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檔綜藝節目中,一個叫Kyoka的21歲大四女生,被夸了整整50天后,發生驚人變化。
她曾經一度因長相自卑,戴著粗框眼鏡,不敢抬頭走路,連出門吃個飯都要戴口罩。甚至連跟異性交流都有障礙,每說句話,都小心翼翼,害怕對方嫌棄。
節目組安排一位男外教挖掘她的優點,經常夸贊她、欣賞她,并記錄她的變化。
女孩只是穿了一條白色裙子,就被夸贊:“你好漂亮呀,真的!”
女孩學習制作意大利料理的時候,被夸,“哇,你廚藝真不錯!”
剛開始的時候,女孩還是不大相信,習慣性否定自己。后來,她開始收拾自己,學習化妝和搭配,脫下黑框眼鏡。
連續50天被夸贊后,她變得超級可愛,與之前的她相比,簡直像“整容”過一樣。
看到這里也許你也不禁疑惑起來:
在她眼中,自己是長相丑,肥胖,一無是處;而在別人眼里,她可愛,漂亮,多才多藝。
哪個才是真正的她?
真正的你
藏在你的鏡像人格里
很多人就像這位女生一樣,由于自我認知的局限,看不到自己閃閃發光的另一面。
你有沒有發覺,我們都喜歡照鏡子,出門之前,你在化妝臺前反復琢磨,確保衣裝得體才出門;商場逛街,看到穿衣鏡,你又會放慢腳步,前后照那么幾下才安心走開......
很多時候,我們都抵抗不了鏡子帶來的誘惑,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肉眼無法看到自身的形象,對外貌判斷是不準確的,而透過鏡子,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
但是,我們的內在特質(如性格、心靈、思維過程)并不像外貌那樣明顯,自我難以察覺。
如何才能看到完整的自我?
古人常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因此,我們需要和他人締結關系,通過他人注視我們的方式和對待我們的行為,我們得以了解在對方眼里我們擁有什么個性、處于什么情緒狀態、擁有何種認知方式,等等。
此時,對方也就成為我們自我心理的鏡子。
我眼中的自己,和對方眼中的自己,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你,心理學上稱為“鏡像人格”。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看到完整的自我,就會產生片面認知,甚至輕視自己。
王鷗身處娛樂圈,還有一張美艷動人的臉,卻活成了一個特殊的存在,不爭不搶,甚至有些自卑,覺得美好的愛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正如她在《我家那閨女》節目中談到:這樣的悲觀想法源自于對自己的不信任,強大的自我否定和自卑感。
原來,她從小一直被打壓,她始終忘不了曾經被否定時的難過和沮喪,以致于成年后的她對成功,始終有種莫名的恐懼。甚至,在她的潛意識里,覺得自己是“配不上”那么好的東西的。
其實,即便是優秀的人,對自己的認識也容易受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的影響而歪曲。
就像王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看到脆弱,敏感,不善言辭的自己,看不到別人眼中優秀的一面,無法活得快樂。
你的難題
都能在內心找到答案
生活中的許多難題,都是因為沒有看清真實的自我造成的:
工作上,同事都覺得你很優秀,你卻自信心不足,唯唯諾諾,錯失無數良機;
感情上,明明遇見喜歡的人,總覺得自己配不上,一次次和愛情失之交臂;
人際交往中,不敢拒絕,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敢爭取應有的權益......
或許你也曾努力改變自己,卻總是失敗:
我也想給自己加油打氣,但是根本沒辦法改變想法,遇到事情第一反應還是“我不行”“我不配”……
其實,正確的方法不是強行給自己灌雞湯,而是結合外部的看法,才能知道“他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存在什么落差,整合自己的“鏡像人格”,讓它們和諧統一。
當你對自己有了完整的認知,才能慢慢修正扭曲的“錯誤認知”,自己給自己設下的枷鎖,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解開。
為了幫你更客觀地認識自我,壹心理8位心理學專家共同研發「鏡像人格測試」:
從“謙謙君子-冒牌者”、“人間寒露-孤兒”等12對常見的鏡像人格,找到你的那一對
幫你發現“他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你”兩者間的區別
分析形成原因,為你提供了解自己、整合人格沖突的方法
-鏡像人格測試 -
本周測評優惠
拼團立減20元
優惠時間:4月19日-4月26日
iOS用戶由于小程序支付限制,
01 | 你的鏡像人格類型
02 | 社會我 VS 現實我
03 | 鏡像人格沖突的原因
04 | 協調鏡像人格的建議
Q&A
Q1:測評購買后可以申請退款嗎?
A:測評為虛擬產品,一經購買,不予退款。
Q2:購買后怎么找到我的測評?
A:拼團成功后,添加小助手獲取測評激活路徑。
圖源:pexel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