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看上篇:
所以,林總的路徑依賴是什么呢?
有事自己親自上,兵團司令適當分擔一下指揮壓力即可,有和沒有區別不大。1948年9月以后南下錦州作戰,大部分仍在一起機動,蕭勁光和程子華仍在南北兩線指揮具體方向作戰,節奏正常、任務平穩,完全不似華野陳唐、韋吉、許譚那樣各自統兵。
(閱讀提醒,文中小黃老謝,之所以隱去全名,與101是一個道理。看官老爺們心知即可,沒必要說出來。筆者并無歧視之意,實為規避敏感字眼,好讓帖子安全。理解萬歲。)
三、蕭程劉鄧背景比較
我們再回到四位兵團司令人選問題上來。
第一,蕭程劉鄧四人適合與否?
第二,能打的猛將們是否埋沒了?
研究歷史問題,有時如果適當跳出社會科學的研究模式,從其他學科角度審視一下,能看到不一樣的效果。
人事即政治,人事問題是最復雜的政治操作之一。其復雜程度堪比高次方程。
一次方程只有一個解,比如x-5=0。
二次方程有兩個解,比如X2-9=0。
三次以上的方程,比如X10-125X-12345=0。一般來說,高次方程的解的個數,與方程的次數相同,最多有10個解,既有實數域也有復數域。
這種方程如果一個一個地求解,既費力又沒有實際意義。倒不如根據其大致范圍,用近似數簡單地代入試求解,雖然屬于一種概略的、粗糙的解法,但不失為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然,這種類比和解釋并不精確,只是舉其大者。
東野縱隊司令以上具備指揮能力的人太多了,如果按照一般程序考察、對比、衡量,意義不是很大。一者不需要,二者如果摳具體標準,誰都有過人之處,有的擅長指揮,有的精于練兵,有的情報能力突出,哪個標準作為主用呢?
我們把蕭程劉鄧四位代入一下,不難發現,至少他們的能力和資歷符合兵團司令的位置。
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資歷極其深厚,從大革命時就從軍作戰,井岡山時代倍受毛主席親重,軍事生涯中多次出任參謀長角色,抗戰勝利后赴東北前夕,是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央給其的定位就是林羅之后的三號人物。打長春由他坐鎮北線總領諸軍,實乃不二人選,資歷、威望、能力均足勝任。
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紅軍時代受中央委任到紅25軍任職,足見寄遇之深,徐、吳二位固然是紅25軍的靈魂和柱石,程在25軍老人中威望也不低。延安整風時,聶帥回延安參會,程子華主持工作兩年多,且不論批評聶帥之事做的厚道與否,程子華擔負方面之帥,軍事能力與綜合領導能力出類拔萃,這是不容置疑的。七大候補委員,東北諸公,程子華與蕭勁光、呂正操等人同列。又兼北寧線作戰主要靠冀熱遼部隊,程子華在冀熱遼的威望無人可比,他就是第二前線指揮所司令的不二人選。
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從資歷上說一優一劣,劣的是缺席抗戰、資歷有所欠缺。優的是雙紅一根紅苗正。在蘇聯與101親密接觸,他的火爆脾氣與101相對沉靜的性格固然不合,但不影響101對他才華的欣賞,這一點也李天佑頗有幾分相似。是故力擢相對年輕的劉亞樓擔任參謀長。打天津由103出任兵團司令員,年輕是年輕了些,本事足夠,又長期在總部工作林羅二位首長極其信任,小黃和劉震二位給他當副手,沒話說。
鄧華與上述三位相比,唯一的欠缺是指揮作戰方面火候略遜一二分。其他方面,資歷深厚,做事嚴謹,綜合領導能力極強。東野前幾個縱隊,大部分都是主力部隊擴充的,1、2、4、6縱基本都以山東和華中主力為主,8、9縱冀熱遼為主,3縱兩者兼有之,唯獨7縱是烏合之眾湊起來的,新兵、游雜、礦工,再加一點冀熱遼部隊少得可憐的主力,鄧華硬是把7縱練成一支頗有實力的部隊,東總自己評價,7縱善于攻堅不善于野戰。攻堅部隊靠的是什么?扎實的技術戰術訓練和嚴明的紀律。7縱的變化鮮明反映出鄧華的能力特點。101在軍事上的眼光向來很準,重用鄧華正合其理。
當然,有的人喜歡拿鄧華這個兵團司令說事,尤其是與其他幾位猛將對比。比如12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13兵團副司令員李天佑、14兵團副司令員小黃和劉震,這位幾位單論指揮作戰誰不比鄧華強?
強確實強,不過綜合對比一下其他因素,比如與林羅的親近程度,綜合領導能力,照顧群眾公論,人品與口碑,鄧華與這幾位相比,都有一較之力。韓劉是外人,李過于親近不好都抬到一線,小黃人品性格有短板。綜合盤算,不遠但也不算太近,又受中央信賴的鄧華,拿出來應付各方期望最合適不過也。
至于韓先楚、劉震、小黃、李天佑,包括洪學智,大進軍后也各自都有發展,并不算埋沒,有時進步稍慢半拍,穩一穩等一等,并不是壞事。
把視野拉遠,再看其他野戰軍兵團領導人名單,大概都是這個講究。
附,各野戰軍兵團領導人名單(只列到副司令員或副政委):
一野:
1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無副司令副政委(不愧是大將預備人選)
2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政委王世泰,副政委徐立清(無副司令)
二野:
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老謝,副司令員王近山
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副司令員郭天民
5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副政委張霖芝(無副司令)
三野:
7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政委譚啟龍,副政委姬鵬飛(無副司令)
8兵團:司令員陳士榘,政委袁仲賢,副政委江渭清(無副司令)
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郭化若,無副職(入朝時陶勇為副司令)
10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無副職
有一說一,三野兵團領導人配置著實有點弱,少配副職影響了將領們的授銜。
四野:
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兼政委),副司令員陳伯鈞、韓先楚
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政委蕭華,副司令員李天佑、彭明治
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政委莫文驊,副司令員小黃、劉震
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副司令員洪學智、賀晉年
華北:
18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周士第(這位也是大將級人物)
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員葛晏春
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政委李井泉,副司令員唐延杰
本篇完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