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野生龜鱉肯定都是出現在河邊的,在城市中基本不太可能看到野生龜鱉。可是在2024年3月,廣西柳州的李先生在市區的綠化帶里面竟然撿到一只體型像臉盆那么大的河鱉。李先生又驚又喜,提著這只大河鱉就往家里走,心里想著晚上要燉一鍋鮮美的甲魚湯,讓全家人都嘗嘗鮮。
當這一幕被路過的市民拍下來發到網上之后,迅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評論區里炸開了鍋。很多網友紛紛留言說千萬別吃!這種突然出現的過路鱉是帶有靈性的,吃了會破壞家宅風水!民間俗稱的過路鱉實際上是鱉因為某些原因離水上岸的自然行為,而非什么超自然現象。它們要么是該繁殖了,要么就是棲息環境發生了變化。可是在民間,過路鱉會被認為是擋災、轉運的象征,甚至有人認為吃它會影響風水。
這些說法在科學上毫無依據,完全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錯誤理解。現代生物學的研究早已證實動物的行為模式與人類的吉兇禍福毫無聯系,所謂的影響風水不過是心理暗示而已。從視頻畫面來看,這只鱉很可能是外來物種珍珠鱉,它之所以會出現在城市綠化帶,可能是有人出于積德行善的目的將它放生,也可能是養殖逃逸。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缺乏天敵制約,珍珠鱉在南方地區已經形成了入侵之勢,它們靠著超強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對本土龜鱉的生存空間造成了嚴重擠壓,不僅會搶奪本類的食物資源,還可能傳播病原體,進一步威脅到本土的生態平衡。
土鱉
廣西漁業部門曾公布過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在過去十年間,漓江流域的本土龜鱉數量減少了67%,而外來龜鱉的數量卻增加了300%,這些外來龜鱉對本土生態系統的破壞遠比影響風水的說法更有危害性。雖然網友們勸李先生別吃這只鱉的理由不夠科學,但這只鱉確實不適合吃。由于廣州前幾年的生態環境惡化得太厲害,食用廣州當地的野生龜鱉已經成為了一種很危險的事情。
廣州有關部門曾對當地水域中的野生龜鱉進行過檢測,發現這些野生龜鱉的蛔蟲感染率高達57%,意味著每兩只野生龜鱉中就有一只攜帶蛔蟲,而血吸蟲的感染率也超過40%,這類寄生蟲一旦進入人體,可能引發肝吸蟲病等嚴重健康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工業廢水排放和農業污染,野生龜鱉的體內累積了大量的有害物質。在這次檢測中,被稱作強致癌金屬的鎘含量超標了12倍,同時還檢測出23種不同農藥的殘留,包括高毒性的有機氯和有機磷類農藥,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增加慢性病風險。
之前有位南京釣友野釣時釣到了一只8斤重的珍珠鱉,剛開始他認為這是難得的野味,準備帶回家吃。不過出于謹慎,他在下鍋前將這只鱉送往專業機構進行檢測,而檢測的結果令他震驚不已。這只珍珠鱉體內寄生的蟲卵數量竟超過5000個,其中包括多種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寄生蟲。如果未經檢測直接吃了,這些寄生蟲很可能入侵人體,引發腹痛、腹瀉、內臟損傷,甚至導致更嚴重的慢性疾病。
總的來說,人們普遍認為野生水產比人工養殖的水產更美味,但事實上,野生水產的食用風險也會更高,特別是在污染嚴重的地方,食用野生水產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希望大家在選擇水產時,不要盲目追求野生,而應優先考慮水產的安全性,畢竟吃得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