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報道,一場事關核問題的談判也在海灣國家阿曼重啟。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12日,伊朗和美國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了間接談判,雙方會后均有積極表態,并約定本周六將舉行下一輪會談。美伊談判的核心問題仍然是伊核協議——2018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撕毀”了這份協議,此后美伊緊張關系愈演愈烈,一度瀕臨直接沖突。而在將近7年后,雙方代表團來到了馬斯喀特,這也是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后,美伊兩國之間的首次正式談判。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執行院長牛新春指出,過去幾天,談判地點在阿曼和意大利之間來回變更,即便確定在羅馬舉行,也不意味著美伊要把歐洲拉進談判圈子里來。“伊核問題的本質是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矛盾。自本世紀初伊核問題出現以來,歐洲三大國英、法、德曾發揮重要作用。但意大利一直不是重要玩家。”牛新春說,從特朗普的性格和近期政策看,他希望排除歐洲和中俄、推進美伊直接會談的想法并未改變。美伊繼續就“直接談”還是“間接談”各執一詞。
伊朗外長(資料圖)
伊朗國家通訊社評論認為,伊朗在緩和緊張局勢的框架內,通過阿曼與美國進行間接談判,這一決定合乎邏輯且明智。此舉表明伊朗并非尋求緊張局勢,而是更傾向于通過外交渠道解決爭端。此外,由于對美國缺乏信任以及以往談判的經驗,伊朗不愿進行直接談判。這些在謹慎氛圍中進行的談判可以為減輕國際壓力并取得切實成果鋪平道路。但“歐洲新聞”網報道稱,“很難看出美伊談判實際上能夠取得什么成果,真正的問題是特朗普團隊對伊朗核計劃提出什么要求”。
經過長時間討論,美國政府暫不支持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的計劃,選擇與伊朗就限制其核計劃進行談判。《紐約時報》援引美國政府了解以色列軍事計劃的官員及其他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以色列計劃在今年5月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目標是將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能力推遲一年或更長時間。以方希望美國支持并幫助實施該計劃。報道說,對于究竟是支持外交途徑解決伊核問題還是支持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美國政府內部進行了數月的辯論,最終達成“粗略共識”。
特朗普(資料圖)
盡管在談判前一天,美伊雙方仍在互相施壓、發表強硬言論,但從各方12日的表態來看,此輪兩個半小時的談判總體進展“積極”。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在社交平臺發文稱,談判是在友好的氛圍當中進行的。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表示,會談具有建設性。“整個過程在一種平和、相互尊重的氣氛中進行,沒有使用任何不恰當的語言,雙方都展現了推動對話、以平等立場達成雙方滿意協議的承諾。”美國白宮當天也表示,與伊朗的討論非常積極且富有建設性。
伊朗通過一系列策略積極應對制裁壓力:一是大力發展非石油經濟,2020年其礦業出口額同比增長30%,銅、鐵礦石等資源成為新的經濟支柱;二是開展易貨貿易,與俄羅斯建立“石油換商品”機制,每年用500萬噸石油換取俄羅斯的糧食和工業產品;三是拓展與亞洲國家的合作,有效規避了美元限制。對伊朗而言,解除制裁是參與核談判的首要目標。制裁嚴重制約了伊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伊朗迫切希望通過談判換取美國解除制裁,恢復石油出口,吸引外資,重振國內經濟。
阿曼(資料圖)
國際社會對美伊談判普遍表示支持,大家都希望通過對話和協商來化解分歧,以維護中東的和平與穩定。聯合國等組織多次敦促美伊雙方保持克制,借助談判來處理核問題。作為伊核協議的參與者,歐洲國家也積極推動這兩國重回談判桌,因為中東的穩定跟歐洲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利益緊密相連。俄羅斯則一直強調要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來解決伊核問題,愿意在美伊之間斡旋。中國一直支持伊核協議,呼吁美伊通過對話來妥善解決分歧,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和中東的和平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