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濟南青島都市圈聯動發展協同開放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要在加強“雙圈”協同聯動上持續發力,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共聯、產業體系共建、創新能力共育、開放高地共創、文旅品牌共塑、公共服務共享工程。
從定義上說,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在加強“雙圈”協同聯動上持續發力,意味著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從國際發展情況來看,都市圈的發展是區域協同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通過都市圈的建設,可以使一個區域的交通、產業等高效協同發展,推動更高質量的公共資源優勢互補。
從國內來看,都市圈協同聯動發展正在緊密構建,資源共享、高效集約成為顯著特征。在長三角,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一方面引領自身圈層的發展,一方面融入更大的上海大都市圈發展,杭州、南京等城市可以共享上海人才、科技、交通等各種優質資源。在成渝地區,“1+1>2”成為現實,2024年,隨著重慶主城都市區與成都市雙核聯動聯建持續深入,300個川渝共建項目年度投資超過5000億元,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國12%的汽車、21%的動力電池實現“川渝造”。
“濟青兩圈”協同聯動,前提是以“兩心”形成“兩圈”,但重點是二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因此,“兩圈”錯位互補發展十分重要。
近幾年,濟南強化省會城市功能,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科創研發、現代金融,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島發揮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優勢,強化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各自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績。其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主陣地,2024年發展指標引人矚目:1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2項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9項指標貢獻度躋身全市前列。2024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持續增強,現代海洋產業加快突破,積極構建“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兩圈”聯動成功的重要標志,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第一,交通連接是基礎。近些年,濟青“兩圈”之間,已經形成陸海循環、貨暢其流的局面。
從膠濟鐵路到膠濟客專、濟青高鐵、濟青高速“一變三”,交通不斷密植,濟南和青島聯系越來越順暢。
海上樞紐和內河航運并興。青島港為全國11個國際樞紐海港之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集裝箱干線港,2024年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87萬標箱,位居世界第五位,成為打通沿黃流域最經濟便捷的“出海口”,形成“南來北往促流通、進江達黃強輻射”的態勢。
陸上通道,濟青高鐵加快“公交化”運行。2024年高鐵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位居全國第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8700公里。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1.1萬列。構建“四橫五縱”綜合運輸大通道,連接京津冀、長三角。京滬高鐵、濟鄭高鐵等干線交匯,形成“米字形”高鐵網,聯動淄博、泰安、德州等周邊城市,打造1小時通勤圈。
目前,山東陸海聯運十分發達,濟青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綜合性開放平臺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山東通過“齊魯號”歐亞班列,成為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中亞、歐洲等地的重要貨運中轉地。
第二,產業合作是關鍵。近幾年,濟青“兩圈”互動發展,給山東產業布局和優化帶來深刻影響。
3月27日,濟鋼集團轉型發展邁出關鍵一步,濟鋼集團與江蘇天兵航天科技在濟南正式簽署《項目戰略框架協議》,填補了濟南市在火箭總裝領域的空白。此前3月5日,濟鋼集團發布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目前已正式核準批復濟鋼集團衛星制造項目,項目基地位于濟南市高新區算谷產業園,總占地75畝,規劃3年后產能可達年產500公斤級衛星100顆。
從2017年7月濟鋼鋼鐵產線在濟南停產并在屬于青島都市圈的日照東港區建新廠址,到在濟南重新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現代城市服務三大主業,濟鋼的空間挪移和轉型方展,是濟南和青島兩大都市圈聯動協同發展的生動縮影。
濟南都市圈涵蓋淄博、泰安等6市,重點推動濟淄科創走廊、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青島都市圈聯動煙臺、濰坊等4市,打造膠東經濟圈,形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家電、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規模均超千億。
第三,科技創新是“兩圈”聯動提升的活力要素。
濟青“兩圈”一直在全省科技創新中發揮著帶頭作用。在青島,嶗山實驗室階段性任務順利完成,全球首列碳纖維地鐵列車投入商運,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生產裝置“海葵一號”交付運營;在濟南,12英寸碳化硅襯底、超大尺寸鈮酸鋰晶體全球首發,全球最大直徑智能盾構機“山河號”投用,一類靶向抗癌新藥“齊倍安”獲批上市,濟南超算中心算力達國際領先水平,新建空天信息、鋁產業先進制造省實驗室,重組省重點實驗室249家。
濟青“兩圈”科技創新,帶動全省科技實現突破。2024年山東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9.4%,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2024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5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預計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35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5.4%。
如今,濟青“兩心”“兩圈”在山東經濟社會全局中地位日益重要。根據2024年省統計局和各市發布的統計數據梳理,2024年山東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6萬億元,其中“兩心”即濟南市和青島市生產總值之和是30247.06億元,占到全省生產總值的30.68%,接近全省生產總值的1/3;而“兩圈”即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濟南都市圈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元,約占到全省生產總值的1/5以上;青島都市圈的生產總值也超過2萬億元,也是占到全省生產總值的1/5以上。兩者生產總值之和超過4萬億元,占到全省生產總值的40%以上。
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其戰略支點作用的發揮,有賴于濟青“兩圈”進一步互動。在加強“雙圈”協同聯動上持續發力,“持續”二字是要點,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大眾新聞記者 周學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