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一位網友發文稱,自己在清理去年種植荷花的水缸時,發現里面竟然長出了幾顆羊肚菌。文章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許博士的注意。
“求求寄個樣品過來!”和這名網友溝通后,許博士順利收到了網友寄來的羊肚菌。4月18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這位發文網友和許博士,向他們了解了詳細情況。
網友發帖稱種荷花的水缸里長出羊肚菌
網友種荷花意外收獲羊肚菌
中科院博士“千里求菌”
“種荷花種出羊肚菌這件事,是不是有點過于高級了?”近日,遼寧的網友任女士(化名)發文稱,自己在清理去年種植荷花的水缸時,發現里面竟然長出了幾顆羊肚菌。
羊肚菌,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因其外觀酷似牛羊的網胃而得名。它不僅模樣別致,更以豐富的營養、獨特的口感與鮮美的味道著稱。由于野生羊肚菌對生長環境要求極為苛刻,人工種植又面臨成本較高、產量不夠穩定的問題,因此羊肚菌在市場上一直身價不菲。正因如此,任女士“無心插荷”收獲羊肚菌的經歷,讓網友們紛紛調侃這是“潑天的富貴”。
任女士的文章一經發布,迅速引起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博士的注意:“求求寄個樣品過來!”面對許博士的熱切請求,任女士大方地將部分羊肚菌寄了過去。隨后,她還幽默地更新后續:“這個菌子半干了之后是真香啊,也許真是個很好的品種!要不是為了給科學研究做貢獻,我現在就要抄起鍋子燉了!”
許博士向網友請求寄去“荷花羊肚菌”樣品
任女士還在文章中介紹,自己畢業于生物學專業,畢業后選擇了其他行業發展。這次意外收獲,竟讓她以特別的方式與老本行再度結緣:“沒成想多年以后,還能以這種方式為專業添磚加瓦,榮幸之至!”“荷花羊肚菌”背后或許潛藏著一定的研究價值,這讓任女士感到十分驚喜。
“荷花羊肚菌”或為新物種?
博士:有待進一步確認
羊肚菌為什么會從種植荷花的水缸中生長出來?這些羊肚菌是否具有研究價值?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聯系到這位許博士,了解了關于“荷花羊肚菌”的最新情況。
許博士收到樣品后,馬不停蹄地展開研究。他透露:“根據初步判斷,我們大概確定了這些羊肚菌屬于黑色枝系的Mel-39,并且組織分離了一些菌株。”
不過,羊肚菌的“身份鑒定”可沒那么簡單。許博士解釋道:“羊肚菌的形態特征差異不大,從形態上難以找到區分特征,但可以根據分子進行區別。目前,任女士寄來的這種羊肚菌尚未被正式命名,如果能發現可區別于其他物種的形態特征,說不定就能確認為新物種。”
許博士在社交媒體分享初步研究結果
談及羊肚菌的生長習性,許博士介紹,多數羊肚菌與樹木存在共生或內生關系,難以人工種植;只有少數腐生羊肚菌具備人工培育的可能。“所以,這些‘荷花羊肚菌’的出現有兩種可能:要么是腐生類型,具備人工種植潛力;要么能與荷花共生,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許博士介紹,多數羊肚菌與樹木存在共生或內生關系,難以人工種植
“荷花羊肚菌”或可實現人工栽培?
網友:期待實現羊肚菌自由
許博士的研究進展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們紛紛留言:“原來互聯網還能這樣助力科研!”“等羊肚菌價格降下來,必須感謝這位博士和熱心網友!”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能否把羊肚菌的價格“打下來”。對此,許博士給出希望:“‘荷花羊肚菌’樣品在系統發育樹上靠近梯棱羊肚菌、九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而這三者都是人工栽培的主力品種,這意味著‘荷花羊肚菌’也有被人工栽培的可能。”
網友們紛紛留言:坐等實現羊肚菌自由
然而,研究進展并非一切順利。許博士在切開 “荷花羊肚菌” 樣品后,并未發現子囊孢子。“沒有孢子,就無法進行單孢分離。組織分離也存在一定難度,所以最終能否成功實現人工栽培,還是未知數。”不過他也補充道,沒有孢子可能是其本身無法產生孢子,也有可能是因為此次采摘的菌子樣品尚未成熟。目前,許博士已和任女士約定,若荷花缸中再次長出羊肚菌,任女士將繼續為研究提供樣品。
許博士指出,當前羊肚菌人工種植技術雖已較為成熟,但仍有提升空間。希望這次意外發現的“荷花羊肚菌”能為種植資源和人工栽培研究注入新活力,推動羊肚菌在產量與抗逆性上取得新突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魯玥
編輯 丁皓宇
延伸閱讀
去年梅雨剛結束,浙江湖州的小鄧姑娘驚奇發現,家里一只忘記吃掉的蘋果,居然長出大蘑菇了!
小鄧家里的蘋果長出了大蘑菇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第一時間聯系了小鄧姑娘,想購買這只長蘑菇的蘋果。
姑娘很慷慨,將這只蘋果無償快遞給科研人員。
橙柿互動率先報道后,這棵蘋果蘑菇很快紅遍網絡,引發多方關注。
(2024年8月14日)今天上午,小鄧姑娘告訴橙柿互動記者,科研人員已經委托種植基地,將蘋果蘑菇(果菌王)培植的新蘑菇郵寄給她,讓她嘗嘗。
姑娘說,“是不是蘋果味?蠻期待它的味道,不過還沒到貨。”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也表示,“將回寄一些蘋果白參后代給網友,看看她給我們寄的果菌王,吃的時候口感如何。”(裂褶菌又名白參菌)
圖為蘋果白參,屬于培育出來的新蘑菇
蘋果上為什么長出蘑菇?實驗室的研究博士稱,收到姑娘寄來的蘋果后進行了研究。
初步推測是,蘋果在自然環境或儲存過程中,有裂褶菌的孢子落在上面。
由于蘋果有傷口,裂褶菌孢子首先侵染蘋果的果柄,隨后向下逐漸擴散到果核,當溫度濕度都適合裂褶菌生長的時候,子實體就可以從蘋果頂部長出來。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蘋果進行了研究
另外蘋果中含有果酸,在這種酸性環境條件下,一般真菌都難以生長。但是裂褶菌抗酸性的能力較強,這也是它能在蘋果上生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裂褶菌首先侵染了蘋果樹,然后擴散到蘋果果實中。2016年,突尼斯就報道過裂褶菌引起的蘋果木腐病。
1970年,美國學者A. J. Latham做過實驗,把裂褶菌菌絲接種到蘋果上面,且成功長出了子實體。
研究人員還介紹了后續的研究進展——
提取了該菌株的DNA,現在成功鑒定到該菌株屬于裂褶菌的模式種:Schizophyllum commune。并對這株白參進行分離純化,開始栽培實驗。
橙柿互動報道后,也引起了一股網友發現熱潮:大家紛紛亮出自己身邊奇特的蘑菇,希望能引起專家的重視。
實驗室科研人員說,浙江姑娘寄來蘋果蘑菇后,實驗室還收到了一只大蒜蘑菇。
圖為實驗室收到的大蒜蘑菇
還有很多的網友曬出身邊發現的奇異蘑菇,希望也能引起科研人員的青睞。
比如,櫻樹蘑菇、南瓜蘑菇、牛參蘑菇、松果蘑菇……
網友曬出的各種神奇蘑菇
真菌世界豐富多彩,充滿太多的未知。
有網友疑惑:蘋果上長蘑菇,除了好玩有趣,還有多大的科研價值?
實驗室的真菌專家說,盡管這是一株普通的白參,但它在這種非傳統基質蘋果上的生長表現,展現了白參極強的適應性和生命力。
這不僅為研究提供了關于白參環境適應性的新見解,為后續的菌種選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同時,這項試驗也可能對蘋果種植業帶來新的洞察:我們可以評估這種真菌是否會對商業果樹種植構成潛在風險,又或者真的能夠研發出帶有蘋果風味的白參。”
研究者表示,裂褶菌其實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是一種全球廣泛分布的擔子菌,一般是腐生真菌(喜歡長在腐爛的木頭上),但也可以感染人體或動物。
2016年有文章報道稱,從斑海豹的肺部和眼睛中分離出裂褶菌,2022年和2024年都有報道裂褶菌可以感染人類肺部和支氣管。
“但裂褶菌更是一種美味的食用真菌和具有重要價值的藥用真菌。我們在科學、合理利用其有用方面的同時,也要研究如何減少它對我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選育不產生孢子的裂褶菌菌株,一直是我們過去二十年研究的重點。”
橙柿互動留意到,關于蘋果蘑菇的話題,網絡上至今熱議不衰。
網友稱,“感覺以后就能吃上蘋果味兒蘑菇、大蒜味兒蘑菇、芒果味兒蘑菇……還有各種其他口味的蘑菇了。”
“我要吃咖啡味菌子,打工人很需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