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島內輿論被一個莫名其妙的新名詞——“脫中入北”攪得一團亂。這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為了給其“抗中保臺”“倚美抗中”的“臺獨”分裂圖謀披上一層新外衣,而炮制出的新說法。但島內直言,臺灣“脫中”不可能,“加入全球北方”也不現實,很可能陷入“雙殺”困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對此回應稱,所謂“全球北方”是賴清德當局為“脫中反中”生編硬造的概念,他口中的“民主國家”正在掏空臺灣產業。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據光明網報道,4月16日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發言人表示:中方一貫主張,美日軍事合作不得針對第三國,不得危害地區和平發展。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如何解決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有關方炒作所謂“臺海有事”,純屬拱火滋事。任何人都不要低估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強大能力,若執意打“臺灣牌”干涉中國內政,甚至不自量力地搞軍事挑釁,必將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據央廣網報道,4月16日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有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國天價軍費再次暴露了美方迷信武力、嗜戰成癮的本性。當前,美國政府已是負債累累,卻把收割他國的不義之財大量投入到制造武器裝備上。我們希望美方從霸權迷思中早點清醒過來,真正認識到窮兵黷武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只會給美國和世界人民帶來痛苦災難。
無論在政治層面,還是在經濟層面,臺灣地區都無法“脫中”。至于“入北”或“入美”,更是民進黨當局一廂情愿的妄想。過去40多年來,臺灣方面向美國買了超過7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至今都沒有換來美方“出兵護臺”的承諾。在經濟方面,臺方一直期盼與美方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但美方大玩“拖字訣”,只是要求臺灣方面擴大進口美國瘦肉精豬、牛肉,但當臺方“聽令行事”后,美方卻以國內經濟問題為由擱置商談自由貿易協議事宜。
賴清德的算盤打得并不復雜。他試圖借著美中博弈的“天時”,打出所謂“經濟脫鉤”的牌,意圖將臺灣產業鏈轉向北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與日本,進而換取政治上的更大“承認”與“安全保證”。臺媒一度渲染: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略轉型”,是“走出中國陰影”的第一步。但現實比劇本更加殘酷。臺灣地區的定位,從來不是靠自我認知決定的,而是國際秩序下的微妙博弈結果。
賴清德(資料圖)
有觀點認為,在中美因關稅問題掀起激烈爭議的情況下,特朗普對臺的定位兩度調整,傳遞出了三個重要信號。首先,美國好像在國際舞臺上引導錯誤的看法,故意為“臺獨”勢力提供支持。其次,美國似乎想通過臺灣地區來牽制中國,以此來限制中國的發展。再者,這也可能是在試探中方的底線,挑戰國際社會普遍的認知。而且,這也表明特朗普的對臺政策可能會有新的變化,未來美臺的關系很可能會愈加緊密。
特朗普(資料圖)
當賴清德叫囂“擴大對美采購”時,大陸宣布對臺ECFA早收清單產品加征關稅,直接沖擊臺灣石化、機械等支柱產業。反觀大陸,盡管承受著美國125%的懲罰性關稅,但憑借全球最大內需市場和“一帶一路”合作,一季度對東盟、中東出口逆勢增長23%。更讓美臺尷尬的是,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民主供應鏈”聯盟雷聲大雨點小:歐盟雖暫停對美反制關稅,卻明確拒絕在臺海問題上選邊站;日本嘴上喊著“臺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實際行動卻是加速從大陸撤資的日企回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