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常年位列激光雷達老三席位的圖達通,在24年被華為擠出了前三名的行列。
圖達通欲通過借殼上市緩解現金壓力,然而招股書上的負毛利率頻頻刺痛資本神經:技術溢價難抵量產魔咒,單一廠商高度依賴遏制盈利,行業第三的份額反成“高不成低不就”的鐐銬。
從硅谷技術信仰到港股流血上市,這場關于生存權的博弈,正在成本、現金流、技術迭代的三重風暴中加速洗牌。
以下是正文:
01
激光雷達賽道的技術紅利與量產突圍
在硅谷的晨曦中,兩位北大物理系的同窗——鮑君威與李義民,正醞釀著一場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革命。
兩人曾并肩在百度美國研發中心深耕自動駕駛傳感器,主導激光雷達技術的藍圖設計。
正是因為這段經歷,讓連續創業者鮑君威與技術大佬李義民在特斯拉Autopilot事故頻發、純視覺方案的質疑頻出、智能駕駛近乎“失明”的時刻,開啟打造一雙真正的“自動駕駛之眼”的創業歷程。
公司從高成本、高難度的1550nm激光路線出發,2022年就實現了產品量產,2023年圖達通ADAS激光雷達解決方案銷售收入更是全球排名第一。
截至2024年9月30日,圖達通已交付約17萬臺車規級激雷達,以車規級激光雷達的銷售額計,于全球車規級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排名第三。
背靠百度的創始班底和迅速量產的市場表現讓圖達通成為資本市場的紅人。
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8輪融資,背后的資本軍團包括高榕創投、順為資本、國泰君安創投、F-Prime Capital、BAI資本、和暄資本、富達投資、海峽私募基金等知名機構。
值得關注的是,如此多的資本之中,蔚來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2018年,圖達通曾陷入資金危機,蔚來資本以3000萬美元A輪投資救其于水火之中。
IPO前,蔚來CEO李斌旗下基金HonourKey Limited持股為9.15%,蔚來也成為圖達通最大的客戶。
2021年1月,蔚來在NIO Day 2020上發布了首款旗艦轎車ET7,搭載了圖達通的激光雷達;次年,圖達通的1550nm激光雷達產品隨蔚來ET7開啟量產交付。
截至目前,獵鷹系列激光雷達已搭載蔚來ET7、ES8等九款車型。
強綁定給圖達通帶來的穩定的收入來源,卻也讓公司背負起了潛在的隱患。
02
隱現的經營困局:盈虧失衡與客戶依賴
24年12月20日,香港SPAC公司TechStar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圖達通達成業務合并協議,圖達通計劃以De-SPAC模式登陸港交所。
急于借殼上市的背后是岌岌可危的現金。
招股書顯示,圖達通2022年營收為6630萬美元,到了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已增至1.19億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增速強勁。
來源:招股書
然而,公司的毛利始終處于負值,虧損失血同樣不止。
2022-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圖達通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約為1.43億美元、1.37億美元、7617.2萬美元。
招股書顯示,公司獵鷹系列的平均售價在2022至2024年間也出現了百余元的下滑,從22年的879美元降低至24年前三季度的703美元;公司獵鷹與靈雀系列產品的毛利率甚至長期處于負值。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量產爆發的前夜是產品迭代與資本競賽,公司不得不面臨龐大的研發開支。
通過招股書可以發現,圖達通2022至2024年前九個月研發開支累計達1.74億美元,占虧損總額的近四成,帶來巨大的現金壓力。
來源:招股書
除了業務虧損,單一客戶依賴也是圖達通的一大風險。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蔚來貢獻收入占比持續上升,分別為88.7% 、90.6%及92.4%。
若蔚來日后減少訂單、更換供應商或需求轉向,圖達通將面臨收入斷崖式下滑;值得關注是的,24年蔚來推出的樂道就已經取消激光雷達,轉而采用“純視覺”智駕方案。
而蔚來盈利能力及市值也被理想汽車及小鵬拉開差距,在核心大客戶交付量及財務狀況不理想的背景下,圖達通開拓新客戶的緊迫性愈加突出。
03
紅海航向:行業洗牌下的第三極突圍戰
隨著比亞迪推出6.98萬元“海鷗”智能駕駛車型,全民智駕時代已然來臨。
Yole Intelligence《2024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報告》顯示,中國激光雷達供應商共計拿下全球84%的份額。
市場需求激增下,市場競爭愈發集中化、白熱化。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前裝標配激光雷達的前三大供應商速騰聚創、華為、禾賽科技的合計市場份額達86.5%。
華為憑借問界、智界、阿維塔等車型的持續熱銷,擠掉圖達通首次進入年度前三。
與圖達通依靠單一客戶不同,禾賽科技擁有理想汽車、長安汽車、上汽集團等客戶;速騰聚創的客戶則包括比亞迪、極氪和小鵬汽車等。
客戶生態的絞殺之下,禾賽與速騰也掀起了價格戰。
禾賽曾宣布25年將實現激光雷達價格減半,其用于ADAS(高級輔助駕駛)的遠距激光雷達產品ATX,售價將低于200美元。
24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速騰聚創公開亮相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MX也實現了低于200美元的成本,并拿到多個項目定點。
相較而言,盡管圖達通激光雷達單價逐年下滑,但也難以在價格層面處于上風。
車規級激光雷達剛性高昂的研發投入之下,各廠商的資金壓力都不小,未來,如何實現技術與訂單的正向循環,進而穩定現金流,成為行業核心競爭焦點。
04
尾聲
當激光雷達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圖達通的“探花”席位愈發顯現出殘酷的生存邏輯。
前有禾賽、速騰的規模碾壓,后有法雷奧、華為的跨界絞殺,技術路線的“高貴血統”在量產成本面前黯然失色。
圖達通穿越的不僅是1550nm激光器的物理極限,更是“行業老三”的宿命怪圈。
財報里跳動的負毛利率數字,恰似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警示著所有硬科技創業者:在自動駕駛的牌桌上,技術情懷與商業現實的博弈,終將以現金流為終極裁判。
圖達通的困局,或許正是行業從野蠻生長到寡頭競合的時代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