的取舍,經過三天三夜的疾行,最終順利突圍。
很快蔣介石方面得到了消息,立即派遣大部隊在湘江東岸堵截。王震和紅六軍團得知情報后,決定采用迂回的方式繞過敵人的堵截工事,且戰且打連續奮戰十幾個晝夜,并果斷放棄零陵渡江前往陽明山,到了十月二十日,紅六軍團在王震的指揮帶領下輾轉湖南、廣西、貴州多省份,終于在印江與紅三軍團勝利會師完成了這次任務。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王震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三五九旅旅長兼政委。自此開始了帶領部隊征戰沙場打鬼子的道路。
很難想象這樣一支以開墾和農業出名的部隊其實也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其強悍的戰斗力和聞名后世的開墾能力相比也不遑多讓。
1937年10月16日,王震接到賀龍命令,要他帶領部隊前往山西代縣、崞(guō)縣地區在外圍配合忻口戰役,主動尋找敵人切斷對方的交通。
10月23日,王震將軍帶領717團在陽明堡附近伏擊,等到了敵人的80余輛物資運輸車,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給予敵人致命打擊,共計擊毀汽車30余輛,消滅敵人300余人,繳獲大量武器,沉重打擊了敵人的交通運輸線。
1938年5月,王震的三五九旅接到命令前往蔚縣一帶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并配合晉察冀軍區進行抗日工作。
從6月開始,三五九旅前后進行了大大小小七十多次戰斗,殲敵數量2000多人,并開辟了新的雁北根據地。10月后又指揮了廣靈阻擊戰和邵家莊伏擊戰等多次戰斗,共計殲滅日寇偽軍3000多人。
1939年王震將軍更是親自下場指揮了作新村等多次知名戰役,接連大捷擊斃敵人3000多人,甚至還擊斃了一名日本指揮官。
三五九旅在王震的帶領下戰無不勝,成為了我軍模范部隊,還榮獲了“百戰百勝鐵軍”稱號。
然而從1939年開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而我軍根據地也陷入了困難階段,經濟被封鎖,物資運不進來,戰士們和我黨同志幾乎面臨著吃不上飯的窘境。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在動員大會上提出了“自己動手”的概念,我們沒有的、缺少的東西要自己爭取,沒有的就自己開墾,爭取實現自給自足。
1941年王震帶領三五九旅進駐陜甘寧邊區的南向門戶南泥灣,戰斗中多次粉碎國民黨的“反共”高潮。
同時還不忘了毛主席的號召,拿起槍桿子打仗,放下槍桿子搞生產,在貧困山區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戰士們在王震將軍的親自帶領下,打仗種地都是一把好手,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還能夠源源不斷的給中央和其他困難根據地輸送糧食物資。
1943年9月,毛主席來到南泥灣視察,秋收時節一眼看去整個南泥灣碩果累累,真正變成了塞外好江南,還親自題詞王震將軍具有“創造精神”是勞動模范,在他的帶領下,三五九旅成為了我軍發展經濟的先鋒部隊。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王震將軍再次表態向中央申請帶領部隊進軍新疆。
掃清障礙實現解放后他選擇帶著戰士們扎根新疆搞生產建設,決心再一次實現曾經南泥灣的奇跡,開墾荒地興建水利讓新疆人民過上好日子。
在他的帶領下,新疆地區真的出現了奇跡,他打破了“北疆不種棉”的歷史,讓棉花在廣袤的北疆大地上實現豐產豐收,隨后又推動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成立,終于將新疆的發展帶入正軌。
而王震將軍也在這一時期功成隱退,開啟了自己的另一建設征程——帶領鐵道兵在東南沿海做建設工作,配合國家政策打破敵人封鎖,也就是在這一時期,王震將軍竟然遇到了在我們看來極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差點被縣長抓走的開國上將
朝鮮戰爭結束后,中國在對外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定的阻礙和封鎖,美軍第七艦隊更是經常徘徊在臺海海域,再加上經濟正處于恢復發展時期,所以在很多問題上還需要爭取更多的主動權,而想要應對危機、發展經濟,在東南省份修鐵路是重中之重。
2月,王震將軍接到了中央任命,擔任鐵道兵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不久后便接到了自己的第一個任務,帶領十萬鐵道兵南下搶修鷹廈鐵路,開辟新港口,加強東南地區海防建設,打破敵人的封鎖。
工期緊、任務重是這次任務的主要特點,鐵路的修建要求嚴格,鐵道兵又多是北方人,工作量大又正值南方最熱的月份。
在一段趕工時間過后,工程進度果然慢了不少。王震作為這次任務的最高指揮官,一直親力親為,和戰士們一樣現場干活,也在第一時間發現了問題。
由于居住環境簡陋,再加上濕熱嚴重,戰士們都病倒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急需改善幾萬戰士的生活居住環境,至少要將人遷到干燥點的地方居住。
可一時間哪里去找這么大的地方給鐵道兵戰士們住呢?
于是王震將軍便想著先和當地的縣政府取得聯系,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幫助,在本地找一塊好地方,為戰士們搭建臨時居住點。
于是王震將軍便將電話打到了縣政府,并說明來意希望對方能夠借用一塊地方提供幫助。
政府辦事人員接到電話后,給出回復稱領導都不在需要向上報告,只能明天給予答復。可在接下來的三天里,王震將軍始終沒能等到縣里的回話,對方也沒有松口幫助解決問題,眼見著趕工的戰士們接連生病倒下,王震將軍再也等不下去了,決定親自去找縣長解決問題。
第二天一大早,王震將軍穿著舊衣服看起來像個普通農民,只帶上司機和一名警衛員就去進了縣城去堵縣長了,到達后由于路不好走,他便遠遠地讓司機停下了車,自己走到縣政府等待工作人員上班。
不久一位穿著講究的工作人員便進了縣政府的大門,王震將軍立即走上前詢問:“同志請問縣長什么時候來”,這名工作人員上下掃了一眼王震將軍,隨即不耐煩的詢問,“你找縣長有什么事?”“我想解決一下住房的問題”王震將軍直言。
還沒等王震將軍的話說完,工作人員立即回復“縣長不在早就出門了”。
他還想詢問縣長什么時候回來,可這人根本不理,轉身就上了門口的小汽車,一車一人絕塵而去。王震將軍無奈只能繼續在大門口,一邊等縣長回來一邊和傳達室的老大爺聊天。
“同志,你們縣長什么時候回來啊?”王震與老者恰談,傳達室的老同志反而一臉詫異的看著王震將軍,“剛出去的啊,你不是還跟他說話了嗎?他就是縣長,你找他有事怎么不把他攔住呢?”
王震將軍也一臉難以置信,“剛才那個人就是縣長?”,傳達室老大爺看到王震將軍的表情,說話也大膽起來,“就是他,不知道又搞什么歪門邪道去了,一點正經事都不做。”王震將軍心里也十分生氣,便繼續和老人聊天打探消息。
老人接著抱怨:
“我17歲就參加革命了,一直在這個大院工作,現在都退休了也沒走,工作這么多年我就沒見過這么不靠譜的縣長。
看剛才你找他辦公家的事,他能推就推了,沒事兒就出去辦自己的私事,自己的事兒辦完了,就去辦親戚家的事,坐著公家的車花著公家的錢,全給自己家謀福利去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著有事沒事還要宴請擺酒”。
老人正說著就有幾個年輕人在面前走了過去,看見老人連招呼都不打,王震將軍詢問,“這也是咱們縣政府的工作人員?”
老人隨即回答“不是,這是縣長家親戚,后面的是幾個商人,找縣長幫忙做生意賣特產。”
老人告訴王震將軍,要是還想見到縣長就再等一等,中午他肯定回來,不然桌子上別人給他送的禮怎么拿回去?
接近中午時,縣長的小汽車終于開了回來,隨即穿著考究的縣長下了車,王震將軍立即上前,想要和他協商解決戰士們的住宿問題。
縣長依舊沒等聽完就打斷了王震將軍的話,并表示自己解決不了,不要什么小事都找他,還警告王震將軍不要耽誤他解決大事,不然要他好看。
王震將軍也被縣長的無恥驚呆了,便攔住了想要去辦公室的縣長,縣長更生氣了,推開王震將軍還稱他是“農民、老混蛋”,再擋路就叫警察來抓他。
一來一往間,縣長還真找來了人,讓他們抓走“鬧事”的王震將軍,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是縣長什么事都是他說了算。
隨即便要來人給王震將軍戴上手銬,推搡著要將其帶走。這一幕恰巧被前來尋人的警衛員和司機看到了,立即上前理論要他們放了王震將軍,就在王震將軍即將被帶走時,遠處又來了一輛小車。
縣長看到后,立即帶人上前打開車門,點頭哈腰的跟里面出來的許清順專員打招呼,沒想到許專員根本不理他,要求幾人立即放開王震將軍,并說明了老將軍的身份,縣長等人這才知道壞了事,想要說些什么,但王震將軍根本不給他機會,面對這種人民的蛀蟲,不干正事縣長一定要得到自己應有的下場。
隨后便撥打了省委書記葉飛將軍的電話,將該縣縣長的情況予以說明,希望葉飛將軍盡快調查解決這名潛伏在人民心中的蛀蟲。
不久后縣長便被免職處分,作為我黨的同志,竟然不做實事,從來不想著為人民著想,只想讓自己享受的人從一開始就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下場可以預見。
1956年3月,鷹廈鐵路和外福鐵路正式通車,僅用時26個月,比原定工期提前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其中離不開王震將軍的付出和辛勞。
他身處高位和工人戰士同吃同住,心里想的是國家的事人民的事,老一輩革命者無私奉獻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是受到人們尊敬的老一輩革命先驅,他會打仗,能打勝仗,戰斗時運籌帷幄,下了戰場可以搞生產促發展,為國家經濟增添助力,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結語:
王震將軍經歷的這件事也為所有人敲響了警鐘,保持本心,在什么崗位都要做好本職工作,心里要以人民的利益為先,不能尸位素餐更不能以貌取人。
參考資料:
【1】《王震:經常擔任“墾荒隊長”的上將》·徐忠友
【2】《上將王震執掌農墾部》·羅元生
【3】《一生敢為‘開路先鋒’的王震上將》·夏明星
【4】《王震上將勇打沒有硝煙的戰斗》·熊坤靜
【5】《榮獲3枚一級勛章的47位開國上將功勛榜(十五)》·歐陽青
【6】《忠誠為黨,實干興邦——紀念王震同志誕辰110周年》·新華網
【7】《王震:怒發沖冠撤縣長》·紹明
【8】《我修鷹廈鐵路時看見了王震將軍》·王華
【9】《憶修建鷹廈鐵路》·梁靈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