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BBA最令人羨慕地方是它叫“BAA”。
今天文章的標題,乍一看的確像是一句廢話,但卻是我趕在上海車展前夕,忙里偷閑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話題。
而在展開闡述之前,拋出一則身邊真實發生的故事。
小李,一名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零零后應屆生,準備入手人生中的第一輛代步車,其父親給到的贊助為15萬元,最終在本田思域(參數丨圖片)、現代索納塔、領克03之中,有些出乎意料的選擇了最后一款。
“單論形象,我反正覺得領克要比本田、現代要高大上一點。”
是的,你沒有看錯,理由就是這么簡單粗暴。順勢,望向更深處,雖然如此案例,有些以偏概全,但對于不少小白用戶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同價位區間拼到最后,看的還是品牌。
尤其進入到電動化時代,產品體驗端正在變得愈發同質化,價格層面大多數主機廠也都開始拼刺刀,那么決定究竟誰能在潛客群中脫穎而出的“勝負手”,更需要依靠品牌。
而最近,恰逢新老代際切換,蔚來通過各種各樣的官方補貼、變相優惠甚至贈送240張換電卷的方式,開始針對旗下NT2所有現款車型促銷。
拿ET5為例,盡可能多的疊加權益,采用BaaS車電分離方案購車,最低售價一度做到了15萬元以內。
那,效果呢?
結合相關數據劇透,過去一周僅NIO單品牌大定,便突破了9000輛。或許,在大多吃瓜群眾眼里,這更像是一次“瘋狂透支”后的以價換量。
對此,我有著不同的看法。
首先,要知道本輪促銷,并沒有下調指導價,但給人的感覺卻力度空前;其次,NT2平臺的現款車型,從最先入場的ET7開始算起,已經在售超3年時間,平臺成本的均攤程度,遠比想象中的要好。
再者,本月的操作,完全可以視為這家新勢力造車的一次摸底,只要誠意到位便能爆單,基本盤仍然很穩;最后,直接證明了其品牌層面積攢下的優勢,對于持幣觀望的潛客,依舊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反正,蔚來的處境遠沒有傳言中的糟糕。
況且,別忘記,接下來馬上就要進行密度頗高的推新進程。只要不再犯太過致命的錯誤,幾款重磅車型能秉承“加量不加價”的打法,頹勢遲早會被掃清。
而背后提供信心支撐的另一項論據,還是因為蔚來本身已經在高端新能源市場站穩了腳跟,位于終端消費者心理留下了深刻的錨點。
更直白來講,“花幾十萬買電車,至少不能跌份。”
這也恰恰解釋了為何特斯拉煥新版Model Y,縱使遭到諸多競爭對手的重重圍攻,某些賬面數據確實要落后于它們,可根本不愁賣的原因。
造車,拼到最后,拼得還是品牌,前者的解釋就是成本最低。
反觀正處在風口浪尖卻月交付逼近3萬輛的小米SU7,一年多以前剛剛上市時,即便沒有激光雷達的入門版車型,也要死死守住了20萬元的“底線”,并沒有滿足大家“9.98萬元、19.98萬元交個朋友”的幻想。
試問為什么?難道,單純礙于賺不了錢?
說穿了,還是因為雷軍清楚的知曉,小米既然選擇入局汽車行業,自始至終對標的都是BBA般的合資豪華,短期內并不會自降身價。
今年入場的SU7 Ultra,以及箭在弦上的YU7,包括第三款大型增程SUV,同樣不會賣得便宜。
一個新品牌鳴槍起跑,必須先站立在一個足夠高的位置。
后續,才有更靈活的操作空間。反之,如果一開始便選擇低端路線進行發展,再嘗試向上,勢必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成功幾率,微乎其微。
縱使強如比亞迪,有著豐厚的資源儲備與充沛糧草,人力、物力、財力全部拉滿,但旗下三個沖高品牌,無論騰勢也好,方程豹也罷,包括越過百萬級的仰望,目前的收割之旅,絕不算一帆風順。
需要打破的固有偏見與傳統認知,遠比想象中的多出許多。
無獨有偶,上周比亞迪之所以把類似全域1000V、兆瓦閃充、天神之眼B等尖端技術,放在自家王朝網的旗艦漢L與唐L上首發。最大目的,還是為了讓該不容有失的“根基”,可以繼續向上拓寬價格帶與提升形象。
不然,一直位于20萬元以下的市場發起進攻,總有交戰陣地日趨塌陷、潛客需求日趨飽和的一天。
而3月,結合多家新勢力造車發布的終端成績單,對于理想的穩定表現,沒有感到太多意外。相比之下,零跑、小鵬的炸裂輸出,更令人感到驚喜。
畢竟,早在去年同期,二者還紛紛徘徊在懸崖邊。
如今,真真切切實現了觸底反彈。要問究竟發生了什么,答案非常類似——終于找到了苦苦追尋的銷量根基。
零跑,是C10、C11、C16組成的SUV“三兄弟”;小鵬,是MONA M03與P7+組成的轎車“雙雄”。
當然,上述幾款產品,無一例外全都追求極致定價,身處各個級別都是掀桌子的存在,全都聚焦10萬元-20萬元。
那,付出的代價呢?
其中一點,肯定是將企業形象又往下拉了拉。換言之,從小鵬到零跑,為了活下來,全都不得不殺入到了中低端的紅海覓食。
就某種程度來說,車子賣得越多,沖高難度越大。今天文章的標題,則是它們必須接受與面對的窘境,“品牌一旦下去了,就很難再上來了。”
事已至此,漸漸臨近尾聲,最后想要再次提及的是,“按照今年中國車市的發展路徑,總感覺結局會是贏者通吃。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更要求每一位參與者特別愛惜自身的羽毛。”
不吹不黑,千萬別低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造車,拼到最后,拼得還是它。BBA最令人羨慕地方并不是產品多強,而是“BBA”……
責編:李思佳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福耀系”誕生200億IPO,曹德旺要搶曾毓群的生意
商旗艦車芯片延期,英偉達的“王炸”讓誰更焦慮?
關稅漩渦中的汽車供應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