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烏克蘭政府正式公布與美國達成的礦產協議意向備忘錄文本,核心內容包括設立重建投資基金、承認烏克蘭自愿放棄核武器庫等。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繼承了蘇聯龐大核武庫的一部分,瞬間成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國家。那時候烏克蘭手里握著上千枚核彈頭、上百枚洲際導彈,還有能攜帶核彈頭的戰略轟炸機,這軍事實力,看著可相當唬人。
但這看似強大的核武庫,對烏克蘭來說,其實是個燙手山芋。從內部來講,烏克蘭剛獨立,經濟就陷入困境,自顧不暇。要知道,維護核武器,那得花老多錢了,保養、更新都需要巨額資金和大量人力,烏克蘭實在沒這個能力,這核武庫反而成了拖累經濟發展的大包袱。而且,這些核武器的控制系統大多掌握在俄羅斯手里,烏克蘭空有武器,卻沒辦法自主使用,這就很尷尬了。
從外部環境看,美國擔心烏克蘭的核武器會流向其他國家或勢力,影響自己的全球戰略布局;俄羅斯則憂慮烏克蘭利用核武器對自身安全造成潛在威脅。于是,在西方和俄羅斯的雙重“誘惑”下,烏克蘭開始動搖了。1994年,烏克蘭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決定放棄核武器。美、英、俄承諾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現有邊界,不會對其使用武力威脅,還會在烏克蘭面臨侵略時推動聯合國安理會提供援助。
可誰能想到,2014年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后來沖突不斷,這《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就像一紙空文,根本沒起到保障作用。烏克蘭這下傻眼了,國際承諾在關鍵時刻沒能保護自己,失去核武器后,軍事戰略只能依賴常規軍事力量和外交手段,面對外部威脅,明顯處于弱勢地位。
如今,俄烏沖突持續,澤連斯基多次表示,《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簽署國未履行義務是烏克蘭陷入戰爭的原因,甚至提出要是不能快速加入北約,西方就該把核武器“還”給烏克蘭。但美國明確拒絕,俄羅斯更是堅決反對,美西方擔心擁核后的烏克蘭不好控制,俄羅斯則害怕自身安全受到更大威脅。
烏克蘭放棄核武器這事兒,現在看來爭議很大。有人覺得烏克蘭是“自廢武功”,沒了核武器這個重要威懾力,在國際安全事務中就變得被動挨打;也有人說,在當時的國際環境和自身經濟困境下,這或許是無奈之舉。但不管怎么說,《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在俄烏沖突中的“失效”,讓國際社會對安全保障協議的效力和國際承諾的可信度產生了新的思考。這也給其他國家提了個醒,在國際事務中,自身實力才是最可靠的保障,不能完全依賴外部的承諾和保障。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