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 ?? 感恩遇見[祈禱],您可以點下“關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地理概況
萬州區位于重慶市東北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幅員面積3456.38平方千米。東鄰云陽縣,南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和湖北省利川市,西連梁平區、忠縣,北依開州區和四川省開江縣。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最高點為普子鄉七曜村沙坪峰(海拔1762米),最低點位于黃柏鄉長江沿岸,隨水位變化。長江自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境,流程82.6千米,另有苧溪河、瀼渡河等28條流域面積超50平方千米的河流。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帶,四季分明,冬暖多霧,夏熱多伏旱,年均氣溫17.8℃,年降水量1646.2毫米(2023年數據)。
二、歷史沿革
萬州建置始于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分朐忍縣設羊渠縣,為境內行政建制之始。北周時期(557—581年)改安鄉郡為萬川郡,取“大江至此,萬川畢匯”之意。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浦州為萬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為萬縣。1997年重慶直轄后,設立萬州區。
歷史上,萬州是軍事要塞,南宋名將余玠曾以天生城為據點抵抗蒙軍長達36年,與合川釣魚城齊名。
三、人文特色
移民文化:作為三峽工程核心區,萬州累計搬遷安置移民26.3萬人,是重慶市移民任務最重的區縣,三峽移民紀念館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名人遺跡:北宋黃庭堅途經萬州時題寫《西山題記》,刻為西山碑;現代詩人何其芳在此求學并投身革命;革命先烈江竹筠(江姐)、彭詠梧在此開展斗爭。
民俗文化:恒合土家族鄉保留土家擺手舞、織錦等傳統,展現了多元民族風情。
四、旅游景點與路線規劃
1. 核心景點
天生城:三國劉備屯兵遺址,南宋抗元軍事堡壘,現存古城墻129.76米,為市級文保單位。
西山碑:黃庭堅手書石刻,記錄其游覽西山的心境,現存于高筍塘繁華地段。
鹽井溝古生物化石遺址:出土舊石器時代文物,見證早期人類活動。
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展示三峽工程移民史與庫區文化。
2. 自然風光
潭獐峽:以峽谷、溪潭和野生動物聞名,峽內7條支峽、48道小溪構成險峻奇觀。
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90%,是避暑與生態科考勝地。
3. 路線規劃
一日人文線:天生城→西山碑→三峽移民紀念館→西山鐘樓(地標建筑,始建于1930年)。
兩日自然線:潭獐峽→鐵峰山→鹽井龍洞(暗河與鐘乳石景觀)。
五、特色文化與美食
碼頭文化:歷史上因長江黃金水道成為“萬商之城”,碼頭系統繁盛,至今保留纖夫文化與航運記憶。
飲食文化:以川菜為基底,融合移民風味,代表菜“萬州烤魚”以麻辣鮮香著稱,選用本地鮮魚炭火烤制。
節慶民俗:春節舞龍、端午賽龍舟,土家族“擺手舞”節慶活動具地方特色。
六、名勝古跡與歷史名人
古跡:除天生城、西山碑外,武陵遺址群、金黃甲大院等15處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名人:
黃庭堅(北宋):留下《西山題記》石刻。
何其芳(現代詩人):代表作《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影響深遠。
上官夔(南宋):萬州守將,抗元殉國,后人建祠紀念。
萬州區集“萬川畢匯”的地理優勢、“萬商云集”的商貿傳統、“移民壯舉”的家國情懷于一體。其自然景觀雄奇(如潭獐峽、鐵峰山),人文底蘊深厚(如天生城、西山碑),民俗與美食獨具魅力,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文化、生態與旅游樞紐。未來,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化,萬州將繼續以“詩與遠方”的姿態吸引世界目光。
謝謝您耐心閱讀,謝謝您點贊、收藏,小編難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評論和補充,小編感恩[祈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