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周恩來總理不僅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憑借著幽默和他的智慧總能化解敵對勢力的陷阱。
1953年,一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時,突然變得囂張起來,以挑釁的口吻問道:
“總理閣下,您的國家是連鋼筆也造不出來嗎,怎么還用美國生產的鋼筆呢?”
面對此人的刁難,周總理只回復了一句話,就讓這位美國記者低下了頭。
那么,周總理到底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在處理外交事件過程中又有著哪些機智的表現呢?
臨危受命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不僅擔任著總理的職位,還出任外交部長達十年,可以這么說,新中國成立的前十年之內,周總理一人挑起了中國外交的重擔。
周恩來總理之所以能夠出任外交部長,還是源于毛主席對周總理才能的支持和肯定,就在新中國成立前的九月,新中國政府的各項職務都已基本確定下來。
然而外交部長的職位卻遲遲沒有定下合適的人選,所以在中南海的會議大廳里,眾人都爭吵不休。
一旁的毛主席突然開口道:
“我看呀,你們也別爭了,他在國際方面比我強,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矛盾,我看他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而毛主席指的就是周總理,作為幾十年的老搭檔,毛主席最能夠了解周總理的性格,所以作出這種決策也是無可厚非的。
事實上,周總理也是最合適統領新中國外交工作的,一方面早年的周總理在各個國家留學,對他國的歷史文化都有所涉及和研究。
另一方面,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周總理主要負責統戰和談判相關的工作,自身的外交水平得到了有效鍛煉,有著十分優秀的談判能力和外交經驗,種種情況表明,第一任的外交部長非周總理擔任莫屬。
在國際舞臺上,周總理總是面臨著很多國家的刁難,企圖讓中國在外交上難堪。
而周總理總是能夠憑借自身的智慧和機智,力挽狂瀾,化險為夷,這有時還能反將鬧事者一軍,從而使我國的外交形象大幅提升。
幽默睿智
其中最為經典的一次是美國記者采訪周總理的時候,本想提出刁鉆的問題,讓總理和中國出手,沒想到被總理反將了一軍,羞愧地低下了頭。
朝鮮戰爭剛結束,周恩來總理便接受了美國記者的采訪,對朝鮮半島的局勢和我們中國的立場進行了表態。
但是采訪過程中,美國記者東張西望并沒有將總理的話放在心上,而是想找個借機發難的媒介,很快他將目光放到了總理的筆筒里。
一支美國生產的派克鋼筆正靜靜地躺在總理辦公室的筆筒里,這讓美國記者心生一計,態度變得囂張起來,開始向周總理發難:
“請問總理先生,請問您偌大的中國沒有辦法生產一支小小的鋼筆嗎?為什么你會用我們美國的鋼筆呢?”
這個美國記者的目的就是要嘲諷中國連一支鋼筆都做不出來,想要徹底打擊中國人民的自信心。
但是令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的是,周總理的幽默和機智不是他能夠理解的,就連美國的總統們也對周總理表示過崇拜,一個小小的記者翻不起什么大浪。
不出所料,周總理面對美國記者刁難僅僅說了一句話,就讓美國記者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只見周總理非常淡然地回答道:
“這支鋼筆之所以被我收藏這么久,不是因為它好用,也不是因為它值多少錢,而是對我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紀念價值。”
“這支鋼筆是來自朝鮮戰場,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紀念品,同時又代表了我和朝鮮朋友之間的友誼,只能說有紀念價值,如果說讓我選擇的話,還是我們自己國家生產的英雄牌鋼筆更好用一些。”
這名美國記者聰明反被聰明誤,明明是為了挖苦周總理,反倒被周總理機智的回答所折服,看似平淡地回答問題,周總理此基礎上重申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的立場,可謂是大國外交的典范。
除了美國記者向周總理的外交智慧發起過挑戰之外,英國作為美國最忠實的小弟,也對我國保持著敵視的心理。
就在20世紀60年代,一次外國記者招待會上,周總理就面對英國記者一句十分敏感的問題:
“請問周總理,中國人民銀行一共有多少錢呢?”
彼時的中國,剛剛度過三年困難時期,國家的資產并不富裕,并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資產總額都是機密,記者在大庭廣眾之下問出這個問題,就是為了打擊中國的國際威望,使周總理難堪。
就是在這種危急的時刻,周總理也能輕易地化解,只見總理自信地回答道:
“如果你要問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基金的話,那就只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此話一出,在場很多記者都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不知道周總理是什么意思?
隨后周總理向外國記者們解釋了自己這句話的原因:
“現在我們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面額要有十元、五元、兩元、一元、五角、兩角、一角、五分、兩分、一分的面額,加起來總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嘛。”
總理話音剛落,現場驟然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面對著有如此陷阱的問題,周總理坦然自若,胸有成竹,以風趣幽默的中國語言進行巧妙的回答,彰顯了大國的外交風范。
除了西方國家曾在記者招待會上刁難過中國和周總理之外,與中國日益交惡的蘇聯也不懷好意地來揭中國的傷疤。
就在震驚全國的“九一三事件”發生之后,在一次世界級的大會上,與我國敵視的蘇聯大使卻主動找上了周總理,并且陰陽怪氣地問道:
“周總理,聽說你們國內剛剛發生了一件大事!”
周總理非常明白,這位蘇聯大使就是沒事挑事兒,借機發難,想讓中國難堪,周總理淡淡地回答道:
“什么大事?不過就是一片樹葉落在了地上而已。”
這位蘇聯大使聽到周總理的回答落入自己的陷阱,卻不依不饒地繼續問道:
“而我聽說這片樹葉落地的能量很大呀,給貴國帶來了不少的損失。”
面對蘇聯大使的步步緊逼,周總理仍然保持微笑:
“有什么損失,我看這是好事呀,身上長出毒瘤難免會不舒服,現在毒瘤自己脫落了,更值得高興嘛!”
周總理坦然自若的態度以及針鋒相對的回答讓蘇聯大使有些氣急敗壞,只聽他直接語無遮攔地說道:
“總理先生,你們常在國際上把我們蘇聯批判為社會帝國主義,甚至經常把我們蘇聯人貶斥得比廁所還臭,可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么貴國的林副主席還要出逃我國呢?”
蘇聯大使的這一番話徹底激怒了周總理,真正地觸碰到了周總理的底線,只聽他以不屑的語氣回答道:
“蒼蠅正是因為廁所臭,才不顧一切地往那飛,道理全世界人民都清楚,難道蘇聯大使先生您不懂嗎?”
這一番針鋒相對的回答立刻讓蘇聯大使吃了癟,本來想要諷刺周總理,反而使自己變得狼狽不堪,無力反駁,可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實際上這不是蘇聯第一次對我國做出不友好的外交行為了,早在中蘇關系還沒破裂的時候,蘇聯領導人就曾給周總理挖過陷阱。
在日內瓦參加過會議后,周總理順道訪問莫斯科,受到了蘇聯領導人的隆重接待,為了表示謝意,他英語向蘇聯人祝酒。
當時周總理在英語上是十分精通的,俄語的水平一般,而且漢語的影響力在國際上也沒有現在這么大,所以周總理采用英語進行外交活動,也是方便進行翻譯。
但是當時的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對周總理進行了抱怨:
“周,你為什么不說俄語呢?你的俄語不是很好嗎?”
明擺著,這句話就是不尊重人的行為。
對于米高揚的無禮,周總理就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反而再次用英語說道:
“米高揚,你應該學一學漢語嘛!”在這里周總理給米高揚挖了個陷阱,就等他中招兒了。
果不其然,米高揚回答道:
“漢語太難學了呀!”
聽到這話,周總理馬上輕松地說:
“沒關系嘛,下回你訪問中國的時候,我們來教你嘛。”
周總理就是用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讓驕橫無理的米高揚一下變成了中國人的學生,巧妙地進行了針對,維護了個人和國家的尊嚴。
除了以上這些精彩的案例之外,展現周總理外交智慧的場面可謂數不勝數,他用圓滑幽默的語言,既不給別人留下話柄,又能夠在國際中贏得一片好評,真可謂偉大的外交家。
唯一失態
周總理在外交關系上一直保持嚴謹認真的外交態度,在處理國際外交事務上沒有出現過一點差錯,總是給人風度翩翩,彬彬有禮的完美形象。
但是他卻曾因為我國外交史上的一次失誤而罕見的事態發火,但也能看出周總理的認真負責的態度。
1965年,當時的周總理已經卸任外交部長的職務,部長由陳毅老總接任,但這并不意味著周總理從此不管外交的一切事宜了,而是想通過鍛煉其他的干部,訓練一批真正的外交人才。
當年的3月10日,本應該是第二次亞非會議舉行的日子,地點就計劃在阿爾及利亞,但是沒等周總理到達,就傳出了阿爾巴尼亞發動軍事政變的消息。
由于事發突然,為了周總理的安全著想,中央決定讓周總理先停留在埃及的開羅觀望形勢的發展,再下一步的打算。
而陳老總作為外交部部長,已經先到一步來到了阿爾及利亞,當時的很多國家領導人都在,基于當時國際形勢,陳毅覺得這次亞非會議順利召開當然是沒問題的。
所以很多國家領導人來向陳毅部長詢問會議是否能按時舉行時,陳毅部長自信滿滿地保證:
“放心吧,這次會議不但要準時開,還能夠圓滿完成。”
但是沒過多久,阿爾及利亞就爆發了反政府武裝的斗爭,國內形勢一下子混亂起來。
這時候的亞非會議根本就不能正常進行,多位國家領導人只能冒險離開,此次外交事故,導致中國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國際聲望大大受損。
周總理當時停留在開羅進行訪問,當陳毅老總的承諾傳遞到周總理耳中時,他為陳毅老總口無遮攔的做法感到極為憤怒,不顧當時在外交公共場合的良好形象,當場說了好幾聲“胡鬧騰”,也是周總理唯一一次在外交場合失態。
周恩來總理在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憑借著智慧和活躍的思維對各種陰謀詭計輕松應對,維護了我國大國的外交形象,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威望。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出色的外交家,就此離開了我們。
對周總理敬意,聯合國秘書長表示將要為降半旗默哀,但是這種行為引發了很多國家的不滿。
當時聯合國秘書長是瓦爾德海姆,他用不到一分鐘的激情演講,這些反對者變得心服口服,給出的理由是周恩來總理沒有任何的私人存款,也沒有任何一個孩子。
他的事業和人生全部奉獻給了中國革命和人民服務中,但凡任何國家的元首能夠做到這一點,聯合國都愿意為他降半旗。
結語
周總理開啟了我國外交史上的新篇章,他總能以認真嚴謹的態度處理國際和國內的事務,以獨特的個人魅力為中國在國際上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認可。
如今周總理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是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值得后人仰望和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